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周瑜的外號叫什麼

  周瑜是三國時期有名的將領,智勇雙全,那麼?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希望對你有幫助!

  

  周瑜,字公瑾,生於公元175年,是東漢末年東吳的著名將領,著名戰例就是威振天下的赤壁之戰,他的外號是和他的外貌有關係的,歷史有記載周瑜,風流倜儻,謀略過人,而且還精通韻律,當時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的美談,周郎就是當時人們對這樣一個內外兼修,氣宇軒昂的周瑜起的外號。

  在古代的詩詞中都能看到周郎這個別稱,郎在古代是對青年男子的美稱,還有丈夫之意,而周郎這個外號就是對周瑜最好的形容,他自從21歲時便跟隨東吳的孫策東征西討,立下赫赫戰功,名副其實的青年才俊,而且他和三國的著名美女小喬的愛情故事,也是對郎才女貌最好的體現。周瑜還有好兒郎的英雄氣概,為人重義重義,謙虛有度,他和孫策同年,聽聞孫策尚義,和他結拜並輔助孫策建立了東吳政權,是東吳的柱國之石,而且他還積極推薦有才之人為東吳效力,魯肅,程普等人就是周瑜推薦的。

  孫策遇刺後,周瑜悲痛萬分,憑周瑜的實力和能力 ,他完全可以自立一派,但是他沒有這樣做,因為周瑜是一個忠義之人,連孫權都感慨,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如果不是器量大,是不會久為人下的!可見周瑜的氣度非凡,可惜就是這樣一個內外完美的人,英年早逝,在《三國演義》的誤導下,被世人誤解是心胸狹隘,氣急攻心而亡,歷史的真相卻不是如此這般簡單明瞭,後人研究,從周瑜的遺書來看,可能他的死是東吳內部政權鬥爭的一個陰謀。

  周瑜的官職是什麼

  周瑜,世家出身,父親是洛陽縣令,祖輩多人官職太尉。

  公元195年,周瑜幫助孫策趕走劉繇,周瑜一無所求回到丹陽,不久丹陽太守就被袁術的堂弟取代,周瑜跟隨父親到壽春,袁術聽說周瑜很有才能,就派人來請他去做大將,周瑜看出袁術的狂妄和無能,又不好拒絕,只答應做居巢縣長。所以周瑜的第一個官職是居巢縣長,他一生為孫策和孫權效力,但是第一個官職不是他們封的。

  公元198年,周瑜回到吳郡,孫策親自出來迎接,授予他建威中郎,還賞給他士兵兩千、戰馬五十,賜予府邸和樂隊。之後孫策派他駐守牛渚,因受百姓和當地士兵信服,兼任春谷長。後來,孫策發兵攻打荊州,封他中護軍,兼任江夏太守。戰爭結束後,周瑜駐守巴丘。

  公元200年,孫策意外身亡,把軍國大事交給孫權,周瑜從巴丘趕回吳郡,孫權任命他為中護軍,孫權非常信任他,他和張昭一起掌握軍事大權。

  公元208年,赤壁之戰,周瑜採用火攻之計,火燒曹營,曹操慘敗,奠定三分天下的局面。之後他和淩統、甘寧等將領一同打敗曹仁的軍隊。孫權封他為偏將軍,同時是南郡太守。

  公元210年,孫權準備攻打益州,周瑜的軍隊在江陵,他回到江陵,在出徵的路上生了病死巴丘。

  周瑜最後一個官銜、最大的官銜就是偏將軍,這基本上是孫氏政權裡最高的軍銜。

  描寫周瑜的詩

  說起描寫周瑜的是,最為出名的就是蘇軾的那首《念奴嬌·赤壁懷古》了。開頭一句“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虜灰飛煙滅”將周瑜的家庭、仕途完整的概括了出來。當時的周瑜胸有成竹,即使面對近百萬的軍隊也絲毫不慌亂,一身氣質顯露無疑。這也是周瑜在歷史上留下的戰爭奇蹟。

  除了蘇軾的這一句,比較出名的關於描寫周瑜的詩還有李白的《赤壁歌送別》。這首詩的最後一句是“烈火張天照雲海,周瑜於此破曹公。”將赤壁之戰當時的情景簡單的描寫了一下,著重體現了一個“破”字,讚揚周瑜在赤壁之戰中的才能。

  當然,關於周瑜的詩還有其他的,不過大部分都是關於赤壁之戰的,因為周瑜短暫的一生中,赤壁之戰是他最為輝煌的時候,他的計謀,軍事才能,還有胸襟在這一戰中顯露無疑。所以說,後世流傳的大部分的詩都是描寫周瑜在這一戰中的表現。

  雖然周瑜英年早逝,讓人們惋惜,但是他的身影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可以說三國中吳國最後能和其他兩國呈三足鼎立的局勢,和周瑜的貢獻是分不開的,所以說周瑜是吳國難得的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