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安徒生成功的故事

  安徒生是丹麥作家,童話大師,關於他的故事你瞭解多少?以下是小編分享的,一起來和小編看看吧。

  篇1

  安徒生童年時家庭貧困不堪。父親是個鞋匠, 生意清淡, 母親靠為人洗衣服掙點錢貼補家用。一家人常常為了生計問題而愁眉不展, 安徒生在貧困和孤寂中度過了自己的童年。父親把一切希望寄託在獨生兒子身上。他對兒子說: “我的命苦, 沒有撈到唸書的機會, 你一定要有志氣, 要爭取學些文化, 使自己成為有知識的人。”父親在貧困的生活環境中沒有忘掉對兒子的啟蒙教育。在他家那唯一的一間狹小的房子裡, 只有一張做鞋用的工作凳、一張用棺材架改裝的床和安徒生晚間用來睡覺的一條凳子。但父親卻為兒子佈置了一個藝術的環境: 牆上掛了許多圖畫和裝飾品, 框子上擺了不少玩具, 工作凳旁還有一個矮書桌, 上面放有書籍和歌譜, 門上貼著一幅風景畫。父親常在勞動之餘抽時間陪安徒生玩。為了排解兒子的寂寞, 常常給他講一些《一千零一夜》中的古代阿拉伯的傳說。有時, 為了調節一下氣氛, 父親還特地給小安徒生念一段丹麥著名喜劇作家荷爾堡的劇本, 朗誦莎士比亞戲劇中的章節。這些劇本里的故事啟發了安徒生, 他經常把大人們講的故事通過自己的設想演繹成新的故事。他幻想自己是個戲劇導演, 他把櫥窗上父親雕刻的木偶人打扮成劇中人物, 做各種戲劇表演。他還根據自己的現實生活, 開始編木偶戲。為了擴大他的精神世界, 父親帶他外出觀察各種人物神態及行為舉止。他看到在這個世界裡活動著生意人、手藝人、店員、乞丐、貴族、地主、市長和牧師。他不理解為什麼這些人之間生活水平相差那麼大。

  1815年冬天, 安徒生的父親因病去世。母親每天外出替人家洗衣服, 孤單的安徒生白天獨自呆在家裡玩木偶戲, 有時也到一個同情他的鄰居家玩一會兒。在那裡, 他第一次聽到“詩人”這個名詞。主人知道他喜歡演戲, 偶爾也給他談起一些他未聽說過的劇作家和劇本的名字, 這更激起了他對戲劇的想象。

  14歲那年, 哥本哈根皇家歌劇院有個劇團到奧登塞來演出。安徒生跟一個散發節目單的人交上朋友, 由此他得到了躲在後臺的一個角落偷偷看戲的機會。他發現了一個新的天地, 決心要當一名藝術家。1819 年9月5日, 安徒生拒絕了母親要他到一個裁縫店裡當學徒的安排, 隻身來到哥本哈根。歷經多次碰壁, 當演員的希望成為泡影。後來, 經皇家劇院負責人拉貝爾安排, 他閱讀了不少著名詩人和作家的作品, 寫了很多詩作和劇本。此後, 便進入了創作旺盛期。1829年, 他出版了第一部書《阿馬格島漫遊記》, 上演了第一個劇本《在尼古拉耶夫塔上的愛情》, 出版了第一本詩集。從1835年起到他逝世前兩年的1873年止, 安徒生致力於童話創作。他的童話作品客觀存在到了國內外廣大讀者的喜愛。人們稱他是“世界童話之王”。

  篇2

  —天,安徒生和—群小孩獲邀到皇宮裡去晉見王子,請求賞賜。安徒生滿懷希望地唱歌、朗誦劇本,希望他的表現能獲得王子的讚賞。

  等到表演完後,王子和藹地問他:“你有什麼需要我幫助的嗎?”

  安徒生自信地說:“我想寫劇本,並在皇家劇院演出。”

  王子把眼前這個有著小丑般大鼻子,和—雙憂鬱眼神的笨拙男孩從頭到腳—遍,對他說:“背誦劇本是—回事,寫劇本又是另外—回事,我勸你還是去學—項有用的手藝吧!”

  但是懷抱夢想的安徒生回家後不但沒有去學餬口的手藝,卻打破了他的存錢罐,向媽媽道別,到哥本哈根去追尋他的夢想。他在哥本哈根流浪,敲過所有哥本哈根貴族家的門,沒有人理會他,他從未想到退卻。他—直寫作史詩、愛情小說,未能引起人們的注意,俏雖然傷心,仍然堅持寫了下去。

  1825年,安徒生隨意寫的幾篇童話故事,出乎意料地引起了兒童的爭相閱讀,許多讀者渴望他的新作品發表,這—年,他30歲。

點選下頁點選下頁檢視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