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將張遼的武器是什麼

  張遼是東漢末年有名的武將,是曹操麾下五大名將之一,那麼張遼的武器是什麼?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張遼的武器,希望對你有幫助!

  張遼的武器

  關於張遼這位猛將所用武器有兩種說法,第一種是戟,名叫月牙戟,在《三國志.張遼傳》中曾提到過,逍遙津戰役中,張遼就是使用月牙戟大殺四方,以寡敵眾。張遼的武器還有一種說法是刀,《三國演義》裡邊是鉤鐮刀。戟是矛和戈的合成體,它既有直刃又有橫刀,因此一般呈“十”字形或者“卜”字形,戟有多種用途,可以鉤、啄、刺、割等多種用途,它的威力大於矛和戈,而且戟這種武器一般只有大將可以使用。鉤鐮刀是大刀中的一種,刀背中部有一處突出的側溝,有刃,可以在打鬥的過程中鉤割之用,在臨陣發揮的時候十分方便。

  好漢配好刀,張遼一生跟隨曹操戰功赫赫,曾與關羽一起突圍白馬之困,在此期間,曹操曾想讓張遼勸降關羽,被毅然拒絕。之後攻袁尚於鄴城,在曹操統一北方的時候,敢為先鋒,一勇當先,斬殺烏丸單于踏頓於柳城,後來又討伐平梅成等賊寇。曹操在赤壁之戰中敗退,任命張遼、樂進等人鎮守合肥,孫權等人來犯,張遼率軍迎擊,以八百之眾擊退敵軍十萬,名震天下,為曹操封為徵東將軍。張遼這赫赫戰功,與他使用的兵器息息相關,一個好的勇士,就應該配這樣一把得心應手的兵器。

  張遼威震逍遙津故事

  公元208年,曹操統一北方,準備南下消滅孫權、劉備,當時孫與劉結成聯盟,在赤壁之戰中打敗曹操,赤壁之戰後五年,曹操不斷在江淮地區用兵,但是一直遭到孫權的抵抗。曹操改變策略,放棄江東,準備西征奪取漢中,此時孫權乘機率領十萬軍隊進攻合肥。

  合肥當時僅有7000多人駐守,張遼、樂進等人率軍與孫權對戰,實力相差懸殊。而曹操行軍前曾與護軍薛悌說孫權若來犯則張遼與李典出戰,樂進守城,而薛悌為文官不需要參戰。當時諸位將士都很擔憂彼此之間的差距,只有張遼果斷聽命令列事,其餘幾位當時還很猶豫,經過張遼的慷慨陳詞,立刻跟隨張遼的計劃,夜徵800死士,設宴犒賞。次日,張遼上陣,率800人衝入敵陣,斬殺陳武兩位大將後直逼孫權賬下,孫權手持長戟自守,當時張遼被密密麻麻的吳軍包圍,但是張遼毫無懼色殺出一條血路衝出重圍,此時李典也帶人接應,雙方戰至中午,吳軍大敗傷亡慘重,士氣打傷,孫權雖圍城十日,但還是不能攻破合肥,遂撤軍返歸,領少數將領在逍遙津北岸巡視,張遼知道後,帶少數精兵突襲孫權,甘寧與呂蒙奮力拼殺協助孫權逃跑,孫權差點被殺,借谷利之力才辛免於難。

  張遼逍遙津之戰是三國時期魏軍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其實孫權在合肥之戰中是佔優勢的,但是張遼的出動觸及,讓吳軍措手不及,並失敗後,問張遼之名而喪膽,此時張遼的曹軍卻士氣大振,張遼的靈活善戰讓曹操也為之感嘆,之後張遼成為孫權的夢靨,張遼抱病南征都能將吳將打敗,可見張遼在逍遙津之戰中給吳軍留下的陰影之深。

  張遼止啼的故事

  當然我們知道張遼是曹操手下的著名將領,不但武功高強,而且足智多謀,為曹魏立下了赫赫戰功。止啼的意思是什麼呢?它的意思是不再啼哭了。難道是張遼不再啼哭了嗎?當然不是的,故事要從張遼奉命鎮守合肥說起,當時張遼手下不足一萬人,曹操又率軍在漢中和張魯作戰。也就在這個時候,東吳國君孫權親自率領10萬大軍乘虛攻打合肥,雙方兵力相差懸殊,也沒有救兵援救張遼。

  但張遼仔細分析了戰場形勢之後,認為只有果斷出擊,才能打垮敵軍的士氣,也才會守得住城池,於是率領少數人馬,在敵軍陣營中左突右衝,敵軍傷亡不小,最後李典等接應張遼回到城裡堅守城池。此時吳軍讓張遼幾百人打得傷亡慘重,士氣跌到了谷底。孫權雖然後來圍城了,但始終沒能攻下合肥,在撤退的時候又被張遼追上殺的丟盔棄甲,還差點被活捉了,此後張遼在東吳人心中恐怖至極,就連尋常百信都知道,於是在他們小孩哭泣的時候,就說張遼來了,小孩一聽到張遼的名字,嚇得就不敢再哭了。這也就是張遼止啼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