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賢是怎麼死的

  魏忠賢原名進忠,明河間肅寧***今屬河北***人,少小時就是個無賴,自宮後改名李進忠。萬曆時入宮為宦官,後乃複姓,賜名忠賢。熹宗即位,升為司禮秉筆太監兼提督,那麼這麼一代奸臣究竟是怎麼死的呢?

  公元1627年,年僅23歲的明熹宗因縱於聲色而身患重病,不久即死去。魏忠賢深知皇帝對自己重要性,他曾想盡各種方法救皇帝的命。熹宗沒有兒子,張皇后在熹宗死前舉薦熹宗的弟弟信王朱由儉作為皇位的繼承人,即明崇禎帝。

  崇禎帝早就不滿於魏忠賢、客氏的專權,因而上臺後便伺機除掉這兩個奸邪之人。御史、諫官們也一哄而上,上書譴責魏忠賢的罪惡行徑。

  崇禎帝順水推舟,首先把魏忠賢趕出宮廷,安置在鳳陽。魏忠賢還沒有到達鳳陽就得到了皇帝要殺他的訊息,魏忠賢眼見大勢已去,便在旅舍內畏罪上吊自殺。崇禎帝下令將其碎屍萬段。與其一同作威作福的客氏先被趕到浣衣局服役,後被亂棒打死。

  魏忠賢與客氏的親族也大多被殺,依附他們的無恥之徒則被逐出朝廷。被魏忠賢排擠的東林黨人再次上臺,但是,留給大明朝與崇禎帝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當然也有民間傳說,他自己明白總有一天要敗露,私下養了一頭日行七百里的健騾,以備逃亡;又養了一個與自己面貌酷肖的人,以備替死。後來在阜城尤家店竟是用此法遁逃了。紀曉嵐認為這個傳說決不可信。他的論點是:以天道論,這樣的大奸大惡不應沒有報應;以人道論,他擅政七年,誰不認識他,即使躲在舊黨家裡,那些小人立刻就會把他綁起來獻給官家。

  設若藏身荒野,在農夫樵子之中,突然出現這麼個相貌衣著怪怪的人,必定驚異傳告,不出三天就會被發現。要說逃出國境,他又沒有外交背景,路途遙遠,關卡阻隔也不可能。況且他敗時離明亡還有十五年,這種千夫所指、人人切齒痛恨的人,怎麼可能深藏不露十五年。所以私遁之說斷不可信。又有另一個傳說,說是乾隆初年,文安縣學被雷擊,那雷霆閃電直繞著文廟旋轉,電光掣動像紅色的長綢,射入殿門又退出來,反覆十多次。

  訓導王著起身說:必定有什麼異常之事!冒雨走進大殿,見一條巨大的蜈蚣伏在孔子神位上,就用鉗子夾起來扔到院子裡,霹靂一聲,把蜈蚣殛死了,天也立即放晴了。檢查那條蜈蚣,見背上有紅色的“魏忠賢”三個字。這個傳說,紀曉嵐卻相信是真的,引他在烏魯木齊見到的一個“紅榴娃”的標本為佐證,紅榴娃是新疆傳說中一種深山裡的僬僥小人,常聚眾歌舞,或入帳偷人食品等等。見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

  魏忠賢雖然權傾天下,但他卻吃了“歷史侷限性”的虧,為自己安排的脫身之道竟是如此簡陋:一匹日行七百里的騾子和一個替身。試看今日之政客,哪怕小到一個廳長乃至一個國有企業書記,只要一旦決定作貪官,就動手營造狡兔之三窟:買好外國護照,存妥瑞士鉅款,嚴密情報渠道,一旦風吹草動***甚至不待風吹草動***,立即駕鐵鳥西去,其時妻子兒女早已在彼迎候。紀委公安反貪局,其奈我何!科學技術越發達,則受惠者越眾,故報端統計,已然搖身變為假洋鬼子納福於海外之敝國貪官,已達五位數矣。

  中國老百姓總不敢相信,對位高權重之大人物以及背景極硬之小人物真能繩之以法,於是總會傳出他人替死,假死實慝等故事。古今皆然,至可深思。

  紀曉嵐不相信魏忠賢假死之傳聞,卻相信魏忠賢變蜈蚣之鬼話,固然可笑,卻也並非無思路可循:傳聞涉及世態,可用情理加以分析;鬼話超乎情理,難以證實或證偽,古人一貫採取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像魏忠賢這樣的惡人,殺了還不解恨,再雷殛一次,則更大快人心。篤信因果報應的紀曉嵐欣然認同,也就順理成章。

  延伸閱讀:

  魏忠賢由於與控制輿論的文官集團之間的矛盾而使他的壞處被無限放大了。其實,魏忠賢在事關國家、民族存亡的大事上,還是很講原則的。

  ***1***皇太極猛攻錦州時,袁崇煥與監軍紀用一起下令不許出戰,任憑趙率教在錦州苦苦支撐,在錦州破在旦夕的時刻,滿桂公然違抗袁崇煥的不抵抗命令,主動出擊,冒死以救錦州。寧錦大捷後,魏忠賢論功行賞,升了血戰有功的滿桂、趙率教的官,而罷免了畏敵避戰、不救錦州的袁崇煥。鑑於公論,魏忠賢並沒有因為這位一心熱衷於議和的袁崇煥在寧遠城給他修生祠而放過他在寧錦之戰中的怕死避戰之罪,也沒有因為毛文龍上書力保和他作對的東林黨人而處分毛帥,這也是為什麼天啟朝後期關外局勢一直在向好的方向發展的原因。

  ***2***天啟朝最大的戰爭失利,是袁應泰丟掉遼陽。而袁應泰之所以被起用,是因為之前的督師熊延弼遭到了文官集團的彈劾,當時魏忠賢還未掌權,責任不應該讓他來背。遼陽失陷後魏忠賢查辦了許多當初彈劾熊延弼的文官,固然有打擊文官集團的私心,但是這些文官書生誤國,亦確為大弊。而後魏忠賢立刻起用熊延弼為兵部尚書,之後王化貞失陷廣寧,同在關外的熊延弼也受到株連,被傳首九邊。這裡熊延弼是受到王化貞的拖累而被殺,雖然他是由魏忠賢主張上臺的,但九堂會勘定案,實無免死之理,是沒有辦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