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會考必備知識點

  在重要的考試來臨之前,你做了哪些準備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相信這些文字對你會有所幫助的。
 

  :江南地區的開發

  1.西晉建立:266年,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奪得皇位,建立晉朝,定都洛陽,史稱“西晉”。280年,西晉滅吳國。

  2.“五胡”內遷:從東漢末年以後,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數民族陸續內遷。

  2.西晉滅亡:316年,內遷匈奴人的一支武裝滅西晉。

  4.東晉建立:西晉滅亡的第二年***317年***,司馬睿重建晉朝,史稱“東晉”,都城在建康。

  5.4世紀後期,氐族人建立前秦政權,前秦王苻堅用漢人王猛為丞相,統一黃河流域。

  6.南朝的更迭:420年,大將劉裕自立為帝,國號“宋”,結束東晉。此後,南方經歷了宋、齊、樑、陳四個王朝,總稱為“南朝”

  7.江南地區的開發

  ***1***開發時間:從東漢末年開始

  ***2***開發原因:

  ①江南地區雨量充沛,氣候較熱,土地肥沃,具有發展農業的優越條件。***自然條件***

  ②江南地區戰亂較少,許多人為了躲避北方的戰亂,逃往江南地區。***社會原因***

  ③北人南遷給江南地區帶去了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根本原因***

  ***3***表現:修建許多水利工程;大片荒田開墾為良田;稻田開始使用綠肥,牛耕和糞肥也得到推廣;小麥的種植推廣到江南。

  ***4***意義:為經濟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礎。

 

  :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一、北方的統一和民族的融合

  4世紀後期,我國東北地區鮮卑族的一支強大起來,建立了北魏,439年,統一黃河流域。當時各族人民長期生活在一起,生產、生活相互影響,民族融合已經成為趨勢。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遷都: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氣候乾旱,糧食供應不足;位置偏北,不利於對中原地區的統治,也不利於學習和接受漢族先進的文化。孝文帝決定遷都洛陽。

  2.孝文帝改革措施包括:

  ①在朝廷中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②官員及其家屬必須穿戴漢族服飾;③將鮮卑族的姓氏改為漢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為姓元;④鼓勵鮮卑貴族與漢族貴族聯姻;⑤採用漢族的官制、律令;⑥學習漢族的禮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國,提倡尊老、養老的風氣等。

  3.改革的作用:促進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北方民族的封建化程序。

 

  :秦漢文化

  昌盛的秦漢文化***一***

  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紙出現在西漢早期。

  2.東漢改進造紙術的重要歷史人物是蔡倫。意義:世界各國的造紙術,大多是由我國直接或間接傳去的。造紙術的發明是我國人民對世界文化的巨大貢獻。

  3.東漢時期的張衡製造的地動儀。作用:測定地震的方向。是世界公認的最早的地震儀器。

  4.東漢華佗最早製成了“麻沸散”,是世界醫學史上的創舉。主要著作《五禽戲》。

  5.東漢末年的張仲景著《傷寒雜病論》。書中闡述中醫理論和治病原則。他醫德高尚,醫術高明,後世尊稱他為“醫聖”。

  昌盛的秦漢文化***二***

  1.佛教起源於古印度,西漢末年***公元前1世紀末***傳入我國中原地區***張騫通西域後,佛教沿絲綢之路逐步傳到中國***。東漢時期在我國得到廣泛傳播。

  2.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東漢時期,道教在民間興起。

  3.司馬遷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他生活在西漢漢武帝時代。著有《史記》,《史記》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史事,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4.秦漢時期的雕塑藝術水平很高,它的傑出代表是轟動世界的秦始皇陵兵馬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