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戰勝利的原因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希望對你有幫助。

  分析

  是曹操軍奇襲烏巢,將袁紹軍的糧草全數燒燬,導致了袁軍的軍心動搖,內部分裂,大軍最終潰敗。

  官渡之戰簡介

  官渡之戰,發生在東漢末年,那時天下大亂,群雄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冒出,有名者可為其主,經過時間的演變,空間的轉換,形成三國鼎立態勢。既然稱它為三國,那麼肯定是有三個國家的,那麼在三國中資格最老的是魏國,其次是孫吳,勢力最為薄弱者為蜀國。而在三國之前,就不可不提出一個人的名字,袁紹,他的實力不容小覷,可以算是天下勢力中的絕對強者,相對應來說,曹操才剛剛冒尖,實在是弱者中的弱者,其他的兩個國家這裡也就一筆帶過了。但弱者不見得永遠為弱者,當他的發展的程序加快時,是很有可能超越強國,併吞強國,成為強國的,官渡之戰便是這樣的一場戰役。

  官渡的主要參與者為兩方,袁紹方以及曹操方,中間可能夾雜了零星的蜀國戰力的加入。為何成為官渡之戰,是因為這場戰役發生的地點便在現河南省,古時候的官渡。這是一場持久戰,全程歷時差不多一年左右的時間,可謂是一場耗時耗力的戰爭。袁紹那時是兵強馬壯,可謂是強中之強,曹操的勢力才剛完成搭建層面,從理論上分析,袁紹秒曹操,那是分分鐘的事情,但結果卻大跌眼鏡,曹操和下屬謀臣憑藉著機智的謀略,最終以兩萬人打敗了袁紹約十一萬人的大部隊。從官渡之戰中,我們可以學習弱者怎樣扭轉局勢,從曹操的角色去分析看待問題。

  官渡之戰戰爭結果

  官渡之戰,經過一年多的對峙,至此以曹操的全面勝利而告結束。曹操以兩萬左右的兵力,出奇制勝,擊破袁軍十萬。這個戰例成為中國歷史上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氣,寫下了他軍事生涯最輝煌的一頁。建安七年***202年***,袁紹因兵敗憂鬱而死,曹操乘機徹底擊滅了袁氏軍事集團,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又征服烏桓,至此,戰亂多時的北方實現了統一。

  其他戰後相關事務:

  1、官渡之戰後,曹軍活捉了沮授。沮授一直深得曹操賞識,起初曹操赦免沮授並且厚待他,但最後沮授因想要回到袁紹陣營而被曹操殺害。

  2、曹操在袁紹大營發現許縣及軍中的某些人員,曾寫信向袁紹表態,他下令將信件全部焚燬,以示安撫反側。

  3、官渡之戰後,袁紹僅八百騎逃回北方,後悔不用田豐之言,但逢紀詆譭田豐,結果田豐被袁紹殺害。

  4、冀州地區發生反袁的***,袁紹率軍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