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兄弟劉縯人物介紹

  新莽末年,他與劉秀等人率七八千人起義,號「舂陵兵」,自稱柱天都部。後加入綠林軍,更始政權建立後,任大司徒,封為漢信侯。昆陽之戰後被更始帝猜忌,被殺。劉秀建立東漢後,追諡他為齊武王。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劉秀與劉縯乃是一母同胞的兄弟,他們一起於舂陵起兵,卻迎來了完全不同的結局,這與他們截然不同的性格有很大的關係。

  劉縯性情剛毅,豪爽,但不免有些魯莽。與劉秀的沉穩低調不同,劉縯常常鋒芒畢露,對王莽篡位的憤怒之情表現在臉上,時刻說道著要恢復漢室之社稷。他以劉邦自比,而將劉秀比作劉邦的兄弟,以此來嘲笑他沒有什麼大抱負。劉縯好俠養士,寧願散盡家產,也要結交天下的豪俠,為將來圖謀大事做準備。

  劉縯與劉秀一起舉兵於舂陵之後,時刻面臨著被消滅的危險。於是,就投奔綠林軍,與綠林軍聯合起來,加強兵力,共擊莽軍。

  在南陽一戰中,由於莽軍熟悉地形和環境,給了起義軍有利的反擊,使起義軍元氣大傷。新市,平林的義軍因此對莽軍產生了嚴重的畏懼情緒,意圖撤走。劉縯和劉秀知道,一旦兩支友軍撤退,他們必敗無疑。於是兩兄弟一同前往友軍駐地,對其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終於說動友軍主將,至此義軍同心協力,共同進退,打敗莽軍。

  之後,起義軍的主帥們覺得為了加強對整個部隊的領導,要立一位皇帝。他們在劉縯和劉玄之間搖擺不定。綠林軍的人認為劉縯才能卓越,比怯懦的劉玄更難控制,於是便屬意於劉玄。劉縯雖然心有不甘,但是礙於綠林軍勢大,不得不同意。於是劉玄被立為皇帝。

  劉縯在之後的戰役中功高震主,招來了劉玄德嫉恨。劉秀看出了殺機,多次勸諫劉縯小心行事,但劉縯都是一笑置之。最後,劉玄以劉縯的得力部下劉稷為誘餌,將劉縯擒殺。

  劉秀知道後,按捺住悲痛,忍辱負重,放鬆了劉玄對他的戒心。再利用出撫河北的機會,積聚實力,與劉玄政權決裂,登基稱帝。

  劉縯怎麼死的

  更始政權建立後,任大司徒,封漢信侯。後被更始帝劉玄猜忌,以殺其下屬劉稷為誘餌引他前來理論。與他有隙的李軼和朱鮪建議劉玄乘此時機誅殺劉縯,於是劉縯與劉稷同日遇難。劉秀建立東漢後,追諡他為齊武王。有二子:劉章、劉興。

  劉縯人物評價

  縱觀劉縯一生,他的死固然是劉玄一派排除異已的結果,然而,釀成此一悲劇與劉縯本人的思想性格也有極其密切的關係。他性格外向,從不隱瞞自己的觀點,鋒芒畢露,待人坦誠,頗有俠肝義膽。想當初楚漢之爭,劉邦受巴蜀,漢中的封地,韜光養晦,等待時機,等中原亂事起,才與項羽爭奪天下。大丈夫能屈能伸,審時度事,有所為而有所不為。如劉縯有其乃祖之氣質與才幹,也能像劉邦處理項羽的關係一樣處理與劉玄的關係,未來東漢皇朝的皇帝就不是劉秀了。當時,劉縯起兵之初經歷多少的艱難困苦,劉縯把幾千人的隊伍擴大到能爭奪天下之勢,是何等才幹,而聲望日隆,隱隱有天下之負的氣象,但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最後卻死在了自己人的手中。在為這些悲劇人物扼腕痛惜之時,也應該想到成大業者必須有創業皇帝氣度與才幹,而且能將該時代大批最優秀的人才都吸引在自己的周圍,形成無可比擬的集團優勢,並且還需要這麼點運氣。這些條件是缺一不可的,所以說歷史選擇是公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