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將尉遲恭的簡介

  尉遲恭,唐初名將,是隋唐演義中非常有名的英雄之一,也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尉遲恭***585—658***字敬德,朔州鄯陽***今山西朔城區***人,唐朝大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尉遲恭與秦瓊為中國兩位傳統門神。隋末,尉遲敬德從軍於高陽,以武勇稱,累授朝散大夫。617年,劉武周起病,收羅尉遲敬德為偏將。尉遲敬德破永安王孝基,俘虜孤懷恩、唐儉等。620年,唐太宗征討劉武周,劉武周令尉遲敬德與宋金剛在山西介休抵禦。太宗遣人前往勸降。尉遲敬德舉城投降。太宗大悅,賜為右一府統軍。626年,在玄武門之變中,助李世民奪取帝位,後出任涇州道行軍總管等職。晚年信方術,閉門不出。

  尉遲恭單鞭救主事蹟

  在歷朝歷代眾多的名將中,唐代開國名將尉遲公算是比較有特點的一位。尉遲恭此人出身並不高貴,武力值也平常,在隋唐眾好漢中只得位居第十三位,然而唐太宗李世民卻偏偏對他恩寵有加,甚至在其揮拳毆打帝王宗親之後,依然厚待於他,其根本原因,大概要從那段尉遲恭單鞭救主的往事說起。

  李世民征戰生涯中遇到的最大的勁敵,當屬王世充,而說道王世充,則不得不提他手下武藝超群的猛將單雄信。唐高祖武德三年,正值初夏,李世民在圍困王世充期間偷閒外出狩獵,身邊僅帶五百騎兵,正悠然追逐獵物之際,不料,大敵單雄信率領親兵迎面掩殺而來,將李世民所部團團包圍。

  說時遲,拿時快,單雄信執槊直取李世民要害。尉遲恭眼見李世民有難,情急之下大呼一聲,揮起隨身鋼鞭將單雄信打落馬下,而後掩護李世民迅速衝出包圍,脫離了危險。尉遲恭單鞭救主,流傳至今,依舊為人們所津津樂道。據後代史學家考證,這段歷史的發生地,就在今天的運城地區。其實,在中國古典文獻中,尉遲恭所使用的的兵器並不是鋼鞭,而是槊,因而,這個故事的正確說法,應該叫作“單鞭奪槊”才對。事實上,早在唐代,眾多習武之人,所使用的兵器都是槊。所謂“槊”,就是類似於《三國演義》裡張飛所使用的那種丈八蛇矛,只不過唐代的矛在長度上略長於張飛所使用的矛而已。

  尉遲恭怎麼死的

  大唐開國名將尉遲恭,半生戎馬,隨唐太宗征戰沙場,為大唐開國奠基立下了汗馬功勞。晚年的尉遲恭告別疆場,頤養天年,雖依然操心國事,然而大半時間得以在家彈奏清樂,自娛自樂,享受退休生活,直至七十四歲逍遙離世,在中國古代眾多年輕為國征戰的將領中,尉遲恭的結局無疑是比較圓滿的。

  貞觀十九年二月,李世民親率大軍從洛陽出發,親征高句麗,命太子李治監國。此時,已在家中養老的尉遲恭得知訊息後,上書進言,勸李世民此時御駕親征,將導致朝政不穩,不如委派一位優秀的將領代為征伐這彈丸小國。尉遲恭所言本是個很好的建議,然而剛愎自用的李世民此時急於建功立業,絲毫聽不進賢臣的進諫之言,反而讓尉遲恭與他一同出征高句麗。

  此次遠征,唐朝大軍吃了敗仗,直接導致了貞觀後期唐代國運急轉直下,唐太宗的病體也因此愈發沉重。班師回朝後,尉遲恭心灰意冷,依舊回家養老,再不問朝政之事。據說尉遲恭晚年除喜愛丹青樂器之外,還迷信煉丹服藥,研磨各種金屬礦石,配置丹藥,並在家中後院挖池塘,興建樓臺,大搞室內裝潢,甚至閉門不見外客,長達十六年之久。

  顯慶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尉遲恭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四歲,一代名將的人生至此落幕。唐高宗李治為此廢朝三日,令在京五品以上官員都去參加弔唁。同時冊贈尉遲恭為司徒,幷州都督,諡曰忠武,賜予珍寶、兵器、樂器若干,並鄭重將這位開國元勳葬入昭陵,為唐太宗陪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