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北漢歷史

  北漢***951年―979年***,是五代十國時期十國之一,歷四主,共二十九年。一稱東漢,為劉崇所建,都晉陽***今山西太原南***,稱太原府。盛時疆域十二州***一作十州***,約為今山西省中部和北部。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

  :建國

  劉崇***895~954***先世為沙陀部人。他是後漢高祖劉知遠的弟弟。後漢隱帝時,劉崇官至河東節度使、太原尹。隱帝年少,大臣專權,劉崇見後漢政權不鞏固,便在軍事和財政上作了準備。乾祐三年***950***十一月,樞密使郭威於鄴都***今河北大名東北***起兵。十一月二十一日***951年1月1日***,隱帝兵敗為人所殺。郭威迎立劉崇子劉贇。廣順元年***951***正月,郭威稱帝,改國號為周,史稱後周,殺劉贇。劉崇即據河東十二州稱帝,改名,仍用後漢乾祐年號***直到劉□次子承鈞嗣位三年後,始改乾祐十年為天會元年,957***,國號漢,史稱北漢或東漢。北漢是十國中唯一在北方之國。

  北漢地瘠民貧,國力微弱。劉崇結遼為援,奉遼帝為叔皇帝。北漢曾聯合遼兵,兩度進攻後周,但先敗於晉州***今山西臨汾***;乾祐七年又敗於高平***今屬山西***,後周世宗柴榮乘勝進圍太原達月餘。後周兵退後,劉崇卒,廟號世祖.其子承鈞***後改名劉鈞,926~968***繼立***睿宗孝和皇帝***,奉遼帝為父皇帝。此後,後周、北宋頻頻向北漢進攻。北漢勢蹙,屢靠遼兵增援才得以倖存。

  河東十二州之地,盛唐時有二十七萬九千一百餘戶。北漢建立後,戰事頻繁,兵役繁重,統治者強徵十七歲以上男子為兵;又濫徵賦稅以輸貢遼,人民被迫逃亡以避戰亂和苛斂。北漢亡時,在籍僅三萬五千二百餘戶,為盛唐時的八分之一。

  太平興國四年***北漢廣運六年,979***,宋太宗趙光義率軍親征北漢。宋軍先擊潰遼援軍,而後猛攻太原,北漢主劉繼元***?~992***[英武皇帝]被迫出降,北漢亡。

  :高平之戰

  地圖後周顯德元年***954年***,柴榮繼位後不久,劉崇聯合遼國乘機南下,打算乘後周內部還不穩定的情況下打擊後周的力量。契丹派武定節度使、政事令楊袞率領萬餘騎兵和北漢會師晉陽,北漢主劉崇親自統帥三萬人馬,和契丹合兵南下。後周昭寧節度使李筠派部將穆令均率領兩千人馬迎擊北漢軍隊,自己率領主力在後面紮營。北漢前鋒都指揮使武寧節度使張元徽設下埋伏,自己佯敗誘敵。結果穆令均中伏被殺,士卒折損了上千。李筠退回潞州,憑城固守。周世宗得到稟報,打算親自出徵。但是大臣們都認為:北漢主自晉州慘敗以後,必不敢再親自出徵。

  而皇帝剛剛即位,人心還未穩定,不宜親征,應該派下面的將帥去抵禦。但是周世宗有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劉崇趁我國大喪來進攻,必輕視我年少沒有經驗,一定會親自前來,想一舉吞併我國。我不能不親自出徵。宰相馮道與周世宗反覆爭執。周世宗以唐太宗自比,而馮道不以為然。周世宗下定決心親征,於是從大梁統帥禁軍出發。在途中,禁軍控鶴都指揮使趙晁派人向周世宗進言,勸阻親征。周世宗大怒,將趙晁囚禁在懷州。北漢主不知道周世宗敢親自出徵,他看潞州城堅固,一時難以攻取,就越過潞州不攻,直取大梁。北漢兵的前鋒與後周軍在高平以南相遇,被周軍擊退。周世宗怕北漢軍撤退,加緊前進。北漢主在巴公原排開陣勢準備迎擊。自己親自率領中軍,張元徽率軍在東,楊袞率契丹騎兵在西,軍容極盛。後周軍前鋒前進過快,河陽節度使劉詞率領的後軍被落在後面。面對這種敵重我寡的局面,周軍的將士難免懷有畏懼心理。而周世宗反而更加鎮定,堅定可克敵的決心。他命令白重贊與侍衛馬軍都虞候李重進統率左軍在西,樊愛能、何徽統率右軍在東,向訓、史彥超率領精騎在中間列陣,殿前都指揮使張永德率領禁軍護衛皇帝。周世宗自己也全身披掛,自己跨馬到陣前督戰。雙方都嚴陣以待,大戰就要開始了。

  北漢主看到後周人馬不多,認為不用契丹的人馬也可以擊敗周軍,他對手下的將領說:“我用漢軍就可以擊敗周軍,哪用得著契丹人。不但要一舉擊敗周國,還要讓契丹人看看我們漢軍的厲害。”北漢的將領們也都表示同意。楊袞在陣前觀察了後周軍的陣勢和軍容,對北漢主說:“周軍是強敵,不可冒然進攻。”北漢主不以為然的說:“機不可失,就不要再說了,且看我來破敵。”楊袞沉默了,他想我到看看你北漢怎麼破敵。當時東北風很大,突然又轉為南風。北漢副樞密使王延嗣派司天監李義向北漢主進言,勸北漢主出擊。樞密直學士王得中認為風勢不利,不宜出擊,北漢主不聽,命東軍先進攻,張元徽親自率領千餘精騎衝擊後周的右軍。後周的右軍主將樊愛能、何徽本來就有怯戰心理,交戰不久,看到北漢軍來勢很猛,抵擋不住,就率領騎兵率先逃走。後周右軍被擊潰,有上千步兵解甲投降。

  周世宗看到戰事緊急,後周軍瀕臨潰敗的邊緣,親自率領左右的親兵冒著矢石出陣督戰。宋太祖趙匡胤當時還是後周禁軍將領,他先招呼同伴向前衝鋒,又請張永德率軍從左翼出擊,自己率軍從右翼出擊。張永德同意,兩人各率領兩千人馬隨周世宗出擊。趙匡胤身先士卒,迎敵血戰,主將奮勇,士卒更是拼死力戰,無不以一當百,北漢兵抵擋不住。內殿直馬仁禹也激勵同伴進擊,他自己躍馬猛射,連斃數十敵軍,後周軍的士氣更加高漲。殿前右番行首馬全義也率領部下幾百騎兵向前猛攻。北漢主知道周世宗親自出戰,命人嘉獎張元徽,催促張元徽乘勝進攻。

  張元徽前進,戰馬被射倒,被後周軍斬殺。北漢驍將張元徽被陣斬,漢軍士氣低落,後周軍乘著越來越大的南風,猛烈進攻,北漢軍大敗。雖然北漢主親自揮舞旗幟,但是也制止不住北漢軍的潰敗。楊袞看到後周軍如此驍勇,不敢救援,又恨北漢主不聽他的勸告,先率領契丹騎兵撤退了。從戰場上潰敗的樊愛能、何徽率領潰軍一路搶劫輜重,散佈謠言,並且企圖阻止後軍劉詞的前進。劉詞不聽,率軍前進,在黃昏時與前軍會合,當時北漢兵尚有兵萬餘人,隔山澗佈陣,企圖抵抗。後周軍得到增援,又發起猛攻,北漢軍崩潰了,王延嗣被殺,後周軍一路追殺到高平,北漢兵殭屍佈滿山谷,丟棄的軍資器械到處都是,另有數千北漢兵投降。北漢主僅僅率領百餘騎兵狼狽脫逃。高平大戰,後周軍取得全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