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唐儉簡介

  唐儉,字茂約,漢族,幷州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祖父唐邕為北齊大臣,其父唐鑑與唐高祖李淵為世交。下面是。

  諫舉大計

  唐儉,祖父唐邕,任北齊尚書左僕射。父親唐鑑,出任隋戎州刺史,與唐高祖友善,曾同掌禁衛。因此唐儉素與秦王交遊,同在太原。

  唐儉爽直豪邁,不循規矩,但侍奉親人以孝聞名。見隋朝政局漸亂,暗地勸說秦王建立大計。唐高祖曾招訪過他,唐儉說:“您長相有日角龍廷,姓氏又合乎圖讖,久系天下人望。如果外招豪傑,北連戎狄,右收燕、趙,渡河南下,佔據秦、雍之地,這就是湯、武的大業了。”唐高祖說:“湯、武之事,豈可希求?但天下正亂,言私應當圖謀自全,言公則應拯救天下百姓,我將為您考慮此事。”到大府開建時,授職為記室參軍、渭北道元帥司馬。隨從平定京師,任職相國府記室,封為晉昌郡公。

  鎮壓叛亂

  武德初年***公元609年***,進職為內史舍人,後遷任中書侍郎、散騎常侍。呂崇茂佔據夏縣造反,與劉武周連兵,下詔永安王孝基、獨孤懷恩、於筠率兵進討,唐儉因出使到達軍中。恰逢王孝基等人被劉武周擒獲,唐儉也被抓。起初,獨孤懷恩屯駐蒲州,暗地與部將元君實謀反,此時一起陷沒入賊。

  元君實私下對唐儉說:“獨孤尚書準備起兵圖謀大事,猶豫不發,故逢此難。這就是古人說的‘當斷不斷、反受其亂’了。”不久獨孤懷恩逃歸朝廷,下詔仍守蒲州。元君實說:“獨孤脫難得歸,仍舊戍守河東郡,真是王者不死啊!”唐儉怕獨孤懷恩作亂,密令劉世讓歸朝告發他的陰謀。恰遇唐高祖駕臨蒲津,船到中流而劉世讓趕到,唐高祖大驚說:“豈非天命佑護啊!”下令返回西岸,收捕謀反之徒,獨孤懷恩自殺,餘黨全被誅殺。不久劉武周戰敗,逃往突厥。唐儉封存府庫財物、登記兵器鎧甲,以等待秦王接收。

  唐高祖嘉獎唐儉身受幽禁折辱而不忘朝廷,下詔恢復原職,仍任幷州道安撫大使,允許他權宜行事。並將獨孤懷恩的家產全都賜予唐儉。還京後授職禮部尚書、天策府長史、檢校黃門侍郎,封為莒國公。仍舊任職為遂州都督,食綿州實封六百戶。

  助破突厥

  貞觀初年***公元627年***,唐儉出使突厥返回,唐太宗對唐儉說:“您看頡利可以攻取嗎?”唐儉回答說:“依仗國家威靈,其事可望成功。”貞觀四年***公元630年***,唐儉乘驛車馳往突厥誘使他們歸附,頡利表示同意,因而兵眾弛懈,李靖乘勢襲破其眾,唐儉脫身返回。

  進言太宗

  貞觀五年***公元631年***,唐儉就任民部尚書。隨從唐太宗在洛陽苑中射獵,一群野豬從林中衝出,唐太宗射出四支箭,殺死四隻野豬。有隻野豬躍起觸及馬鐙,唐儉下馬搏擊,唐太宗拔劍斬斷野豬,回頭笑著說:“天策長史沒見過殺賊吧,為何這樣害怕?”唐儉回說:“漢唐高祖在馬上得天下,而不在馬上治天下。陛下以神武平定四海,怎能再逞雄心於一頭野獸呢?”唐太宗為此而罷獵。下詔命其子唐善識娶豫章公主為妻。

  唐儉居官不留心事務,常與賓客縱酒為樂。曾因犯小法貶授光祿大夫。永徽初年離休,加爵為特進。顯慶元年***公元656年***去世,時年七十八歲。贈予開府儀同三司、幷州都督,陪葬於昭陵,諡為襄。

  歷史評價

  後晉·劉昫等《舊唐書》:儉落拓不拘規檢,然事親頗以孝聞。.....唐儉委質義旗之下,立功草昧之初,被拘虜庭,脫唐高祖蒲州之急;侍獵苑囿,諫唐太宗馬上之言,可謂純臣矣。

  宋·歐陽修、宋祁《新唐書》:儉爽邁少繩檢,然事親以孝聞。

  延伸閱讀:

  唐邕,字道和,生年不詳,卒於隋開皇初年。太原晉陽***今山西太原市南晉源鎮***人。 唐邕性識明敏,有泊世的才能,太昌元年***532年***被推薦作北魏孝武帝的丞相、柱國大高歡的幕僚,在兵曹掌文書帳簿。他善書記、默識強記,辦事幹練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