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電視節目有哪些

  茶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份子,現在茶文化的節目到處都有。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茶文化電視節目,一起來看看。

  茶文化電視節目

  王沖霄導演的紀錄片《茶》,講述茶葉幾千年來跌宕起伏史詩般的歷程。

  《中國茶文化系列》紀錄片,介紹了中國茶的種植、採摘、製作、產地介紹、茶藝表演、名茶的種類。

  紀錄片《茶馬古道》給我們打開了神祕的茶葉之旅行。

  英國BBC電視紀錄片《茶》以主持人伍德的茶葉之旅為視角,分別聚焦英國、中國、印度、美國,從獨特的視角探索茶葉和茶文化的起源、傳播、發展,以及英國人對茶葉的需求如何影響世界歷史和格局。

  茶文化的歷史淵源

  中國茶的發源地在中國中西部山區,唐代陸羽《茶經》雲:“茶者,發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數十尺,其巴山峽川***現今重慶西和湖北西,正是當今之神農架地區***有兩人合抱者,伐而掇之。故茶的發源地在中國是無可爭議的。在英國,有人說飲茶習慣不是中國人發明的,而是印度。事實是這樣的:1823年,一支英國侵略軍的少校在印度發現了所謂的野生的茶樹,有人開始認為茶的發源地在印度。但是這些茶樹種其實是印度人從中國偷過去種植的——在幾千年的茶歷史中印度從未發現過有野生茶樹,也沒有人在當地製茶。他們都犯了一個最基本的邏輯錯誤,包括茶樹植物在內的其它植物是一直都存在的,甚至比人類的歷史都要長,不能說哪裡有茶樹,哪裡就是製茶、飲茶的發源地。人類製茶、飲茶的最早記錄都在中國,最早的茶葉成品實物也在中國。茶是中華民族的舉國之飲,發於神農,聞於魯周公,始於唐朝,興於宋代,中國茶文化糅合了中國佛、儒、道諸派思想,獨成一體,是中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我國茶區遼闊,茶區劃分採取3個級別,即一級茶區***以西南、江南地區為代表***,二級茶區***以西北、江北地區為代表***,三級茶區***以華南地區為代表***。中國當然也有野生大茶樹,而且年代更為久遠。在浙江餘姚田螺山遺址就出土了六千年前的古茶樹。現在中國的野生大茶樹集中在雲南等地 ,其中也包含甘肅 、湖南,湖北的一些地區。

  茶的傳播在中國唐朝達到鼎盛,最聞名的日本茶道起源與中國。日本的飲茶風尚,一直可追溯到一千二百年前的奈良時代,由中國唐代的鑑真和尚及日本的留學僧最澄法師帶入日本,很快在日本的上層社會流傳。

  十五世紀初,名僧村田珠光***1423-1502***採用“茶寄合”的大眾化形式。吸收“茶數寄”的品茶論證和鑑賞茶具的內容,結合佛教莊嚴肅穆的儀式。創立了茶道藝術。提倡茶禪合一,旨在清心。以後由禪門逐漸普及民間,形成20多個流派。如內流、樂流、細流、織部流、南聲流、宗偏流、鬆尾流、石洲流等,十六世紀後期豐臣秀吉時代的茶道高僧千利休,集茶道之大成。創立了最大眾化的“一派茶道”又稱“千家茶道”後來,千利休子孫分三支,又稱“三千家”。“一派茶道”在日本流傳最廣,影響最深。千利休也被日本人尊為茶道宗匠。

  所謂茶道,就是有關沏茶,飲茶的禮儀,有一整套形式,用以修心養性,增進友誼和學習禮法。千利休提出茶道的根本精神是“和,敬,清,寂”。稱“四規”是茶道的宗旨。

  茶文化中茶的由來

  “荼”、“茶”二字之轉變

  《九經》無茶字,或疑古時無茶,不知《九經》亦無燈字,古用燭以為燈。於是無茶字,非真無茶,乃用荼以為茶也。不獨《九經》無茶字,《班馬字類》中根本無茶字。至唐始妄減荼字一畫,以為茶字,而荼之讀音亦變。荼,初音同都切,讀若徒,詩所謂“誰謂荼苦”是也。東漢以下,音宅加切,

  讀若磋;六朝樑以下,始變讀音。唐陸羽著《茶經》,雖用茶字,然唐岱嶽觀王圓題名碑,猶兩見荼字,足見唐人尚未全用茶字。***清席世昌《席氏讀說文記》卷一***只可謂荼之音讀,至樑始變,茶之體制,至唐始改而已。***摘自黃現璠著《古書解讀初探》,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茶”字從“荼”中簡化出來的萌芽,始發於漢代,古漢印中,有些“荼”字已減去一筆,成為“茶”字之形了。不僅字形,“茶”的讀音在西漢已經確立。如現在湖南省的茶陵,西漢時曾是劉欣的領地,俗稱“荼”王城,是當時長沙國13個屬縣之一,稱為“荼”陵縣。在《漢書·地理志》中,“荼” 陵的“荼”,顏師古注為: 音弋奢反,又音丈加反。這個反切注音,就是現在“茶”字的讀音。從這個現象看,“茶”字讀音的確立,要早於“茶”字字形的確立。

  中國地大物博,民族眾多,因而在語言和文字上也是異態紛呈,對同一物有多種稱呼,對同一稱呼又有多種寫法。代表茶字的還有茗字 。

  在古代史料中,有關茶的名稱很多,到了中唐時,茶的音、形、義已趨於統一,後來,又因陸羽《茶經》的廣為流傳,“茶”的字形進一步得到確立,直至今天。

  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很早便有關於食茶的記載,而且隨產地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稱。中國的茶早在西漢時便傳到國外,漢武帝時曾派使者出使印度支那半島,所帶的物品中除黃金、錦帛外,還有茶葉。南北朝時齊武帝永明年間,中國茶葉隨出口的絲綢、瓷器傳到了土耳其。

  茶的廣泛普及 但是也可以考證,茶在社會中各階層被廣泛普及品飲,大致還是在唐代陸羽的《茶經》傳世以後。所以宋代有詩云“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學事春茶”。也就是說,茶發現以後,有一千年以上的時間並不為大眾所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