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將檀道濟的簡介

  檀道濟是南宋名將,他隨主征戰,戰功卓絕,在朝廷中有著很高的聲望,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檀道濟***?-公元436年***,南朝宋將領。漢族,祖籍高平金鄉***今屬山東金鄉縣卜集鄉檀莊***,出生於京口***今江蘇鎮江***。身出寒門,從軍20餘年,由士兵升至大。東晉末,從劉裕攻後秦,屢立戰功,官至徵南大。後文帝以其前朝重臣,諸子皆善戰,忌而殺之。檀道濟戎馬倥傯,戰績卓著。根據他多年的戰爭經驗,總結出三十六計,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軍事著作遺產,被載入史冊。在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檀道濟亦位列其中。

  名將檀道濟的生平

  檀道濟,高平金鄉人,左檀韶的弟弟。從小父母雙亡,在居喪期間十分重禮。事奉兄姊以和藹謹慎著稱。

  宋武帝劉裕創業之初,成為劉裕的建武參軍事、轉官徵西參軍事。後討平魯山,擒獲桓振,授官為輔國參軍、南陽太守。因為有幫助劉裕擴大勢力建有功勳,封為吳興縣五等侯。盧循造反之後,群盜紛紛起事,郭寄生等聚集在作唐,道濟受命為揚武、天門太守討伐平定了他。其後跟從劉道規討伐桓廉、苟林等,率領督厲文武官員,身先士卒,所到處敵人多被打敗。後徐道覆來攻,劉道規親自出來抗戰,檀道濟的戰功居多。升遷為安遠護軍、武陵內史。又任太尉參軍,拜為中書侍郎,轉官寧朔,參太尉軍事。因前後的功勞封爵為作唐縣男,食邑四百戶。補官太尉主簿、諮議參軍。豫章公劉裕長子劉義符為徵虜鎮守京口時,檀道濟是他的司馬、臨淮太守,又擔任他的西中郎司馬、樑國內史,後又任他的徵虜司馬,加號冠軍。

  公元416年***東晉安帝義熙十二年***,劉裕北伐,檀道濟擔任先鋒從淮河、肥水出發,所到各城都紛紛投降。進而攻克許昌,俘獲後秦寧朔、潁州主守姚坦,以及大將楊業。到成皋,南燕兗州刺史韋華投降。直進洛陽,南燕平南陳留公姚洗歸順。拔城破壘,共俘獲四千餘人,有人建議應該都處死後把屍體堆在一起成為京觀。檀道濟說:“討伐罪人,哀愍百姓,正在今日。”全部釋放遣散回家。於是各少數民族感激和歡悅。相聚前來投奔的人很多。接著道濟又攻據潼關,與其他軍隊一起攻破姚紹。長安平定後,檀道濟被任為徵虜、琅琊內史。劉義符將去鎮守江陵,又任檀道濟為他的西中郎司馬、持節、南蠻校尉。又加號徵虜,升遷為宋國侍中,兼任世子中庶子,兗州大中正。

  檀道濟因在前劉裕一朝立功,威信名望特別高,左右及心腹,都身經百戰,幾個兒子有才氣,因而朝廷懷疑,對他不放心。宋文帝生病多年,屢次病危,彭城王劉義康怕皇帝駕崩後,檀道濟不可控制。

  公元435年***元嘉十二年***,宋文帝病更重,剛好鮮卑在邊境上進犯,就召檀道濟入朝。檀道濟到來時,宋文帝病已好轉。公元436年***元嘉十三年***春,朝廷將要派檀道濟回鎮,突然宋文帝又發病,再召檀道濟回到餞行的道路上,於是把他逮捕交給掌刑獄的廷尉。詔書說:“檀道濟趕逢時遇,在過去受到了皇恩,他得到的寵幸和厚待,無人能及。但他不對這特殊的恩遇有所感動,去想報答其萬分之一,反而憑空懷疑和存有反心,而且在危險的道路上越滑越遠。元嘉以來,猜疑多結,不義不親的心,附下欺上的事,已經為大家所知道,暴露無遺。謝靈運叛逆明顯,但他卻贊同他的邪說,常為他隱瞞。還偷偷散發財寶貨幣,招誘狡猾之徒。逃亡的人前來投奔的越來越多,日夜窺測謀劃,想要達到這非望的目的。鎮軍王仲德去年入朝,多次陳說此事。朕因為他位居臺鼎高位,預先賞賜封土,希望彌補互相的縫隙,使他或許能革面洗心。可是他怙惡不悛,終於發動反叛,因為朕生病,就規劃實現其陰謀。前南蠻行參軍龐延祖瞭解了他的全部陰謀,向我密報。對天子和父母的叛變,刑罰是不能赦免的。何況罪孽之深,像他這樣嚴重。便可逮捕交付廷尉,按刑處斬。此事只限於首惡,其餘都無所追究。”於是下令逮捕檀道濟和他的兒子給事黃門侍郎檀植、司徒從事中郎檀粲、太子舍人檀隰、徵北主簿檀承伯、祕書郎檀遵等八人,都在廷尉處斬首。又收捕司空參軍薛彤到建康處死。派遣尚書庫部郎顧仲文、建武茅亨到尋陽,收捕檀道濟的兒子檀夷、檀邕、檀演及司空參軍高進之斬首。薛彤、高進之都是檀道濟心腹,勇敢而有武力,當時人把他們比作張飛、關羽。起初,檀道濟見人來逮捕,脫下頭巾擲到地上說:“這是破壞你的萬里長城!”檀邕之子檀孺被寬宥,到孝武帝時,任官奉朝請。死於公元436年4月9日。

  名將檀道濟的典故

  唱籌量沙

  公元430年***元嘉七年***,劉義隆出師北伐,任命檀道濟總都督各路軍事,不久宋軍戰敗,糧草吃緊。檀道濟軍中有個兵士逃到魏營投降,把宋軍缺糧的情況告訴了北魏的將領。北魏就派出大軍追趕檀道濟,想把宋軍圍困起來。宋軍看到大批魏軍圍上來,軍心動搖。檀道濟卻命令將士就地紮營休息。當天晚上,檀道濟親自帶領一批管糧的兵士在一個營寨裡查點糧食。一些兵士手裡拿著竹籌唱著計數,另一些兵士用斗子在量米。

  魏軍探子偷偷地向營裡望了一下,只見一隻只米袋裡面都是滿滿的。他立即報告主帥,說檀道濟營裡軍糧還綽綽有餘,現在顯然不能跟檀道濟決戰。魏將得到情報,以為前面來告密的宋兵是假投降,來誘騙他們上當的,就把投降的宋兵殺了。其實,檀道濟在營裡量的並不是白米,而是一斗斗的沙土,只是在沙土上覆蓋著少量白米罷了。檀道濟最終憑藉“唱籌量沙”之計順利退兵。

  自毀長城

  公元432年***元嘉九年***,檀道濟因屢有大功,被封為司空,鎮尋陽。公元436年***元嘉十三年***,劉義隆生重病,彭城王劉義康執政,擔心檀道濟會在劉義隆死後謀反,矯詔召檀道濟入朝。臨行前,其妻勸檀道濟說:“震世功名,必遭人忌,古來如此。朝廷今無事相招,恐有大禍!”檀道濟不聽勸告,說:“我率師扺御外寇,鎮守邊境,從沒有辜負國家,國家又怎麼會辜負我心呢?”結果,檀道濟一到建康,就被劉義康逮捕。檀道濟被抓時,狠狠地把頭巾拉下摔在地上,說:“乃復壞汝萬里之長城!”最後,檀道濟與其子十一人,及薛彤、高進之等親信將領都在建康被處死。訊息傳到北魏,魏軍將領彈冠相慶:“檀道濟一死,南方就再沒有可畏懼的人了!”

  檀道濟死後,南朝在軍事上轉入守勢,北朝則佔據主動地位,屢次南征。後北魏曾南征至長江北岸的瓜步,宋文帝劉義隆登石頭城北望,面有憂色,長吁道:“如果檀道濟還在,怎麼會到這個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