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負重成語故事

  成語是歷史的一部分,每一個成語的背後都有一個含義深遠的故事。經過時間的打磨,千萬人的口口叮傳,每一句成語又是那麼深刻雋永、言簡意賅。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的主人公簡介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稱他為先主。

  劉備少年時拜盧植為師,而後參與鎮壓黃巾起義。先後率軍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謙等。陶謙病亡後,將徐州讓與劉備。

  劉備早年顛沛流離,備嘗艱辛,投靠過多個諸侯。赤壁之戰時,與孫權聯盟擊敗曹操,趁勢奪取荊州。而後進取益州。於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三國志》評劉備的機權幹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終成帝業。劉備也稱自己做事“每與操反,事乃成爾”。

  章武三年***223年***,劉備病逝於白帝城,終年六十三歲,諡號昭烈皇帝,廟號烈祖 ,葬惠陵。後世有眾多文藝作品以其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廟為紀念。

  的典故

  公元221年,劉備親率大軍攻打東吳,想奪回荊州,併為義弟關羽報仇。孫權任命陸遜為大都督,率領五萬兵馬迎戰。第二年初,劉備的軍隊直抵夷陵***今湖北宜昌***,並駐紮在長江南岸,聲勢十分浩大。 陸遜見蜀軍佔據有利地形,便堅守不出,手下的將領都認為他膽小怕戰。一次,陸遜召集眾將議事,手按寶劍說:“劉備,乃天下梟雄,連曹操都畏懼他三分。現在,他帶兵來攻,是我們的大敵。我雖然是一介書生,但主上拜我為大都督,統率軍隊,我應當忠於職守。之所以委屈諸位聽從我的命令,是因為我對國家還有些用處,能夠忍受委屈、負擔重任的緣故。軍令如山,違令者將按軍法處置,大家切勿違反!”聽了陸遜的這番話後,眾將領都不敢不聽從他的指揮。這樣,吳軍一直堅守不戰,維持了七八個月之久。直到蜀軍被拖得疲憊不堪的時候,吳軍藉助順風施行火攻,最後終於取得了勝利。 桃園三結義 建寧二年,幽州太守劉焉發榜招募義兵鎮壓黃巾起義軍。榜文發至涿縣,劉備想前往應募,卻苦於財力不足,恰巧遇見為人豪爽的張飛願資財相助,於是二人同入酒店飲酒。這時他們遇上了投店的關羽。原來,關羽也是一好漢,只因殺了家鄉的惡霸,背井離鄉,準備應徵入伍。三人志同道合,便於次日在張飛莊後桃花園中,祭拜天地,結為兄弟,立誓“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從此,三人患難與共,結成生死之交。

  的延伸

  【釋義】為了完成艱鉅的任務,忍受暫時的屈辱。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指人能夠承擔重任

  【近義詞】忍氣吞聲、含垢忍辱

  【相反詞】忍無可忍

  【成語例句】

  ◎ 在人類不屈不撓忍辱負重的跋涉之中,歷史在一如既往地創造著奇蹟。

  ◎ 在這種神權的支配下,婦女忍辱負重,安身立命,甘受今世的奴役和壓迫,把一切寄託來世。

  ◎ 母親是一個典型的忍辱負重、賢良的妻子。

  ◎ 然而,我們一任任同志忍辱負重努力工作,把基礎打好了,平川就會一點點好起來。

  ◎ 越國君臣亡國後忍辱負重,奮發圖強,終於轉敗為勝,滅掉吳國,重振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