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是怎麼治國的

  晏嬰,字仲,諡平,也稱晏子。春秋時齊國夷維***山東高密***人,齊國大夫。他是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以有政治遠見和外交才能,作風樸素聞名諸侯。他愛國憂民,敢於直諫,在諸侯和百姓中享有極高的聲譽。那麼?

  治國故事

  一朝齊國宰相,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外交家,他就是“晏子”,他的一生都奉獻給了齊國的朝政,雖位居宰相職位,但他的家境並不是那麼的富裕,歷史上的他是以生活節儉,謙恭下士著稱的。

  他曾輔佐齊靈公、齊莊公、齊景公三朝,懇請治國,體恤農民,在齊國有很高的威望。雖然身居高官,但他的一生過的非常簡樸,不謀私利,廉潔奉公,在他的父親去世時,就大膽突破舊的禮節,從簡了事。即使做了相大夫,依舊過著清苦的生活。少食肉類事物,穿著簡樸,就連他的家人也是這樣。

  鄰居們對他的形容就是:“食不足,肉不給”。他還常常節省生活用品的開銷,把省下來的錢或者糧食拿出來救濟貧窮的人。他不僅吃飯節儉,在穿戴方面依舊不講究奢華。他一身布衣,就連一件禦寒的皮襖也足足穿了30餘年。在他的影響下,他的家人穿著也是樸素簡便,從來不穿絲帛材料製成的衣服。其次居住環境也是簡陋,居住的還是祖先留下里的房子,房子周邊僅靠市場,環境雜亂。當初景公想要給他換個房子住,也被拒絕了。

  晏子曾在臨終前,叮囑他的家人辦喪事要一切從簡。後來他去世後人們根據他的遺願,將他安葬在他的故宅,後人稱那裡為“清節裡”。從晏子一生的簡樸和節儉的行為實際很好的給我們後人留下了一張明鏡。

  宴嬰不死君難、棄個人小義而逐國家百姓之大“利”。齊景公三年,在宴嬰的勸諫和輔助下,景公逐漸知道了治國之道,逐漸掌握了大權,並且任命宴嬰為相大夫。關於晏子的故事很多,下面就例舉幾個代表事例。

  其一、景公派遣晏子治理阿縣。三年後,晏子聽到很多人在背後說他的壞話,很是不高興。晏子說:“我知道自己錯在哪裡了,請再給我三年的時間,我定會讓你聽到有關我的好話。”果不其然,三年的時間到了,每個人都誇讚晏子。

  景公準備給予賞賜,但都被晏子拒絕了。景公就問他原因,晏子就對他說:“以前我鐵面無私,認真執法,別人都說我的壞話,現在我改變了做法,對待事物聽之任之,無為而治。所以都來誇讚我。原本的獎賞現在因該是懲罰,於是通過這件事後景公開始信任晏子了。

  其二、晏子帶著齊景公進行微服私訪。當走進一家店,發現沒有多少人願意買鞋,而買假腳的卻是不少。於是就問原因,老闆解釋說,現在的君主濫施刑法,動不動就要處人刑法,腳就被砍了去。不買假腳的話,如何進行生產,養活自己呢。晏子還帶著景公進到了百姓的居住區。發現房子很是破爛,孩子們面黃肌瘦的在路邊乞討,景公看來很是有所觸動。

  其三、景公喜歡出遊喝酒,晏子則想方設法讓他少喝。可是事與願違,景公又喜歡上了建造樓閣。晏子知道攔不住,就主動把工程攬到自己身上,然後增加預算,拖延工期,一撥又一撥的僱傭勞動工人,三年之後,工程完成了,受災百姓也順利度過了災難。

  延伸閱讀

  晏子名嬰字平仲,萊之夷維***今山東濰坊市高密***人,春秋齊國名相。據專家考證,他活到95歲***前595-500年***。在2500多年前,醫療條件極差,生活水平十分低下的春秋時代,一個政治家能活到如此高齡,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晏子一生忙於政事,沒有養生長壽方面的論述,但從有關典籍和家鄉人們的傳說中,可窺到這位政治家長壽之道的一斑。 仁者長壽,和則養生。“仁”是儒家“仁政愛民”的主要學說,也是晏子施政的中心內容。

  曼子非常推崇管仲的“欲修改以平時於天下”必須“始於愛民”。他堅持“意莫高於愛民,行莫厚於樂民”。遇有災荒,國家不發糧救災,他就將自家的糧食分給災民救急,然後動諫君主賑災,深得百姓愛戴。對外則主張與鄰國和平相處,不事撻伐。齊景公要找魯國,他勸景公“請禮魯以息吾怨,遺其執,以明吾德”,景公“乃不伐魯”。此舉受到許多諸侯國的讚譽。這正是體現了人們常說的“萬人稱譽,多壽病法”的道理。 廉潔無私,心胸坦蕩。晏子輔佐齊國三公,一直勤懇廉潔從政,清白公正做人,主張“廉者,政之本也,德之主也”。他管理國家秉公無私,親友僚屬求他辦事,合法者辦,不合法者拒。

  他從不接受禮物,大到賞邑、住房,小到車馬、衣服,都被他辭絕。不僅如此,晏子還時常把自己所享的俸祿送給親戚朋友和勞苦百姓。他善良無私的胸襟和坦蕩寬闊的心地,是長壽的一個重要原因。生活簡樸,清心寡律。晏子生活十分儉樸,吃的是“脫粟之食”、“苔菜”,可謂“食菲薄”,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粗茶淡飯素食當家;穿的是“緇布之衣”;上朝坐的是弊車駑驪;住的是“近市湫隘囂塵,不可以居”的陋仄之室。他不僅如孔子所說的“戒得”,也十分注意“戒色”。景公見晏子妻“老且惡”,欲以愛女嫁他,他堅辭不納。他說;“去老者,為之亂;納少者,為之淫,且夫見色而忘義,處富貴而失倫,謂之逆道”。他說到做到,言行一致。應是健康長壽的祕訣之一。樂觀豁達,處其自然。

  晏子虛懷若谷,聞過則喜。他曾辭退了“三年而未嘗弼過”的高糾,主要嫌這個人三年都沒有指出過自己的過錯。孔子贊他是“不以已之是,駁人之非,遜辭以避咎,義也夫!”表明了他隨和大度,注重自身修養的品格。晏子生性樂觀,對生死淡然視之。他說人都是要死的,不論仁者、賢者、貪者、不肖者概莫例外,因此從來不“患死”、不“哀死”,把生老病死看作是自然規律。不像有的王公貴胃祈求長生之術,求神靈保佑不死。他始終保持樂觀大度的心情,身心健康延年益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