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寬容贏得成功的事例

  寬容是一塊塊木板,可以架起人與人之間的橋樑。寬容是一根根絲帶,可以繫住人與人之前的友誼。寬容是一團團火焰,可以融化人與人之間的隔閡。以下是小編分享的,一起來和小編看看吧。

  篇1

  三國時期的蜀國,在諸葛亮去世後任用蔣琬主持朝政。他的屬下有個叫楊戲的,性格孤僻,訥於言語。蔣琬與他說話,他也是隻應不答。有人看不慣,在蔣琬面前嘀咕說:“楊戲這人對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話了!”蔣琬坦然一笑,說:“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氣秉性。讓楊戲當面說讚揚我的話,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讓他當著眾人的面說我的不是,他會覺得我下不來臺。所以,他只好不做聲了。其實,這正是他為人的可貴之處。”後來,有人贊蔣琬“宰相肚裡能撐船”。

  篇2

  清朝康熙年間,桐城人張英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鄰居是桐城另一大戶葉府,主人是張英同朝供職的葉侍郎,兩家因院牆發生糾紛。張老夫人修書送張英。張英見信深感憂慮,回覆老夫人:“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人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於是,張老夫人令家丁後退三尺築牆。葉府很受感動,命家人也把院牆後移三尺。從此,張、葉兩府消除隔閡,成通家之誼。

  篇3

  有個典故說的是春秋時期管仲與鮑叔的故事。管、鮑二人少小相識,後來合夥經商,管仲總是要從中多佔一些便宜,鮑叔不以他為貪,知他是家貧的緣故。此後,管仲出了不少餿主意,幾乎使生意做不下去了,鮑叔也不認為他蠢,而認為是沒有遇上好時機。後來鮑、管二人分別投奔齊國公子小白和公子糾門下,小白勝而糾死。管仲跟著倒黴被囚。鮑叔不以勝者自旌,反而力薦管仲於齊桓公***小白***,也不計較自己會處在管仲之下。桓公果然拜管仲為相,治理齊國,九合諸侯一匡天下,齊桓公終成一代霸主。管仲後來感嘆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也”。

  篇4

  某天,楚莊王宴請文武百官,席間,他讓自己寵愛的許姬給大臣敬酒助興。一陣風將大廳內的燭火吹滅,黑暗中許姬感到有人拉住她的手。許姬惱怒中順手扯斷了那人帽子上的纓飾,悄悄告訴了楚莊王,要懲罰這個大臣。楚莊王卻下令暫緩點燈,並要求群臣全部拽斷帽子上的纓飾,盡情狂歡,隻字未提此事。次年,楚國與鄭國交戰,副將唐狻出生入死,為大敗鄭軍立下戰功。楚莊王要重賞唐狻,唐狻跪倒在地,說戰場上置生死於度外,實乃報答楚莊王昔日“絕纓掩過”的恩典。

  篇5

  公元279年舊中國時代,趙國的藺相如守完壁歸趙,立了大功,拜為上卿,位在大將軍廉頗之上。廉頗自恃功高,很不服氣,揚言要羞辱他。藺相如聽到廉頗的話,常常稱病不上朝,不跟廉頗爭位。有時藺相如坐車外出,碰見廉頗就趕緊避開。門客以為他膽小怕事。藺相如說:“秦王那麼厲害,我都不怕,難道還怕廉頗?我考慮,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入侵趙國,只是因為有我們兩人在。如今二虎相鬥,必有一傷,勢必削弱抵禦外敵的力量。我之所以躲避廉將軍,是先男家之急而後私仇啊!”這話傳到廉頗耳中,廉頗很覺慚愧,便袒衣露體,負荊登門請罪。說:“我粗野低賤,志量淺狹,開罪於相國,相國能如此寬容,我死不足以贖罪。”於是將相重歸於好,成了生死之交。

 

的人還:

1.寬容贏得成功的故事3個

2.古代寬容的事例5篇

3.寬容贏得成功的名言

4.關於寬容的經典事例20個

5.有關寬容的經典事例10則

6.寬容大度的事例集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