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上冊語文課文

  課文是語文學習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教學材料,它由語文課文標題和課文內容兩部分組成。那麼三年級上冊有哪些語文課文呢?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我們的民族小學

  早晨,從山坡上,從坪壩裡,從一條條開著絨球花和太陽花的小路上,走來了許多小學生,有傣族的,有景頗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還有漢族的。大家穿戴不同,語言不同,來到學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鮮豔的民族服裝,把學校打扮得更加絢麗多彩。同學們向在校園裡歡唱的小鳥打招呼,向敬愛的老師問好,向高高飄揚的國旗敬禮。

  “當,噹噹!當,噹噹!”大青樹上鐘聲敲響了。

  上課了,不同民族的小學生,在同一間教室裡學習。大家一起讀課文,那聲音真好聽!這時候,窗外十分安靜,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聽同學們讀課文。最有趣的是跑來了幾隻猴子。這些山林裡的朋友是那樣好奇地聽著同學們讀課文。下課了,大家在大青樹下跳孔雀舞、摔跤、做遊戲,招引來許多小鳥,連松鼠、山狸也趕來看熱鬧。

  這就是我們的民族小學,一所邊疆的民族小學。古老的銅鐘,掛在大青樹粗壯的枝幹上。鳳尾竹的影子,在潔白的粉牆上搖晃……

  :槐鄉的孩子

  槐鄉的孩子,從小就和槐樹結成了伴。槐鄉的孩子離不開槐樹,就像海邊的娃娃離不開大海,山裡的孩子離不開石頭。

  八月,槐樹打了花苞,那花苞米粒般大小,散發著淡淡的清香,不仔細聞是聞不到的。小槐米藏在槐樹叢中,輕輕地隨風飄動。它們一點兒也不惹人注意,卻是槐鄉孩子的寶貝。槐米,可以入藥,還能做染料。勤勞的槐鄉孩子是不向爸爸媽媽伸手要錢的,他們上學的錢是用槐米換來的。

  八月,天多熱。雞熱得耷拉著翅膀,狗熱得吐出舌頭,蟬熱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樹上不停地叫著“知了,知了”。槐鄉的孩子可不怕熱,他們揹著水葫蘆,帶著乾糧,沒等雲雀開口歌唱黎明,就已經爬到小山上去了。男孩常常是爬到樹上,用長長的鉤刀到一下又一下地削著槐米。一簇簇槐米落下來了。女孩有的彎腰撿著,兩條辮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飛舞著;有的往籃裡塞著槐米,頭一點一點的,像覓食的小鴨子。當縷縷炊煙從村中升起的時候,孩子們滿載而歸,田野裡飄蕩著他們快樂的歌聲。

  月落柳梢,勞累一天的孩子們帶著甜蜜的微笑進入夢鄉。孩子們的小床下放著磨好的長鉤刀、籃子。明天,只要是晴天,孩子們又將投入到火熱的勞動中……

  :小攝影師

  1928年夏天,高爾基住在列寧格勒。他經常坐在窗子旁邊工作。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高爾基正在讀書,突然,一個小紙團從窗外飛到了桌子上。高爾其開啟紙團,上面寫著:

  親愛的高爾基同志:

  我是一名少先隊員。我想給您照張相,貼在我們的牆報上。請您讓他們放我進去。我照完相,立刻就走。

  高爾基從視窗向外望去,看見人行道邊上坐著個十歲左右的小男孩,手裡拿著一架照相機。

  “是你扔的紙團嗎?”高爾基問。

  “是的。”小男孩站起來,鞠了個躬,“請讓我進去吧!”

  “來吧,我讓他們放你進來。”高爾基說。

  過了一會兒,小男孩站在高爾基面前了。他仔細打量著高爾基,咧開嘴笑了,然後用手指了指沙發,說:“請您坐在這兒看報紙。”

  高爾基拿了張報紙,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小男孩擺弄了很久很久,說:“一切準備停當。”高爾基側過臉,對著他微笑。突然,小男孩往地上一坐,哭了起來。

  “你怎麼了?”高爾基不知出了什麼事。

  小男孩哭著說:“我把膠捲忘在家裡了。”

  高爾基趕緊站起來,小男孩已經提著照相機跑出去了。高爾基走到視窗,大聲喊道:“孩子,回來!我給你膠捲,我這兒有很多膠捲。”

  小男孩哭著,跳上一輛電車。電車馬上開走了。

  晚上,祕書告訴高爾基:“外面來了一位攝影師。”

  “是個小男孩嗎?”高爾基問。

  “不是。是一家雜誌社的記者。”

  “請轉告他,我很忙。不過,來的如果是個小男孩,就一定讓他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