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鄉隨俗的典故是什麼

  入鄉隨俗指到一個地方,就順從當地的習俗,入鄉隨俗有什麼成語典故呢?下面是網小編帶來的入鄉隨俗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入鄉隨俗的解釋

  [釋義] 到一個地方;就順從當地習俗。常用以形容隨遇而安。

  [語出]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雖然如是;‘且道入鄉隨俗一句作麼生道?’良久曰:‘西天梵語;此土唐言。’”

  [正音] 俗;不能讀作“shú”。

  [辨形] 隨;不能寫作“誰”。

  [近義] 入境問俗 因地制宜

  入鄉隨俗的典故

  這個典故出自《六度集經·之裸國經》。故事大意是:很久以前,有一個地方,人們都裸露著身體,所以,這個地方人稱“裸鄉”或“裸國”。一次,兄弟二人去裸鄉經商。弟弟說:“福德很大的人衣食充足;而福德小的人,則衣匱糧缺。今日我們來到了裸鄉,這裡沒有佛法,是道德比較落後的地方。我們前往這裡,和他們交流起來比較困難。所以,我們應該入鄉隨俗***原文作‘入國隨俗’***,進退要遵循對方的規矩。和他們相處時,心態要柔和,語言要謙虛。只有匿慧揚愚,才能不枉此行啊。”哥哥說:“禮教不可虧。我怎麼會因為他們裸身,就放棄我的禮教呢?”弟弟說:“這樣做並沒有破壞我們的禮教道德啊!因為我們的內心是正的。這就像黃金外表塗了一層銅一樣。再說,這僅是權宜之計。我們還是一起進去吧!”哥哥說:“還是你先進去看一下,之後回來告訴我具體情況。”弟弟答應了。十天後,弟弟返回來告訴哥哥:“必須要遵循當地的習俗。”哥哥聽後勃然大怒:“畜生!這哪還象人啊!你這樣做,我偏不這麼做!”

  於是弟弟又回到裸鄉。他隨從於那裡的風俗,和當地人打成一片。國王很喜歡他,國民也非常敬重他。國王以高價購買他的商品。哥哥乘著車也來到了裸鄉,但他執意堅持禮教,指責當地人這裡不對,那裡不行,違背了民心。國王非常生氣,國民也特別討厭他。有人還搶了他的商品,趕他出國。後經弟弟求情,才免於更大災難。二人辭別裸鄉的時候,裸鄉的人民夾道歡送弟弟,卻痛罵哥哥。哥哥大怒,非常恨弟弟,心想:他們和你有什麼親,同我有什麼仇?鬧成這樣,肯定是他們聽信了你的讒言。於是對弟弟說:“至今以後,我世世代代和你勢不兩立!”弟弟愴然淚下,說道:“願我世世代代都能學到佛法,恩德普濟眾生!即便遇到象哥哥這樣的人,也不違揹我的誓願!”自此以後,哥哥對弟弟很不好,弟弟卻仍然幫助他。這個故事是勸化學人應象弟弟那樣修習柔和忍辱度的。

  入鄉隨俗的造句舉例

  1*** 其次,即便是談文化與習俗,在境外旅遊時也應凸顯中國文化中“入鄉隨俗”“客隨主便”的態度。

  2*** 宿醉的後果是很嚴重的,周辰早上醒來,發現自己身上的衣服已經換了,在漢代,他也入鄉隨俗,穿著三國的服飾。

  3*** 所繪的中國地圖,在採用了西方的經緯網的同時卻入鄉隨俗,悄然把中國放在了世界的中心。

  4*** 手中的鬥氣澎湃,許雲臉色也變得嚴肅起來,這是第一次在異世用鬥氣來運用丹藥,前世都是用真氣催動,但是在這個鬥氣盛行的大陸,自己也只好入鄉隨俗。

  5*** 中國人民解放軍,每到一個新的地方,都入鄉隨俗,與當地的老百姓打成一片。

  6*** 長征隊伍經過少數民族地區時,紅軍指戰員入鄉隨俗,處處尊重他們的風俗習慣,受到熱烈的歡迎。

  7*** 到了村裡,我們也入鄉隨俗,喝起了大碗的家釀米酒。

  8*** 有謠言說蘇格蘭最偉大的旅行家早已入鄉隨俗,並已娶了被奇妙地叫做“非洲妃子”的女人為妻。

  9*** 入鄉隨俗嘛,我只想嘗一下真正的中餐.

  10*** 你覺得他並沒有入鄉隨俗,是嗎?可能他和那裡的人結了婚,認定回不了家了。

  11*** 首先,華人的老祖宗早就教導我們要入境問禁入鄉隨俗。

  12*** 今天,我們要談論的話題是“風俗”,俗話說:入鄉隨俗.

  13*** 他在異國住了多年,已經入鄉隨俗了.

  14*** 港人和我們的父輩,都知道“入境問禁入鄉隨俗”的重要性。

  15*** 但入鄉隨俗,入國問禁,一個日趨老矣的中國前鋒,切莫逞一時的口舌之快。

  16*** “入國問禁,入鄉隨俗”,在我們這樣一個以傳統文化著稱的國度裡,堅決拒絕裸奔這樣“赤裸裸”的表白!“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而為枳”。

  17*** 不過旅客卻很少被牽扯進這場言語之爭。即便你想入鄉隨俗,結果卻使自己張口結舌,那麼隨即改說英語也沒有關係。

  18*** 中國的文化理念是“入國問禁,入鄉隨俗”,不管到哪裡去,都強調剋制自己,尊重他人。

  19*** 最好的做法就是不加評論,入鄉隨俗,儘快融入團隊。

  20*** 種種跡象表明新一代亞裔美國人也願意入鄉隨俗。

  21*** “入鄉隨俗”“入國問禁”等成語,即由此而來。

  22*** 中國有句俗話,叫“入鄉隨俗”,意思是到了一個新地方要問清當地禮俗,不要鬧出笑話或引起不快。

  23*** 外出旅遊就要“入鄉問俗,入鄉隨俗”,努力適應當地的飲食居住等方面的習慣。

  24*** 入鄉隨俗,入壇隨灌.不同的論壇,對灌水的要求可不一樣.

  25*** 文化差異始終存在,但是“入鄉隨俗”並不能成為“露怯”的理由.
 

  入鄉隨俗典故內容的人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