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到自然成的故事

  “功到自然成”指功夫下到,事情自然會取得成效。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

  唐僧一行西行趕路,說不盡的風餐露宿,一日前面一山阻路。

  唐僧說:“徒弟啊,你看這山勢崔巍,須是要仔細提防魔障。”悟空說:“師父休要胡思亂想,只要定性存神,自然無事。”唐僧說:“徒弟呀,西天怎麼這等難行?我離了長安城,在路上春盡夏來,已經有四五個年頭,怎麼還不能得到?”悟空說:“早哩!早哩!還不曾出大門哩!”

  唐僧在馬上遙望那山,但見崖險林深、虎狼群行,嘆道:“我受唐王之命西天取經,歷經艱險,雖然我心志如止水,但不知何日能取得真經、得回故鄉?”孫悟空說:“師父不必掛念,少要焦心,只要你放心前?M,管你功到自然成。”

  “功到自然成”指功夫下到,事情自然會取得成效。

  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43回:“這師父原來只是思鄉難息!若要那三三行滿,有何難哉!常言道:‘功到自然成’哩!”讀音:gōng dào zì rán chéng

  解釋:下了足夠功夫,事情自然就會取得成效。

  示例:

  師父不必掛念,少要心焦。且自放心前進,還你個“~”也。***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三十六回***

  愛因斯坦所說:“成功=X+Y+Z,X代表勤奮,Y代表努力,Z代表少說空話。這也許就是成功的最好的答案。”

  在《徐悲鴻學畫》中,第四自然段:俗話說,功到自然成。在這裡,這個功到自然長成說明:徐悲鴻下足了功夫,所以畫的馬栩栩如生。

  相關人物介紹:

  孫悟空是中國著名的神話角色之一,出自四大名著之《西遊記》。相傳他由開天闢地以來的仙石孕育而生,因帶領群猴進入水簾洞而成為眾猴之王,號稱為 "美猴王"。後來在西牛賀洲拜菩提祖師為師學藝,得名孫悟空,學會地煞七十二變 、筋斗雲等高超的法術。

  神通初成的孫悟空先後大鬧地府與天宮,後被天界招安,封為弼馬溫。因感覺職位低而返回花果山自封為齊天大聖並迫使天庭承認該封號。因醉酒鬧天宮,攪亂王母娘娘的蟠桃盛會,偷吃太上老君的金丹,煉成了金剛之軀,陰差陽錯間在太上老君的煉丹爐中煉就火眼金睛。之後大鬧天宮,十萬天兵天將對其圍剿亦不能將其打敗,後來在與如來佛祖的鬥法中失利,被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悔過自新。經觀音菩薩點化,被唐僧救出,法號行者,保護唐僧西天取經。在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後,最後取得真經修成正果,被封為鬥戰勝佛。

  孫悟空生性聰明、活潑、忠誠、嫉惡如仇,在中國民間文化中成為了機智與勇敢的化身。

  孫悟空是我國古典文學名著刻畫的人物形象中公認排行第三的角色***前兩位依次為《水滸傳》中的宋江與《三國志演義》中的曹操***。

  孫悟空的性格特點是好名,勇敢好鬥,桀驁不馴,愛開玩笑,活潑樂觀,重視承諾。

  大鬧天宮的起因是由於好名。他接受招安以後,第一次打出天門是因為弼馬溫的官兒太小,根本未入流,面目無光,因此懷恨而去。第二次大鬧天宮是由於齊天大聖有名無實,王母娘娘的蟠桃會因此不請他,於是跑去偷食,後來連太上老君的金丹也偷吃了,更進一步把蟠桃會的玉液瓊漿偷來開“仙酒會”才犯下彌天大罪。結果失手被擒,太上老君把他推進丹爐,煉就不壞之軀,出來後造反雖是為了報仇雪恨,但提出“強者為尊該讓我,英雄只此敢爭先”的口號,顯示他是不滿意才高而位低的待遇。後來在取經路上,他經常想到不要壞了名頭,如七十六回,大鵬雕說他不像是萬里傳名的好漢,是個小輩猴頭,專在人肚裡做勾當,他為了顧全名頭,只好出來決鬥,他被唐僧趕走。三十一回豬八戒故意使用激將法騙他出山降妖,也是因為悟空好名才受激,他後來還為此當面質問黃袍怪:“你害他便也罷,卻又背前面後罵我,是怎的說?”可見他對“名”看得很重要。孫悟空的好鬥表現在他經常主動捉妖,視作一樁樁好買賣。當然,他是勇敢的,每次臨敵,絲毫沒有恐懼。他認為自己的買賣“一定先輸後贏”,信心十足。

  《西遊記》開篇明義,第一回標題“靈根充孕源流出,心性修成大道生”這兩句話實際講的是小說中心人物孫悟空奇異的誕生歷程:

  “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內育仙胞,一日迸裂,產一石卵,似圓球樣大。因風化一石猴,五官俱全,四肢皆備……”

  “仙石迸猴”的傳奇誕生,既告訴我們這是一個純天然的生命體,又預示了日後必有一番奇特的人生經歷與轟轟烈烈的作為。

  從一個普普通通的石猴,一躍而為“花果山水簾洞”八萬四千銅頭鐵額獼猴王,既不是天意造化,更不是靠虛偽,欺詐手段謀取,而是憑真本事,真功夫。發現“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他的勇敢,機智可見一斑:

  眾猴白手連呼三聲:“哪個有本事的,鑽進去尋個源頭來,不傷身體者,我等拜他為王。”石猴隨即兩聲高叫“我進去!我進去!”……

  正所謂“自古英雄出少年”。這使他由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石猴順理成章地當上了“猴王”的位置。但這畢竟是他的少年時光,生命的“懵懂”之齡,心智膚淺。勇敢之舉難免夾帶“自發”意識。自己這一跳,能不能達到他們預定的要求,順利完成任務,心裡肯怕還沒底,只因難抑一時衝動,只為要出人頭地,別無他慮。再加上他是趁“王”這重賞而去,勇敢本色中又摻雜著幾許爭強好勝。

  發現“洞天福地”後,眾猴們都已陶醉於快樂之中,他卻一人端坐在上,‘列位啊,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何不拜我為王。

  從他乘“王”而去,得“王”而歸,這種實至名歸的背後掩蓋不住的是他的逞強好勝,好出風頭的頑劣性,這也是一個典型的少年式英雄“美猴王”的應有表現。“仙石迸猴”與生俱來的優越感讓他自命不凡,伴隨他一生歷經無數的坎坷磨難,英雄豪氣始終未被困厄所消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