三國曆史成語故事大全

  歷史是故事的一部分,歷史故事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它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徵,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

  1:吳下阿蒙

  三國時,吳國有位將領,名叫呂蒙。他一直跟隨孫權南征北戰,為東吳的建國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

  這位呂蒙不愧為英勇的戰將,然而,自小未曾讀書,所以,文墨沒有,行事粗魯,又全不懂禮儀文飾。大家都呢稱他為“吳下阿蒙”。

  一次,孫權與呂蒙在一起時,孫權說:“呂將軍,你現在與我一起執掌國家大政,應該多讀點書,學點歷史和文化知識,這樣才好。”

  呂蒙一聽,馬上說:“我一天軍務都忙不過來,哪有時間讀書?以前,我不讀書,不是照樣帶兵打仗嗎?”

  孫權笑著回答:“要說忙,你不會比我忙吧?我自渡江以來,就抽空讀了《史記》、《漢書》和各種兵書。

  “你更不比曹操忙吧?曹操帶兵打仗經常都忘不了讀書,越老越喜歡看書。東漢的開國之君劉秀,時常手不離書,這些都是人所皆知的。”

  “要說讀書與不讀書,那可大不一樣。書中有很多道理,可以使人聰明;書中的歷史經驗教訓,可給人啟示警惕。我治國理政,許多都是從書中受到教育啟發的。”

  聽了孫權的這一番話,呂蒙才知讀書的重要,從此以後,每天軍務再忙,他都要抽一些時間來讀書。他還聘請了二位文士,來指導他讀書。

  開始讀書時,呂蒙倒沒什麼特別感受。漸漸地,呂蒙讀出味來,眼界不斷開闊,思路日益活泛,才發覺自己以前的許多愚昧無知。於是,越讀越有味,後來竟成為一位飽學之士。

  周瑜去世後,孫權任命魯肅為大都督。這位魯肅是吳國一位名士,學問淵博,讀書破萬卷。他與呂蒙都在周瑜手下做過事,常戲謔呂蒙,“吳下阿蒙”就是由他叫出名的。

  一次,魯肅到呂蒙的駐軍去巡視。空閒時,呂蒙主動與他談起學問來,魯肅大感意外。開初,呂蒙是以請教者的身份與魯肅交談;不一會,呂蒙提了幾個問題,魯肅都答不上來;後來,魯肅只有聽呂蒙一個人講的份了。”

  聽完呂蒙高談闊論,引經據典,魯肅十分驚歎地說:“想不到你這位昔日阿蒙,今日竟學富五車了!本人敬服萬分!”

  魯肅去世前,推薦呂蒙接替了他的職務,深受孫權的器重。

  東吳自立國後,一直想奪回關羽鎮守的荊州,但一直沒有成功。而荊州一日不奪回,就對東吳有一天威脅。

  呂蒙當上統帥後,一面採取各種軍事步驟,一面聯合魏國,終於使一代名將關羽敗走麥城,奪回了荊州。

  2:負重致遠

  負重致遠”這則成語的“負”是揹著;“致”是送到。比喻能肩挑重任。

  這個成語來源於《三國志。蜀書。龐統傳》,統曰:“陸子可謂駑馬有逸足力,顧子可謂駑牛能負重致遠也。”

  東漢末,襄陽大名士龐德公有個很有才學的侄兒,名叫龐統。那時候,隱居在隆中的諸葛亮常去拜訪龐德公,和龐統也成了好朋友。龐德公非常讚賞他倆的才能,稱諸葛亮為臥龍,龐統為鳳雛。在龐德公的眼中,他倆都是當世俊傑。

  周瑜任南郡太守時,龐統在他手下任功曹。不久周瑜病死,龐統送葬到吳郡。吳郡很多文人早就聽說龐統的名聲,所以等他將要西歸南郡去的時候,大家都去看望他。連當時非常有名的文人陸績、顧劭Ghdo***、全琮等也去了。

  大家在昌門聚會話別,談古論今,非常歡暢。談論間,眾名士請龐統評論一下在座人員。

  龐統先評江東著名學者陸績,他說:“陸先生像是一匹跑不動但腳力強勁的馬,有超逸的才能。”眾名士聽了,都說他評到了點上。接著,龐統又評顧劭。他說:“顧先生好比是一頭跑得很慢的耐勞的牛,但能夠揹負著沉重的東西送到遠方。”有人請他評評自己,他頗為自負地說:“為帝王出謀劃策,治理天下,我還是可以勝任的。”

  3:勢如破竹

  三國時,司馬炎當上晉國的皇帝,史稱晉武帝。他吞併了蜀國後,又出兵滅吳,準備統一中國。司馬炎召集大臣們商量滅吳大計,許多人主張馬上滅吳,等積蓄了足夠的兵力再說。因此,司馬炎一直下不了決心。

  這時,大將杜預寫了一道奏章給司馬炎,認為必須乘吳國衰弱的機會,一舉殲滅。司馬炎杜預的奏章,找大臣張華徵求意見。張華權司馬炎趁早伐吳。司馬炎便下了決心,封杜預為徵南大將軍,南下滅吳。

  公元279年,晉武帝司馬炎調動20多萬兵馬,分成六路,討伐吳國。第二年,杜預攻佔了江陵斬了吳將伍延。沅江、湘江以南的吳軍聞風喪膽,紛紛開城投降。接著,司馬炎下詔,命杜預從水路向吳國國都建業進發。有人擔心吳國立國長久,一下子殲滅它不切實際,主張把戰役推遲到冬天。杜預堅決反對退兵,他說:“如今晉軍鬥志昂揚,猶如利刀劈竹子,劈過幾節後,就迎刃破裂,滅吳不會再費大的氣力了!”在杜預的指揮下,晉軍一鼓作氣,攻佔了吳國國都建業,終於統一了全國。

  

的人還:

1.有關三國的故事成語

2.有關三國故事的成語

3.與三國故事有關的成語

4.有關三國的成語故事

5.出自三國演義的故事4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