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有其表的成語故事

  為了有效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促進幼兒語言思維的發展,我園嘗試著成語教學,引導幼兒巧學成語。在成語故事教學過程中,我們選擇幼兒容易理解並且具有代表性的成語,讓幼兒在學習成語過程中,既感受到成語故事的樂趣,又增長了知識,開闊了視野。促進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為他們以後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礎。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的主人公簡介

  蕭嵩***?-749年***,字喬甫,號體竣,蘭陵人,唐朝宰相,梁武帝之後,後梁明帝玄孫。

  蕭嵩最初擔任洺州參軍,後得到連襟陸象先的提拔與宰相姚崇的賞識,累遷至尚書左丞、兵部侍郎。在擔任河西節度使時,蕭嵩用反間計除掉吐蕃大將悉諾邏恭祿,又任用張守珪等名將,大敗吐蕃,被拜為宰相,進封中書令、徐國公。他任相數年,並無治國之能,凡事唯唯喏喏,從無見解,後改任尚書右丞相,加太子太師。

  開元二十七年***739年***,蕭嵩致仕,此後在家安享晚年。天寶八年***749年***,病逝家中,追贈開府儀同三司。

  的典故

  蕭嵩是唐朝開國老臣蕭瑀的曾侄孫,他身材魁偉高大,容貌秀美,還留著一把漂亮的鬍子,見過他的人都說他相貌非凡。在唐明皇的近臣中算得上是名美男子,甚得明皇寵愛,開元初年被任為中書舍人***宰相助理***。

  唐明皇對蘇瑰的兒子蘇珽也十分器重,想拜他為相。事前,曾向宰臣徵詢意見。蕭嵩他們回答道:“任用賢能,皇上自有好眼力,非臣等所及。”經過再三考慮之後,唐明皇決定任命蘇珽為宰相,第二天早朝宣佈。時間緊急,於是派侍從去找個人來草擬詔書。侍從把蕭嵩請來,明皇把自己的意思告訴他,然後叫他寫一道任命蘇珽為宰相的詔書。蕭嵩不敢怠慢,就到一個書房裡去起草文書了,過了一會兒,他把詔書草稿送給明皇審閱。

  古人講話、作文,最忌直接犯用君王或父輩的名字,免獲不敬之罪。明皇見文稿中有“國之瑰寶”一句,對蕭嵩說:“蘇珽是蘇瑰的兒子,頒給蘇珽的詔命中不應干犯他父親的名諱,你得修改一下。”蕭嵩這才發現自己的疏忽。唐玄宗於是讓人撤出帳幕中的屏風給蕭嵩使用。蕭嵩萬分恐懼,又著急又害怕,汗把衣服都溼透了。他躲在屏風後面,心慌意亂,不知道怎樣修改才好。

  唐玄宗以為蕭嵩思考了一段時間,應當是很周詳了,就走到蕭嵩的坐席去看,見他只把“國之瑰寶”換成“國之珍寶”,其餘的文字根本沒有變動。明皇生氣地讓他離開,蕭嵩只好羞愧地走了。

  等蕭嵩一走,皇上就把草稿揉成一團,狠狠地扔在地上,說道:“此人真是虛有其表,根本沒有用!”左右的人忍不住失聲笑了出來。

  其實,蕭嵩也還不是那麼窩囊。他雖然缺少學術,可是處理行政公務卻很慎密周到。後來出鎮邊關,又為朝廷立下許多軍功。唐明皇終於改變看法,不再說他“虛有其表”。

  開元十七年***公元729年***,蕭嵩被任為中書令***即宰相***,他的兒子蕭衡也被明皇看中,招為附馬,匹配新昌公主。每逢蕭嵩夫婦進宮謁見,明皇總是親切地稱呼嵩夫人為“親家母”,賜贈珍貴禮品。蕭嵩晚年名位雖高,可是後人在使用成語“虛有其表”時,仍不免會牽扯到他,甚至誤以為他是個毫不中用的角色。

  的啟示

  唐明皇暗指蕭嵩雖然外表很漂亮,實底並不行,寫文章不太高明。蕭嵩後來用事實證明了自己的能力,唐明皇也對他刮目相。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要像落花生,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虛有其表、華而不實的人。唯有真才實學,才能贏得他人的尊敬與賞識。

  的延伸

  【注音】xū yǒu qí biǎo

  【出處】唐·鄭處誨《明皇雜錄》:“嵩既退;上擲其草於地:‘虛有其表耳!’”

  【解釋】虛:空;表:表面,外貌。空有好看的外表,實際上不行。指有名無實。

  【用法】動賓式

  【近義詞】色厲內荏、外強中乾

  【反義詞】表裡如一、名副其實

  【年代】古代

  【例句】他有其名而無其實,不過是~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