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為什麼叫秦朝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數百年的分裂局面,建立了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中國走進了封建社會。秦朝是由戰國後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那麼秦朝的國號從何而來?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秦朝的國號來自於地名。據《史記》記載,秦之先祖為先賢伯翳,本為古部落首領,舜帝賜姓“嬴”。至周穆王,宗主造父為周王御,千里平定徐國之亂,受封於趙城,其宗族乃為趙氏***先秦時代“姓”只是表示來源,多為祭祀所用,用於女子稱謂,“氏”則表示家族分支,用於男子稱謂***,嬴姓又盛,故“趙”也是秦的代名詞之一***據司馬遷的解釋,秦為嬴姓趙氏,秦始皇的“趙氏”是這麼來,所謂“生於趙國,而為趙氏”屬於後世誤傳***。早期的秦人由於給周王室養馬有功,被周孝王封在秦地,秦成了他們的正式族稱。周幽王時期犬戎攻入鎬京,秦襄公因為保衛周王室有功,正式被封為諸侯國,秦成為國號。而在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前,秦只是一個諸侯國的稱呼,統一以後由諸侯國名變為全中國的王朝稱呼。由於統治者姓贏,又有贏秦之稱。

  秦朝外交:秦朝與百越族的關係如何

  “百越”是古代中原人對長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區各種民族的泛稱。百越諸民族並不是一個整體,而是一種泛稱、一種地理稱呼。公元前333年,楚威王興兵伐越,大敗越國,越人流散到南方一帶,分化成眾多的支系。那麼秦朝與百越族的關係如何?

  中國境內的越人分佈在華東、華南地區,分為閩越、南越、西甌等部分。閩越在今浙江、福建一帶,南越在今廣東和廣西東部,西甌在今廣東西南部、廣西南部以至於雲南東南部。越人“斷髮文身,錯臂左衽”,依山傍海,從事漁獵和農業。西甌人主要從事農業生產。

  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王翦率秦軍滅楚,繼續南進,奪得越人一部分土地,置會稽郡***今浙江紹興***。秦始皇二十六年,秦始皇派尉屠睢發卒五十萬,分為五軍,進攻鐔城***今湖南靖縣境***、九嶷***今湖南寧遠南***、番禺***今廣東廣州***、南野***今江西南康境***、餘干***今江西餘干境***,進行了三年不解甲、不弛弩的艱鉅戰鬥。秦軍擊敗了閩越的抵抗,以其地置閩中郡***今福建福州***。攻南越的秦軍,也佔領了番禺。只有西線的秦軍遇到西甌人頑強的抵抗。

  為了解決秦軍轉餉的困難,監祿率卒在湘水、灕水間開鑿靈渠***在今廣西興安***,溝通了長江和珠江水系的交通。在秦軍和西甌人的戰鬥中,西甌君譯籲宋和秦軍統帥尉屠睢相繼戰死。秦始皇三十三年,秦始皇又謫發內郡曾經逃亡的人、贅婿、商人增援,征服了西甌,在南越、西甌故地及其相鄰地區建置了南海郡***今廣東廣州***,象郡***今廣西崇左境***和桂林郡***今廣西桂平***,並繼續徵發人民前往戍守。這樣,幾十萬北方農民就留在那裡與越人雜居,共同開發珠江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