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雅號是什麼

  杜甫是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一生中創作詩歌作品達三千多首,至今流傳作品有一千四百多首,其作品風格獨特,且注重吸收各家之長,堅持獨特的批判精神,致使其作品深受後人的追捧,其思想也影響著後代眾人。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 ,歡迎大家閱讀。

  

  杜甫因此被尊稱為一代“詩宗”,其雅號為“詩聖”,可見他在詩壇上的地位之高,所有的成就之深。杜甫創作詩歌的時候十分注重將所見所聞和社會現實兩者相結合,這樣不僅反映社會現狀還可以以此寄託他的情感,批判不公的社會諷刺統治者的腐朽之舉。

  杜甫所寫之詩很大程度上不只是在客觀的敘述事件,而是在用詩去寫歷史,他的詩體大部分反映了那個時代的歷史事件,真實的將歷史重現在讀者的眼前,也將那個時代受到戰亂和腐敗統治毒害的現狀披露,具有很強的政治性。

  杜甫能有“詩聖”這一雅號,不止因為其涉獵題材之寬,還在於他能夠很好的將律詩運用的如此自如,將這樣的詩體運用於無形,甚是有才能。杜甫甚能駕馭各種形式的詩歌,他能將社會永珍及人民的生活描繪的十分生動,他的詩歌中所隱含的不僅是批判和同情,也有很多他被壓抑的情懷和抑鬱的情感,但這依舊不影響他憂國憂民的愛國之心。

  杜甫是哪個朝代的詩人

  杜甫是偉大的唐代詩人,詩歌的發展在唐朝時期達到鼎盛與唐王朝開創的盛世場面脫不了關係,然而一個時期的文化發展與當時的社會情況密不可分,杜甫剛好生在盛唐由興至衰的轉點,因此從杜甫的詩中我們可以讀到濃濃的憂患意識以及強烈的愛國情懷。

  唐朝當時發生的凡是被後人所熟知的重大均在杜甫的詩中有所提及,杜甫的詩是當時社會情況的一種反映。例如杜甫作下《悲陳陶》與《悲青阪》兩首詩指代了唐軍大敗的兩場戰爭;而杜甫所作《洗兵馬》則是在聽到勝利訊息時,心生愉悅所作。而三吏三別則是在安史之亂時期,他對於徵兵制度的殘酷與統治者無情的批判,以及對於苦於戰亂的老百姓的同情。

  此外,杜甫的有些詩還是對於史料殘缺的補充,例如三絕句中提到的一些殺刺史現象,在他的詩中我們可以看到安史之亂造成的蜀地極為混亂的場面。而他的《憶昔》則是對於開元時期繁榮盛況的表述。

  在杜甫的詩中我們可以看到比史料記載中的歷史事件更為生動、廣闊的生活畫面,他的感慨、憂愁,我們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有血有肉的戰爭與歷史的真實面貌,而不僅僅是字面上冰冷的記錄。

  杜甫的詩被後世稱為詩史,可見其作品中對於當時唐王朝社會面貌的反映,不僅含有極高的文化價值,對於我們更進一步深入瞭解當時社會境況具有很高的史料意義。

  杜甫的詩全集

  杜甫是我國現實主義詩人的代表,唐代最偉大的詩人之一,也是那個年代流傳詩作最多的一位詩人,他一生寫有一千五百多首詩歌,有很多都是傳誦千年的名篇。因此《杜甫詩集》就是杜詩的集合,將其詩作進行精選以及整合出版,濃縮其詩的精華,彰顯其詩風采,重現詩歌創作的意境。

  《杜甫詩集》由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出版於2011年1月,全書共245頁,是國學經典導讀系列的一本。我國廣博精深的傳統文化中飽含著豐富的精神財富,然而在杜甫的詩歌中,他心繫天下的憂患意識、衷心報效國家的滿腔熱血、不屈權貴的清高正氣以及民為邦本的政治觀念都一一展現無遺。在杜詩中,我們可以讀到他的品德、他的性格、他的命運,感受極其珍貴的精神文明,備受感觸。

  這本《杜甫詩集》分為幾個方面,最前頁是導言,之後的第一章主要介紹了杜詩在我國文學史中的地位,從他被稱為詩聖的簡介、其詩對唐前古詩的繼承、對唐後詩作的影響啟迪以及杜詩對於中外文學的貢獻等幾個方面來分析。第二章講的是杜甫的生平,其中涵蓋了他的傳記、他與戰爭、他的流離以及他的思想等多個方面。第三章講解的是杜詩的內容含義,他詩文的主題主要涵蓋了哪幾個方面,反映了何種思想情懷。第四章是杜詩的藝術欣賞,後面幾章講了其詩集的編輯、註釋以及研讀,最後是詩選,將杜甫的佳作收錄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