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道的知識介紹

  柔道judo在日語中是“柔之道”的意思。就是“溫柔的方式”。柔道部分起源於一種古代日本武士空手搏鬥的技術:柔術。柔道通過把對手摔倒在地而贏得比賽,它是奧運會比賽中唯一的允許使用窒息或扭脫關節等手段來制服對手的專案。柔道是一種對抗性很強的競技運動,它強調選手對技巧掌握的嫻熟程度,而非力量的對比。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柔道運動是嘉納治五郎在19世紀80年代創立的,並且在1964年東京奧運會上成為奧運會比賽專案。當時日本作為奧運會主辦國可以增設一項比賽專案,於是日本選擇了柔道。東京奧運會只設4個級別的比賽,日本選手奪得了其中的三枚金牌。

  但是在無差別級比賽中,身高1米98的荷蘭選手安東·格辛克,在日本武道館15000名觀眾面前,擊敗了連續三屆的日本冠軍Kaminaga Akio,並且在復活賽中再度將其擊敗,從而打破了日本柔道高手能夠戰勝任何對手的論調。

  柔道比賽要求選手對對手的四肢、脖子作出“鎖臂”、“扼頸”等動作,將對手扔倒或壓制在地,直到對手認輸或清楚地將對手扔倒在地,方可取得勝利。


  柔道誕生於日本,為日本人民所喜愛。它在日本開展得極其廣泛,因此日本素有"柔道之國"的稱號。柔道是日本武術中特有的一科,是由柔術演變發展而來的。它具有悠久的歷史,從日本戰國時期到德川時代公元十五世紀一十六世紀。一直把柔道稱為柔術或體術。現在所用的柔道這個一名詞,是由"日本傳講道館柔道"簡化而來的。

  柔道的歷史非常古老要了解它的起源是件複雜的事。在柔道各流派的著作中。有各種各樣的說法。一種傳說是:在垂仁天皇時期公元前29年繼位,野見宿彌和當麻蹴速二人進行了一次有名的格鬥。他們的格鬥是用搏擊和角力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的。此後,一些人吸取了其中角力的技術, 發展成為現在的相撲運動;另一些人總結了格鬥中搏擊方面的經驗,發展成為柔術,進而演變成為柔道這種體育運動形式。另一種說法是:柔術起源於我國唐代拳術,是徒手形式的柔法、和法、體術、捕手、小具足、拳法等打、踢、摔、拿競技專案的總稱。到了明朝末年,曾在少林寺學過武術的陳元斌於十七世紀上半葉東渡日本,在江戶城南國正寺,傳授中國武術,致使柔術在日本廣泛開展起來,從此流派也日益繁多,在柔術的流派中,據記載,最早的流派是天文元年1532 年六月創始的竹內流派;接著在豐臣末期約1590年興 起了荒木流派;德川家光時代1623年以後,又出現了夢想流派、制剛流派、吉同流派、直心流派、良移心當流派、天神真楊流派、起倒流派、涉川流派等。

  明治十年1877豐三東京帝國大學現在的東京大學學生嘉納治五郎,當時十八歲,他從健體的願望出發,立志學習柔術。最初在天神真楊流派的福田八之助門下就學,後在同流派的礬正智處學習,隨後又在飯久保恆年的起倒流派學習。經過數年努力,業藝達到很高水平。他對天神真楊流派、起倒流派,以及其它各流派進行深入的研究,不視門戶之見,博採眾家之長,經過整理改革,使柔術技藝理論和技術趨向完善,並制訂了一套較為系統的訓練方法,取消了具有危險性的動作,確立了以投技、固技、當身技三部分為主的新的柔術體系,從而使傳統柔術的面貌一新而改革創造成為現代柔道運動。從此,對柔道成為具有教育性的體育專案開始了科學探討;並使柔道在培養高尚的意志品質方面邁出了新的步伐。日本人民出於對柔道的推崇和對自己民族文化的熱愛,非常敬仰嘉納治五郎先生,把他稱為"柔道之父"。 嘉納不僅是現代柔道運動的創造者、倡議者,也是日本著名的教育家,一位對國際體育界有重要影響的偉人。

  明治十五年1882年二月間,嘉納治五郎先生移居在下谷稻荷町永昌寺內,把專院作為道場訓練場,教授學生,開始了以柔道為中心的訓練活動。這個永昌寺也就成了 "日本傳講道館柔道"的創業地。,第一年,來學習的學生只有九名,以後逐年增加,講道館的影響越來越大。由於柔道吸收綜合各家柔術固有之長。又有可供比賽的規範可尋,所以它不僅仍然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自衛技能,而且是一項引人入勝的體育運動;不但可以增強人們體質,而且有益於精神錘鍊,可以提高人的警覺、應變能力,加強自信心和意志力。

  柔道這項運動,在日本有著十分廣泛的群眾基礎。現在日本每年圍繞著全國柔道比賽大會,要舉辦名目繁多的各種型別的比賽。例如,各地區的中學生相當於我國的初中生柔道比賽。高等學校相當於我國的高中生的全國比賽、全日大學生優勝賽,以及各種形式的對抗賽等。柔道在日本不僅僅是娛樂性質的體育運動,而且是學校體育的一個教學專案。這就使日本人民從少年時代起就有機會接受系統訓練,為提高柔道技藝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享有"柔道之國"美譽的日本,在歷屆奧運會和世界比賽中,幾乎每次都獲得半數以上的金牌和團體冠軍

  柔道運動起源於日本武術的一種,即“柔術”。但實際上柔道是一種對抗性很強的競技運動,它強調選手對技巧掌握的嫻熟程度,而非力量的對比。

  柔道經過近代的發展之後於1964年東京奧運會列為正式比賽專案東道主可以選擇增加一個奧運會比賽專案,日本選擇了柔道,日本作為柔道的發源地在早期的確擁有優勢。但是在無差別級比賽中,身高1米98的荷蘭選手吉新克擊敗了日本三屆全國冠軍,從而也改變了人們對柔道的幻想式看法。

  【賽制】

  男、女柔道分別在1964年第18屆奧運會和1992年第25屆奧運會上被列為比賽專案。在奧運會上,男選手得分並贏得比賽的時間是五分鐘,女子為四分鐘。如果雙方都沒有得分,則由三名裁判按照多數票的原則確定勝者。每個重量級別的專案都設有一塊金牌,一塊銀牌和兩塊銅牌。

  在悉尼奧運會上,有400名選手參加柔道比賽,他們將不再身著白色傳統服裝,而是一名選手著白色服裝、另一名選手著藍色服裝。

  每個級別的選手將首先分到兩個組進行單淘汰賽,然後小組前兩名進入半決賽,勝者爭奪冠軍。

  運動員也許是為了強調柔道運動是任何身材的人都能參加的運動,悉尼奧運會上最引人注目的兩名柔道選手身材的確相差懸殊。

  北京奧運會柔道比賽共設14個小項,男女各7項,分別是男子 60公斤級、66公斤級、73公斤級、81公斤級、90公斤級、100公斤級、 100公斤以上級,女子48公斤級、52公斤級、57公斤級、63公斤級、70公斤級、78公斤級、78公斤以上級。北京奧運會柔道比賽將於2008年8月9日至15日在北京科技大學體育館舉行。

  比賽場地和服裝:柔道比賽場地用榻榻米或類似榻榻米的合適材料鋪設,顏色通常為綠色。分比賽區和安全區。運動員一方穿藍色的柔道服,另一方穿白色的柔道服。柔道服上衣的長度須能蓋住大腿,上衣左襟壓右襟應足夠寬大。腰部系一條寬4到5釐米的腰帶,其顏色代表運動員的段位。

  競賽規則:比賽時,根據運動員使用的技術,按其質量和效果評為4種分數:

  1.一本:四種情況獲得“一本”:比賽的一方控制對方並使用投技以相當的力量和速度把對方摔成大部分背部著地狀態;在“壓技”比賽中一方把對方控制住,使其在宣佈“壓技開始”後25秒鐘內不能擺脫控制時;比賽的一方用手或腳拍擊墊子或對方身體兩次或兩次以上,或喊“輸了”時;當比賽的一方使用絞技或關節技,充分顯示出技術效果時。另外,當比賽一方受到第四個“指導”的處罰時,另一方則獲得“一本”得分。當一方獲得“一本”後,即獲得該場比賽的勝利。

  2.技有:有兩種情況獲得“技有”:比賽一方控制對手並使用投技摔倒對方,但技術效果在評判“一本”的三個條件中有一項不足時;在“壓技”中,比賽一方把對方控制住,達到20秒鐘以上。另外,當比賽一方受到第三個“指導”的處罰時,另一方則獲得一個“技有”得分。比賽一方在一場比賽中獲得第二次“技有”時,即獲得勝利。

  3.有效:有兩種情況獲得“有效”:比賽一方控制對手並使用投技摔倒對方,但技術效果在評判“一本”的三個條件中有兩項不足時;在“壓技”中比賽一方把對方控制住15秒鐘以上。另外,當比賽一方受到第二個“指導”的處罰時,另一方則獲得一個“有效”得分。

  4.效果:有兩種情況獲得“效果”:比賽的一方控制對手並使用投技有速度、有力量地把對方摔成一個肩或大腿或臀部著地時;在“壓技”中,比賽一方把對方控制住10秒鐘以上。另外,當比賽一方受到“指導”的處罰時,另一方則獲得一個“效果”得分。

  一場比賽中,運動員獲得“一本”後,該場比賽即可結束,獲得“一本”的運動員獲得本場比賽勝利。一場比賽中沒有出現“一本”勝利時,在規定的比賽時間內,則按“技有”、“有效”、“效果”的多少評定勝負。但是一個“技有”勝過所有的“有效”和“效果”。一個“有效”勝過所有的“效果”。如果雙方得分相等,則進行加時賽,加時賽中先得分者獲得該場比賽勝利。加時賽結束後,如果雙方得分還沒有改變,則由場上三名裁判經過商議後舉旗決定勝負。

  競賽禮儀:柔道是一項極為講究禮節的專案。競賽規則中對參賽隊員及裁判員的禮節有明文規定。作為觀眾,要文明觀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