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大關羽

  關羽,字雲長,東漢末年名將,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於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下面是有,歡迎參閱。

  

  羽***?—220***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良人***今山西運城***,三國時期蜀漢著名將領。死後受民間推崇,又經歷代朝廷褒封,被人奉為關聖帝君,佛教稱為伽藍菩薩,尊稱為“關公”。關羽重許諾,守信用,對劉備及其集團的利益無限忠誠。他與劉備同甘共苦許多年,恪守信義,始終不渝。即使白馬被擒,身在曹營,也仍不忘舊恩,終於復歸劉備,忠義一時無兩。關羽勇武異常,冠於全軍。後世小說,寫他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斬車胄、斬顏良、誅文丑、掛印封金、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單刀赴會、水淹七軍等,雖有違背史實之處,但卻也突出表現了他的武勇和神韻。至於刮骨療毒,更是盡人皆知。

  據《三國演義》描寫關羽身長九尺,髯長二尺;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脣若塗脂,使青龍偃月刀,胯下赤兔馬,《三國志》無記載。東漢末年劉備麾下著名將領,《三國志》記載,劉備對關羽、張飛“寢則同床,恩若兄弟”,《三國演義》中則將此三人描述成了“桃園三結義”,為劉備二弟,張飛兄長。其事蹟為後世一再傳誦。關羽暫居曹操手下時,因陣前殺顏良解白馬之圍有功,由曹操上表封為漢壽亭侯;劉備稱漢中王時,拜關羽為前,假節鉞,總領荊州;關羽死後,由後主劉禪追諡曰“壯繆侯”,在《三國演義》中是漢中王劉備的五虎之首。

  死後受民間推崇,一直是歷來民間祭祀的物件,被尊稱為“關公”,洛陽關帝閣專門從事關公的開光事宜,又經歷代朝廷褒封,清代時被光緒帝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顯威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孔子齊名;還被稱做“關夫子”;最後被封為“蓋天古佛”。佛教中稱其為“伽藍菩薩”。《三國演義》中,描述了“溫酒斬華雄”,“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單刀赴會”,“水淹七軍”等佳話,亦有“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等憾事!

  人物生平

  追隨劉備

  關羽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早年因犯事逃離家鄉至幽州涿郡。

  中平元年***184年***,漢室宗親劉備在涿縣組織起了一支義勇軍參與撲滅黃巾軍的戰爭,關羽與張飛同在其中。劉備輾轉擔任許多官職後,投奔昔日同窗公孫瓚,被封為平原國相,任關羽、張飛為別部司馬,分統部曲。三人情同兄弟,常一起同床而睡,當劉備坐下時,關、張二人更不辭辛勞隨身守護。

  興平元年***194年***,曹操因曹嵩被殺而遷怒於陶謙,於是發兵攻打徐州。陶謙求救於劉備,劉備和關羽率千餘人前往救援。曹操兵退後,陶謙表劉備為豫州刺史,關羽與劉備屯兵於小沛。而後在陶謙等人的再三相讓下,劉備領徐州牧。

  建安元年***196年***,劉備被袁術、呂布夾攻,丟失徐州,關羽便跟隨劉備一起投奔曹操。後與曹操許田圍獵時,關羽勸劉備殺掉曹操,但劉備此時認為當時的曹操是要匡扶漢室的,覺得殺了他可惜,於是不從。

  建安三年***198年***,劉備與曹操共擒呂布於下邳,奪得徐州,關羽與劉備便跟隨曹操班師回許昌,曹操任車胄為徐州刺史。後袁術北上投奔袁紹,劉備奉曹操命攔截袁術于徐州,劉備趁機襲殺車胄,命關羽守下邳、領徐州,劉備返回小沛。

  陣斬顏良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派劉岱、王忠攻打劉備,卻被劉備擊敗,曹操於是親提大軍出征,劉備敗逃,關羽戰敗被生擒,不得已而投降,曹操待以厚禮,任命為偏。後袁紹派大將顏良、文丑、郭圖等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操親自率軍救援,並命張遼與關羽為前鋒。關羽望見顏良的麾蓋,策馬衝鋒,斬殺顏良於萬軍之中,梟首而歸,袁軍將領無人能擋,白馬之圍被解,關羽被封為漢壽亭侯。

  當時,曹操為知道關羽有沒有久留的心意,叫張遼用人情試探。關羽對張遼嘆息道:“我知道曹公對我的厚愛,但我受劉備的厚恩,發誓共死,不可背棄。我終不會留下,在為曹公立下功勞後我便會離去。”張遼向曹操表明,曹操知道關羽會離去,反而重加賞賜,想要留住他,但關羽盡封曹操的賞賜,留書告辭,回到劉備身邊。曹操左右欲追殺之,不過曹操認為各為其主而阻止。民間文化把這一段故事叫做“千里走單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