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賢曾子是怎麼死的

  曾子是孔子的親傳弟子,是孔子最出色的學生之一,也是孔門七十二賢之一,那麼曾子怎麼死的?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曾子怎麼死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曾子怎麼死的

  曾子一生踐行著他的思想,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宣傳著儒家文化,等到年老的時候一場大病來襲,曾子終於沒能挺住,病倒了。

  一日曾子躺在床上,一個童子突然看到了床下鋪著一層華美的竹蓆,因此對著曾子說:“這樣華麗的竹蓆只有大夫才能用啊。”曾子才想起來,這是季孫當年贈給自己的,自己沒能把它換掉,就叫了自己的兒孫來把它給換了,他的兒孫認為曾子現在病重不適合,還是等到田亮在說吧。曾子堅持說:“要是真的敬愛我就應該來成全我的道德啊,我要死的人了,還有什麼好奢求的呢,如果能夠得到正道而死我就滿足了啊。”因此,曾元就幫曾子改換竹蓆,還沒換好,曾子就病逝了。

  曾子是孔子的親傳弟子,是孔子最出色的學生之一,對於後世的中國文化產生著十分重大的影響。曾子一生都在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實踐著自己的學術思想,為了儒家學說的推廣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即使到了病危在床的時候都不曾有一絲一毫的動搖,依舊堅守著正道。

  曾子衣蔽衣以耕的故事

  曾子不只是很重信義,而且還甘於平淡,能夠不為外物所動,堅守著自己的道義。據說有一次曾子穿著破舊的衣服在田地裡勞作,魯國的國君知道曾子的生活如此貧困就讓使者前去,送一座城邑給曾子,希望曾子能夠藉此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環境,但是曾子推辭了,連著兩次,使者就問曾子:“這是魯國君白送給您的,您為什麼不要呢?”

  曾子就告訴使者說:“我聽說拿了人的東西,就會害怕得罪送東西的人,送別人東西的人會有一種優越感,而現在魯國君送我一座城池,都不對我顯露出驕縱的神色,我怎麼敢接受呢?”於是曾子最後都沒有接受。

  曾子的話並不是諷刺魯國君,只是認為自己對於魯國並沒有什麼功勞,怎麼能就這樣接受魯國君的饋贈呢,如果只是親友之間的正常往來,曾子必定不會拒絕,但是這樣突然的贈送城池這樣的大饋贈,讓曾子怎麼能放心的收下呢,這個故事告誡了後來人應該要堅守自己的道義,不能隨便接受別人的饋贈。

  曾子是春秋戰國時期有名的儒家大師,他在中國文化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曾子不只是對於學問很有研究,自己的品性更是傑出,他尤其推崇言行一致,所以才會在妻子說出要殺豬之後就果斷的把豬給殺了來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且曾子安與貧困,能守清貧,在魯國君要贈與他城邑的時候曾子斷然拒絕了。

  曾子的生平簡介

  曾子原名曾參,是春秋戰國時期有名的儒家學者,他以孔子為師,繼承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並在此基礎上發展出了具有自己思想核心的儒家思想,為儒家思想的傳承和推廣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尤其在後世,孟子以孝為本的觀念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直至現在都具有很大的價值。曾子是孔子思想的正統繼承人,他主持編著了《論語》,將孔子的思想發揚光大,在中國文化歷史上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

  曾子出生在魯國,他的父親曾皙也是孔子的學生,所以曾子從小就受到了孔子思想的影響,到了十六歲的時候就正式成為了孔子的弟子,因為他天資聰慧,再加上刻苦好學所以學到了很多知識,得到了孔子的真傳。後來顏回病逝之後,曾子就成為了孔子的主要傳人。等到曾子27歲的時候,孔子病危,在去世前把自己的孫子子思交託給了曾子,孔子去世後曾子非常傷心,就像對待自己父親的葬禮一樣來對待。

  後來曾子的父親去世,曾子傷心的痛哭流涕,據說7天都沒有吃過東西,從此每次讀到喪禮都會淚流不止,可見曾子的孝心。之後曾子也因為升級做過教師,後來各國競相以高位吸引曾子前去任職,但是曾子都沒有接受,而是甘於清貧,自食其力。隨著年歲的增長,曾子的身體也是大不如前,到了七十歲的時候,曾子大病一場臥病在床,他對著自己的弟子說到:“我這一生一直小心謹慎,如履薄冰,我才得以保全自身,你們要記住啊。”曾子用自己一生的行動來教導自己的學生謙虛謹慎,切不可妄動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