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道婆的簡介

  黃道婆是宋末元初知名棉紡織家,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

  黃道婆***1245~1330年***,又名黃婆或黃母,松江府烏泥涇鎮***今上海市徐彙區華涇鎮***人。宋末元初著名的棉紡織家、改革家。由於傳授先進的紡織技術以及推廣先進的紡織工具,而受到百姓的敬仰。在清代的時候,被尊為布業的始祖。

  黃道婆的生平簡介:

  黃道婆***1245—1330年***,宋末元初著名名的棉紡織家。又名黃婆,黃母。松江府烏泥涇鎮***今上海市徐彙區華涇鎮***人。出身貧苦,少年受封建家庭壓迫流落崖州***今海南島***,以道觀為家,勞動、生活在黎族姐妹中,並師從黎族人學會運用制棉工具和織崖州被的方法。

  元代元貞年間***1295—1296***重返故鄉,在松江府以東的烏泥涇鎮,教人制棉,傳授和推廣“扞***攪車,即軋棉機***、彈***彈棉弓***、紡***紡車***、織***織機***之具和“錯紗配色,綜線挈花”等織造技術。她所織的被褥巾帶,其上折枝團鳳棋局字樣,粲然若寫”。由於烏泥涇和松江一帶人民迅速掌握了先進的織造技術,一時“烏泥涇被不脛而走,廣傳於大江南北”。當時的太倉、上海等縣都加以仿效。棉紡織品色澤繁多,呈現出空前的盛況。黃道婆去世以後,松江府曾成為全國最大的棉紡織中心,松江布有“衣被天下”的美稱。

  1330年卒。松江人民感念她的恩德,在順帝至元二年***1336***,為她立祠,歲時享祀。後因戰亂,祠被毀。

  至正二十二年***1362***鄉人張守中重建並請王逢作詩紀念。

  明熹宗天啟六年***1626***張之象塑其像於寧國寺。清嘉慶年間,上海城內渡鶴樓西北小巷,立有小廟。黃道婆墓在上海縣華涇鎮北面的東灣村,於1957年重新修建並立有石碑。上海的南市區曾有先棉祠,建黃道婆禪院。上海豫院內,有清咸豐時作為布業公所的跋織亭,供奉黃道婆為始祖。在黃道婆的故鄉烏泥涇,還有上海,至今還傳頌著:“黃婆婆,黃婆婆,教我紗,教我布,兩隻筒子兩匹布”的民謠。

  豐碑

  黃道婆是我國棉紡業的先驅,十三世紀傑出的紡織技術革新家。她有著不畏艱辛、勇為天下先的革新精神。她把在海南學得的棉紡織技術帶回家鄉,在上海松江一帶推廣傳播。並經過改革,創造出一套先進的棉紡工具和紡織技術,不僅澤被故里,造福一方,極大地推動了我國棉紡業。為弘揚元代紡織革新家黃道婆的豐功偉績和激勵後來者,2003年徐彙區文化局、華徑鎮人民政府共同出資在墓地旁建造了黃道婆紀念館,陳列展品300餘件,展示了她一生所做的貢獻。

  解放後,黨和人民政府組織人力,為黃道婆重新修墓立碑,栽植青松翠柏,表彰這位女紡織技術革新家、科學家的科學功績,寄託人民的長遠哀思和深切懷念。黃道婆的奮鬥精神,將永遠鼓舞人們向科學的高峰攀登!

  民謠

  清朝人秦榮光一首竹枝詞詠黃道婆:

  烏泥涇廟祀黃婆,

  標布三林出數多。

  衣食我民真眾母,

  千秋報賽奏絃歌。

  民間還流傳歌頌黃道婆的民謠:

  黃婆婆,

  黃婆婆。

  教我紗,

  教我布;

  兩隻筒子兩匹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