郾城之戰的意義有哪些

  郾城之戰是宋金戰爭的一次著名戰役,宋軍主帥是著名的抗金英雄岳飛,金軍方面則是完顏宗弼***金兀朮***,此戰最終以宋軍完勝而宣告終結,此戰也是岳家軍第四次揮師北伐重要之戰。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郾城之戰的意義,希望你喜歡。

  郾城之戰的意義

  郾城之戰是宋金雙方精銳部隊之間的一次決戰,宋軍以少勝多,給金軍以沉重打擊。宋軍如能乘勝前進,收復故疆大有希望。但宋高宗趙構和秦檜只圖利用勝利,作為對金乞和的資本,遂下令班師,斷送了這次戰爭的勝利成果。

  發生於12世紀的郾城之戰,是中國歷史上範圍最廣、持續很久的民族戰爭。在岳飛生前,酷烈的戰禍遍及宋朝疆土,對經濟造成很嚴重的破壞,而宋金南北對峙分裂的局面,又嚴重地阻礙社會經濟的發展,給各族人民造成深重的苦難。因此,以岳飛為代表的抗金斗爭,不僅服務於趙宋政權,而且實質上體現了各族人民的利益和願望,是反對分裂、爭取進步、反對倒退的正義鬥爭。

  十年之功廢於一旦的郾城之戰

  宋高宗獲報後下詔書,高度肯定郾城之捷,犒賞將士:“敕岳飛:自羯胡入寇,今十五年。我師臨陣何啻百萬,曾未聞遠以孤軍,當茲巨孽,抗犬羊並集之眾,於平原曠野之中,如今日之用命者也。蓋卿忠義貫於神明,威惠孚於士卒;暨爾在行之旅,鹹懷克敵之心,陷陣摧堅,計不反顧。鏖鬥屢合,醜類敗奔。念茲鋒鏑之交,重有傷夷之苦。俾爾至此,時予之辜!惟虜勢之已窮,而吾軍之方振,尚效功名之志,亟聞殄滅之期。載想忠勤,彌深嘉嘆。降關子錢二十萬貫,犒賞戰士。故茲獎諭,想宜知悉。”

  宋高宗不願岳飛繼續進軍,連發十二道金牌召回駐軍於朱仙鎮之岳飛。其時,淮南東路之張俊軍已撤退,岳飛於孤立無援下忍痛退軍。退兵前,岳飛長嘆:“十年之功,廢於一旦!所得諸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

  郾城之戰原因

  南宋紹興十年、金天眷三年***1140年***,五月,金分兵兩路向陝西和河南大舉進攻,在很快奪回了河南、陝西之後,又率大軍向淮南大舉進攻。這時宋高宗又慌了手腳,急忙下詔讓已經辭職在家守母喪的岳飛從襄陽出擊,牽制向淮南及陝西進攻的金兵,並“圖復京師***開封***”。

  但是進攻淮南的金兵卻在順昌***今安徽阜陽***遭到劉錡所率原“八字軍”的沉重打擊,金兀朮不得不撤回開封。金兵對淮南的威脅很快就解除了。宋高宗也馬上改變主意,立即向岳飛下了“兵不可輕動,宜且班師”的命令。岳飛卻認為機不可失,大舉北上,向中原進軍,分別攻佔鄭州、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陽***等地區,並派遣樑興等深入黃河以北,襲擾金軍後方。金兀朮乘岳家軍兵力分散之機, 親率精銳騎兵15000 以及步兵十萬向岳家軍指揮中心——郾城***今屬河南***發動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