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賢曾子的資料介紹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深得孔子的真傳,也是孔門七十二賢之一。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孔門七十二賢曾子資料簡介,希望對你有幫助!

  曾子資料簡介

  曾子,名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南武城人,曾點之子,與父二人同拜孔子門下。

  曾子生於公元前505年,少年時期常隨父親讀詩書,有伏案苦讀之說,十六歲時拜入孔子門下,為人勤奮好學,因此頗得孔子的真傳。公元前482年,顏回病逝,曾子成了孔子思想學說最主要的繼承人。曾子二十七歲的時候,孔子去世,曾子為孔子守墓,孔子臨終前將自己的孫子也就是孔鯉的遺孤子思託付給曾子。曾子三十一歲時,其父曾點去世,曾子悲痛不已。公元前435年,曾子病逝,終年七十一歲。

  曾子一生不曾為官,曾被武城大夫聘為賓師,在武城設教,而齊國欲聘他為相,楚國以令尹之位相邀,晉國欲封他為上卿,都被他拒絕了。作為儒家思想的正統傳人,曾子將孔子的學問、思想傳授給弟子,還與孔子的其他弟子及再傳弟子將孔子的言行整理整編成《論語》。曾子在儒學的發展乃至中華文化的發展上都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與孔子、孟子、顏回並稱四聖。

  曾子故里

  曾子又叫曾參,是春秋末年魯國人,山東作為孔孟之鄉,人文色彩濃厚,曾子也是山東省嘉祥縣人,這點從史記和建築遺蹟上都可以看出來。

  明朝時期曾經就曾子故里位置進行了考證,關於他的故鄉是嘉祥縣的說法由來已久,但是第一次由政府確認是在明朝的明世宗嘉靖年間。

  嘉靖十二年,有一個在朝的吏部官員叫做顧鼎臣,他一直對曾子很敬佩。但是歷史上曾子的榮譽很少,曾子曾經向顏回、子思傳道,但是顏回、子思都成了博士,唯獨曾子沒有什麼名號。於是他就給皇帝上了一份奏摺,要求對曾子進行加封,皇帝同意了,於是派人進行論證,但是由於年代已久,經歷了七朝皇帝之後在山東嘉祥建立了曾子宗祠,香火制度什麼的都和顏回、子思一樣。從此,曾子故里在家鄉已然成了定論。

  後人在嘉祥縣境內發現了大量關於曾子的標註物,有遺址、遺蹟等,這些都是不可磨滅的證據。山東省政府組成的考古隊對嘉祥縣南城進行了考察,在南武山有一座曾子墓,從明朝弘治之後還進行了多次修葺擴建。相傳曾子曾經在南武山大柴為生。

  曾子墓前有著一個牌匾寫著“宗聖公之墓”,林邊有石人等做裝飾。左右對稱的佈局,三進三出,已經有了孔孟宗祠的規模。

  明朝末年,曾經有個叫王雅量的提出不同意見,認為曾子故里在平邑,這遭到了明清以來很多學者的斥責,他們舉出了大量證據進行論證。

  曾子殺豬的故事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深得孔子的真傳,對於自己教導孩子有著自己的見解,他講究言出必行,認為對於孩子不能欺騙或是在孩子面前做出不恰當的舉動,這樣會影響到孩子的思想,因此還發生了一個曾子殺豬的故事。

  據說,當時曾子的妻子準備去集市上買東西,曾子的兒子就哭著要一起去,曾子的妻子被煩的沒辦法了就只好對孩子說:“不要哭了,等媽媽回來就給你殺豬吃。”果然孩子就不鬧了,曾子的妻子就安心的上集市去了,等到曾子的妻子回來之後發現曾子要捉一隻豬殺了來吃,就連忙阻止曾子說:“我只是和孩子開個玩笑,當不得真的。”但是曾子卻說:“小孩子不懂事,天真善良,什麼事都跟著父母學,現在你這樣的跟他開玩笑就是在教他怎麼騙人啊。”於是曾子果斷的就把豬給殺了,全家好好的吃了一頓肉。

  從這件事情上就可以看出曾子非常看重信義,認為誠實、言出必踐是一個人的基本道德,如果為了一點蠅頭小利就打破了自己的原則是非常不正確的。而且曾子深知一個孩子的天性是純潔的,要是自己因為不捨得殺豬就食言了,那麼雖然守住了一隻豬,但是孩子的純真卻是被自己言行不一的舉動玷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