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伯謙與鄧世昌之間什麼關係

  方伯謙與鄧世昌都是清末的海軍將領,都參加過甲午中日海戰,方伯謙與鄧世昌也都是因為甲午海戰而死,但是死因不盡相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望大家喜歡。

  

  方伯謙在黃海海戰的豐島戰役中因為沒有作戰經驗,看到有清軍軍艦被日軍重創、自毀,害怕自己的濟遠號也遭受同樣的結局而畏戰逃跑,在逃跑的途中遭到了日軍的追擊,雖然用升白旗詐降的手段用尾炮把日軍的軍艦重創擊退,但是丁汝昌向朝廷稟報的是方伯謙畏戰逃跑,應該受軍罰,而遭到了清朝的處斬。有人認為方伯謙是冤死的,覺得豐島戰役的那次海戰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丁汝昌和劉步蟾的指揮不當。而方伯謙是其中的參與者,知道他們的資訊,方伯謙尾炮退敵的事蹟卻是清軍在這場海戰中少見的亮點,丁汝昌、劉步蟾把過錯推給方伯謙,致使方伯謙被處斬,也做到了殺人滅口的效果。

  鄧世昌的死就比方伯謙悲壯許多,鄧世昌在黃海海戰的大東溝海戰中身亡。1894年致遠艦在鄧世昌的指揮下與日寇英勇作戰,但是在日軍軍艦的圍攻下,船體傾斜即將被擊沉,鄧世昌沒有撤退的想法,決定與敵軍同歸於盡,全力駕駛致遠艦向日軍軍艦撞去,不幸的是致遠艦在衝撞途中被魚雷擊中,並且被擊沉。鄧世昌本有逃跑的機會,但是他沒有逃跑而是與致遠艦同生共死,與致遠艦的250餘名官兵一起淹沒在海中,英勇殉國。以上便是方伯謙與鄧世昌的關係了。

  方伯謙究竟怎麼死的

  關於方伯謙怎麼死的這個問題,史料中有著不同的記載,有人覺得方伯謙臨陣逃跑,罪有應得。有人覺得方伯謙並不是怕死的人,是冤枉致死。方伯謙的家人也表示方伯謙是冤死的。

  史料中對方伯謙怎麼死的這個問題是這樣記載的:因為方伯謙在黃海海戰中,身為濟遠號的管帶還沒有戰鬥就畏懼日軍逃跑,雖然在逃跑途中遇到日軍軍艦,並且利用詐降的方法用尾炮重創了日軍軍艦,但是丁汝昌卻把這些功勞都歸結到了水手的身上,並向朝廷稟報了方伯謙逃跑的行為,方伯謙也因此被朝廷處斬。所以方伯謙死因是因畏戰逃跑而被朝廷處死。

  方伯謙侄孫女的講述中也曾提到方伯謙怎麼死的這個問題,現在的美籍華人方儷祥曾經說:方伯謙並不是一個怕死逃跑的人,在那次海戰中方伯謙英勇作戰,在海戰中以一敵三最終不敵而撤退,在撤退途中遭到日本軍艦的追擊,並使用詐降的手段用尾炮趁敵軍放鬆警惕的時候重創敵艦並擊退敵軍,這次尾炮退敵的事件也是這次海戰中的一大亮點。但是丁汝昌並沒有把這個功勞給方伯謙,而是覺得這次成功是因為水手良好的操作,這次海戰中丁汝昌錯誤的指揮直接導致了海戰的失敗,丁汝昌和劉步蟾把這次海戰失敗的原因全部推到方伯謙身上,認為方伯謙不戰而逃是失敗的根本原因。朝廷相信丁汝昌的一面之詞,使得方伯謙身首異處。

  北洋水師方伯謙簡介

  方伯謙簡介中記載他是漢族人,出生於1854年,他是非常出名的水師將領,也是歷史上倍受爭議的一位將領。

  方伯謙作為第一期福建船政學堂的學生,在那裡學習了駕駛專業,十年後成為首屆畢業生。方伯謙畢業之後開始教習他人,之後日本侵佔臺灣事件發生,方伯謙被調任到一艘船艦上成為副將,一年不到又調入船政水師的旗艦上做備用守備,備用守備與職位相當。在同年又與許家千金結婚。一年後船政要選一位學生去歐洲考察,方伯謙有幸被選上,回國後受到很大的重視,成為艦長。方伯謙簡介指出這段時間是他最春風得意的時候。在甲午戰爭開始後,黃海海戰期間方伯謙半途指揮自己的炮艦離開戰場,他的理由是自己的炮艦受到創傷,船頭漏水且大炮無法發出炮彈,不得已逃離戰場,回來進行修理。

  當時其餘的炮艦還在與日軍激烈交戰。四個小時後,其餘作戰炮艦陸續返回基地,全部遭受重創。水師提督丁汝昌派人調查這件事情的真假,發現方伯謙說的情況都是假的,方伯謙的行為根本就是臨陣脫逃。於是提督丁汝昌上報李鴻章,稱方伯謙在沒有什麼傷亡的情況下臨陣脫逃,影響了海戰中北洋艦隊的發揮。李鴻章盛怒之下下令將方伯謙處死,他死的時候年僅四十一歲。方伯謙簡介到這裡就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