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的知識介紹

  音樂是反映人類現實生活情感的一種藝術,音樂可以分為聲樂和器樂兩大型別,大家對音樂的知識瞭解嗎?下面就讓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音樂的相關知識吧!

  音樂的歷史發展

  音樂是指有旋律、節奏或和聲的人聲或樂器音響等配合所構成的一種藝術。

  古代音、樂有別。《禮記·樂記》:“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比音而樂之,及干鏚、羽旄,謂之樂”。後渾稱“音樂”,指用有組織的樂音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藝術。《三國·吳志·周瑜傳》:“ 瑜 少精意於音樂,雖三爵之後,其有闕誤, 瑜 必知之,知之必顧”。《前漢書平話》卷下:“帝至 棘門 ,左翼將 徐邁 以音樂迎之,送帝至 霸陵橋 上”。 溫承訓 《動人的音樂》詩:“真的,音樂是人們感情的語言”。

  人類社會究竟從什麼時候開始有音樂,已經無法查考。但是早在人類還沒有產生語言時,就已經知道利用聲音的高低、強弱等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和感情。隨著人類勞動的發展,逐漸產生了統一勞動節奏的號子和相互間傳遞資訊的呼喊,這便是最原始的音樂雛形;當人們慶賀收穫和分享勞動成果時,往往敲打石器、木器以表達喜悅、歡樂之情,這便是原始樂器的雛形。

  音樂的基本含義

  音樂是用組織音構成的聽覺意象,來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與社會現實生活的一種藝術形式。也是最能即時打動人的藝術形式之一。旋律響起人們往往無法抗拒的立即處於音樂的氛圍當中。任何一種藝術形式都有自己表情達意、塑造藝術意象的表現形式。比如舞蹈是通過肢體動作、面部表情,繪畫是通過線條、色彩、構圖,文學是通過字、詞、句、篇來體現藝術意象。通常,人們正是以表現手段的不同來區分藝術的不同種類,例如不同的樂器。音樂還能表現出樂手們和音樂創作者的用心。

  根據《禮記》中《樂記》詳細記載了“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聲相應,故生變。”這種介紹簡單明瞭的涵蓋了音樂的聲音變化與人心情感之間的聯絡,如果我們進一步翻查古籍進一步推敲,就能對平時聽到的有關音樂詞彙涵義有更深入的瞭解。

  聲:在自然中容易被人耳捕捉得到的能量波動。

  音:擁有穩定變化規則並且可控制的持續聲波。

  樂:經過組織挑選後的悅耳聲波。

  調:根據某個規則進行挑選過後的音集合。

  律:對集合音進行更加規律的排列順序。

  段:在一定時間內完成某個

  曲:按照一個整體對所有上述提到的聲音樂調律段進行整體的組織。

  這些詞語相互組合,就構成了聲音,音樂,樂音,音調,樂調等詞。***聲樂,是以人聲作為樂器的簡稱。***

  音樂的基本要素

  音樂基本要素:音樂的基本要素是指構成音樂的各種元素,包括音的高低,音的長短,音的強弱和音色。由這些基本要素相互結合,形成音樂的常用的“形式要素”,例如:曲調,節奏,和聲,以及力度,速度,調式,曲式,織體,音色等。構成音樂家的形式要素,就是音樂的表現手段。音樂的最基本要素是旋律和節奏。

  1、曲調:曲調也稱旋律。高低起伏的樂音按一定的節奏有秩序地橫向組織起來,就形成曲調。曲調是音樂形式中最重要的表現手段,是音樂的本質,是音樂的決定性因素。曲調的進行方向是變幻無窮的,基本的進行方向有三種:“水平進行”、“上行”和“下行”。相同音的進行方向稱水平進行;由低音向高音方向進行稱上行;由高音向低音方向進行稱下行。曲調的常見進行方式有:“同音反覆”、“級進”和“跳進”。依音階的相鄰音進行稱為級進,三度的跳進稱小跳,四度和四度以上的跳進稱大跳。

  2、節奏:音樂的節奏是指音樂運動中音的長短和強弱。音樂的節奏常被比喻為音樂的骨架。節拍是音樂中的重拍和弱拍週期性地、有規律地重複進行。我國傳統音樂稱節拍為“板眼”,“板”相當於強拍;“眼”相當於次強拍***中眼***或弱拍。

  3、和聲:和聲包括“和絃”及“和聲進行”。和絃通常是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樂音按一定的法則縱向***同時***重疊而形成的音響組合。和絃的橫向組織就是和聲進行。和聲有明顯的濃、淡、厚、薄的色彩作用;還有構成分句、分樂段和終止樂曲的作用。

  4、力度:音樂中音的強弱程度。

  5、速度:音樂進行的快慢。

  6、調式:音樂中使用的音按一定的關係連線起來,這些音以一個音為中心***主音***構成一個體系,就叫調式。如大調式、小調式、我國的五聲調式等。調式中的各音,從主音開始自低到高排列起來即構成音階。

  7、曲式:音樂的橫向組織結構。

  8、織體:多聲音樂作品中各聲部的組合形態。***包括縱向結合和橫向結合關係***。

  9、音色:音色有人聲音色和樂器音色之分。在人聲音色中又可分童聲、女聲、男聲等。樂器音色的區別更是多種多樣。在音樂中,有時只用單一音色,有時又使用混合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