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將周瑜的外號是什麼

  周瑜,自公瑾,東漢末年的著名將軍,那麼周瑜外號什麼?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周瑜外號什麼,希望對你有幫助!

  周瑜外號什麼

  周瑜,字公瑾,生於公元175年,是東漢末年東吳的著名將領,著名戰例就是威振天下的赤壁之戰,他的外號是和他的外貌有關係的,歷史有記載周瑜,風流倜儻,謀略過人,而且還精通韻律,當時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的美談,周郎就是當時人們對這樣一個內外兼修,氣宇軒昂的周瑜起的外號。

  在古代的詩詞中都能看到周郎這個別稱,郎在古代是對青年男子的美稱,還有丈夫之意,而周郎這個外號就是對周瑜最好的形容,他自從21歲時便跟隨東吳的孫策東征西討,立下赫赫戰功,名副其實的青年才俊,而且他和三國的著名美女小喬的愛情故事,也是對郎才女貌最好的體現。周瑜還有好兒郎的英雄氣概,為人重義重義,謙虛有度,他和孫策同年,聽聞孫策尚義,和他結拜並輔助孫策建立了東吳政權,是東吳的柱國之石,而且他還積極推薦有才之人為東吳效力,魯肅,程普等人就是周瑜推薦的。

  孫策遇刺後,周瑜悲痛萬分,憑周瑜的實力和能力 ,他完全可以自立一派,但是他沒有這樣做,因為周瑜是一個忠義之人,連孫權都感慨,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如果不是器量大,是不會久為人下的!可見周瑜的氣度非凡,可惜就是這樣一個內外完美的人,英年早逝,在《三國演義》的誤導下,被世人誤解是心胸狹隘,氣急攻心而亡,歷史的真相卻不是如此這般簡單明瞭,後人研究,從周瑜的遺書來看,可能他的死是東吳內部政權鬥爭的一個陰謀。

  周瑜和諸葛亮的關係

  “既生瑜,何生亮”,周瑜和諸葛亮的關係也許從一開始便存在對比,但是這是影視劇《三國演義》給我們帶來的影響。對於真實的對比,我們可以從更加專業的書籍中得到。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三國時期蜀漢的丞相,出色的軍事家,政治家,以及發明家。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改造強弓連弩等等,散文代表有《誡子書》、《出師表》等等。

  周瑜,自公瑾,東漢末年的著名將軍,是世間少有的面相優美,身體素質優秀,會打仗、懂音律。

  另外,根據《三國志》的內容,以專業的眼光來對比古人,辨其優劣得失,我們還能得到以下結論:

  第一,在軍事上,諸葛亮是軍事家,對於行軍打仗,不在話下,同時,他也能夠知曉天文、地理、這就使他在軍事上有很強的預見性,搜易,諸葛亮在考慮事情上,更加的周全,能夠深謀遠慮;周瑜是將軍,他是靠自己常年打仗積攢下來的經驗,所以,在軍事上週瑜稍遜一籌。

  其次,在生活態度上,諸葛亮是被劉備三顧茅廬請下山的,最初的時候,他是隱居的,在隱居期間,更是“每自比於管仲,樂毅”,生活態度樂觀閒適。而周瑜是一國之器,本身就存在這一種迷人的魅力,能夠讓人害怕,即“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

  總的說來,諸葛亮和周瑜都是很優秀的人才,都擁有雄才武略,也有一顆赤誠忠君的心,然而很多影視劇帶給我們的印象大多是,諸葛亮比周瑜會略高一籌。我們要改變這種印象,還原一個相對真實靠譜的歷史。

  諸葛亮哭周瑜歇後語介紹

  諸葛亮哭周瑜——假戲真做/假仁假義/不是真心/假悲假嘆/假慈悲/虛情假意/亮欺東吳。有人說,諸葛亮在周瑜死後過江弔喪是作假,是為了顯示自己的才華,虛情假意的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然而,我覺得諸葛亮弔喪周瑜,更多的應該真的是一種“英雄惜英雄”,然而“英雄”卻離“我”而去的真感情。

  我們所瞭解到的周瑜與諸葛,更多的是從《三國演義》中讀到的,《三國》裡面提到“既生瑜,何生亮”,更提到“諸葛亮三氣周瑜”,導致周瑜最後是被諸葛亮氣死的。其實這是一種誤解。他給我們造成的影響就是:好像周瑜跟諸葛亮永遠處在一種對比的關係上。其實,根據相關的專業書籍,諸葛亮和周瑜,只是因為主子不同,在軍事上、政治上才會有不同的思考。我們可以換種思路去研究,既然每次諸葛亮都能看破周瑜的詭計,是不是在另一方面上更加印證了他們兩個是心有靈犀呢?

  正所謂,英雄惜英雄,周瑜的死,對於諸葛亮來說,可能並不僅僅是失去一個爭鋒相對的對手那麼簡單,他們兩個更是知己。正如周瑜死前曾說過:“天下唯有孔明知我琴中寓意”。這不正是說明了兩個英雄的心意相通。

  所以,我更願意相信,諸葛亮弔喪周瑜是懷著一種真情實意的誠意取得。畢竟,對於諸葛亮來說,周瑜一方面是能和他爭鋒相對的對手,另一方面也是難得的一位蓋世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