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吉他的發展與演進

  今天的吉他培訓班,來給大家說說。

  

  爵士樂發展今約有一世紀之久,雖不及古典音樂的久遠及完備,但以目前言,也可說是相當的成熟與普及,成為─獨立而具有傳統的音樂型態,從最初的「藍調」,***Blues,約1895年***,「新奧爾良」***New Orleans ,1900年***,「狄西蘭」,「芝加哥樂派」***Dixieland、Chicago Style,1910-1920年***,「搖擺樂」***Swing ,1930年***,「包勃」***Bebop ,1940年***,***「硬包勃」***Hard Bop***,「涼派爵士」***Cool Jazz ,1950年***,「自由爵士」***Free Jazz ,1960年***,「爵士搖滾」,「融合爵士」***JazzRock、Fusion,1970年~***迄今,每個時期***約十年為一階段***都有其不同的特色與變革。吉他在早期的爵士樂並非重要的角色,但隨著音樂型態的演變,電子技術的進步,演奏家的努力及突破之下,也發展出其獨特的表達成式,尤其在目前爵士樂的多樣化發展時期,佔有一席地位。以下系列的專題即對爵士吉他的歷史、發展及各時期的重吉他演奏家做一說明及介紹。

  30年代以前的爵士吉他

  吉他可說是爵士樂最早使用的樂器之一,1894年新奧爾良的遊行樂隊Buddy BoldensBand中, 就有吉他的編制,這個時期的吉他演奏,主要是用在藍調歌手的演唱伴奏,較有名的藍調歌手有Big Bill Broonzy、鉛肚皮***Leadbelly ***、盲萊蒙.傑斐遜*** BindLemon Jefferson ***等人。早期吉他因為彈奏音量無法像管樂器一樣的巨集亮與延長,其角色總是被安排在節奏組的使用***配合鼓及貝士的演奏***,直到1920年代中期,麥克風與錄音的出現之後,才漸有與管樂器爭鳴、獨奏***Solo***的機會出現。

  最早的吉他獨奏演奏者是黑人朗尼.約翰森***Lonnie Johnson***,他在1928年公爵愛靈頓***Duke Ellington***的「The Mooche***曲子中有獨奏的表演。朗尼的演奏影響到來至費城的白人艾迪.蘭***Eddie Lang***,當時由於種族的歧視,朗尼無法像艾迪一樣的成名,但艾迪相當瞭解朗尼的才華,並與他合作,灌錄了幾張雙吉他的演奏唱片。

  另一種新風格與高潮

  1930年代初期,卡爾.克雷斯***Carl Kress***、迪克.麥克多諾***Dick McDonough***、喬治.範.葉斯***Gorge Van Eps ***可說是艾迪.蘭死後最後重要的吉他手,他們的獨奏風格混合了單音與和絃的演奏,這是一種從班鳩琴***Banjo ***變化出來的演奏技巧。除了美國的吉他手之外,歐洲方面,1934年萊因哈特***Django Reinhardt***的出現引起爵士樂界相當的注意。萊因哈特是比利時出生的吉普賽人,由於其出身及受到美國爵士樂的影響,萊因哈特的吉他演奏風格成為迪克.麥克多諾死後***1938年***的另一種新風格與高潮***萊因哈特的左手曾因火災之故,造成無名指及小指的傷害,對彈奏技巧能有如此的突破,尤其令人欽佩!***。

  艾迪.蘭與朗尼.約翰森之前,吉他一直是居於伴奏及節奏組的角色,以節奏的彈奏而言,Johnny st cyr 及巴德.史考特***Bud Scott ***可說是此派的代表人物,1940年代之後,則有艾迪.康登***Eddie Condon***與弗雷迪.格林***Freddie Green ***繼承此一風格,尤其弗雷迪.格林曾任貝西爵士***Count Basie ***大樂隊的吉他手達三、四十年之久。

  爵士吉他演奏的新紀元與里程碑

  1939年,爵士樂製作人約翰.哈蒙德***John Hammond***發掘了來自俄克拉何馬州的黑人吉吉他手查理.克里斯琴***Charlie Christian ***,開創了爵士吉他演奏的新紀元。1937  年,經由艾迪.德拉姆***Eddie Durham,伸縮喇叭及吉他手,可說是第一個使用電吉他的者***的介紹及影響,使得查理了解到使用電吉他的重要性,其演奏音符可像薩克斯風一樣的延長聲響,加以查理對於和聲的新觀念。在此之前的吉他獨奏都是以基本的和絃為基礎加以發展,查理是第一個運經過和絃及替代和絃為基礎的即興演奏者,因而創造出吉他演奏的新領域,並加速了40年代「包勃」音樂的發展,居功厥偉。

  這股風潮並影響了40年代初期,許多吉他手改由普通的吉他轉彈電吉他***就如同30年代許多班鳩琴樂手改彈吉他一樣***。查理受到萊因哈特的影響,早就演奏其獨奏曲,在加入賓尼.古德曼***Benny Godman***大樂隊二年之後就去世了,但他為爵士樂所樹立的新風格則在其後多年無人能超越!

  查理的繼承者

  40年代初,有兩個來自芝加哥的著名吉他手;雷斯.保羅***Les Paul***與喬治.巴恩斯***George Barnes ***雷斯.保羅是早期參與電吉他發展的樂手一,早在1937年即使用擴大機***Amp ***。雷斯與喬治是40年代初沒有受到查理.克理斯琴影響的吉他手,其它較著名的吉他手如奧斯卡.摩爾***Oscar More,納京高三重奏的吉他手***、歐文.阿什比***Irving Asgby***、約翰.柯林斯***John Collins***都受到查理的影響。1944年,當制製作人諾曼.格雷恩***Norman Grane***拍攝「Jammin The Blues ***影片時,其中唯的白人是來自俄克拉何馬州馬斯科吉二十一歲的巴尼.凱塞爾***BarneyKessel***。巴尼在藍調方面的演奏很明顯的受到查理的影響,樂評家們也一致認為巴尼是查理的繼承者,直到1950年代中期,在巴尼進入好萊錄音室前,被認為是美國最偉大的吉他手。

  小樂隊助長爵士吉他蓬勃發展

  50年代的到來,許多優秀的吉他手各自在美國東西兩岸發展,較有名氣者為:塔爾.法洛***Tal Fralow***、吉米.拉尼***Jimmy Raney ***、吉姆.霍爾***Jim Hall***、赫布.艾利斯***Herb Ellis***、曼德爾.洛***Mundell Lowe ***、約翰尼.史密斯***Johnny Smith***、查克.韋恩***Chuck Wayne ***、比利.貝弗***Billy Bauer ***、薩.薩爾瓦多***SalSalvador***。50年代由於有許多小樂隊的存在,提供了這些吉他手就業與磨練的機會,這些小樂隊的領導者包括雷德.諾 Red Norvo ,鐵琴手***納京高***Nat King Cole ,鋼琴手***、喬治.希林***George Shearing ,鋼琴手***、  克.漢米爾頓***Chico Hamilton,鼓手***、斯坦.蓋茲***Stan Getz ,薩克斯風手***、吉米.朱 利***Jimmy Giuffre ,薩克斯風手***。

  創新的Poll Winne樂團

  由於擴大機的盛行, 很多吉他手一昧的追求單音的演奏,忽略了吉他的其它功能。40年代末期,喬治.範.葉斯 致力於吉他和絃***Chord ***方面的研究,直到 1949年,他仍使用「不插電」的吉他***Acoustic Guitar ***,但他有強而新的和聲概念,且有令人驚歎的技巧去發揮這些新的概念,他展示了吉他不但可以單音的方式演奏,也可以彈奏鋼琴的方式,混合著和絃八度音、雙音來彈奏。

  喬治.範.葉斯斯影響了巴尼.凱塞爾,於是巴尼認為他要建立自己的演奏風格,而不只是一昧的學查理,而且他認為吉他可以自成一個小型絃樂隊,在一個小樂團***SmallGroup ***中,甚至可以取代鋼琴,所以,在這個想法下,1957年他成立了The Poll Winners樂團,由他和貝士手雷.布朗***Ray Brown ***、鼓手謝利.曼***Shelly Manne***組成。這種在今天視為平常的組合,在當時則是一大創新,事實證明,只要吉他手有足夠的技巧、概念及天份,就可以像演奏鋼琴一樣,單音與和絃兼具。

  巴西音樂加入爵士樂

  1953年,四十三歲的萊因哈特死於心臟病,幸好其音樂已廣泛留傳於世,另於此時,巴西籍的吉他手Laurindo Almeida將巴西音樂的旋律與節奏加入爵士樂的即興演奏***Improvisations***中,使用古典吉他,透過麥克風與擴大機,以手指撥絃的方式演奏,受到相當的歡迎,其後吉他手查理.伯德***Charlie Byrd***受美國政府的委派前往南洲。伯德混合一些巴西的流行歌曲***Antonio Carlos Jobim 、Luie Bonfa 的作品***於爵士樂中,並將此種型態的音樂更進一步的發展。1961年伯德回到美國之後,與斯坦.蓋茲合作,演奏Bossa Nova的曲風***如「Desafinado」、「O Pato」、「Girl From Ipanema 」等曲子***,造成一股Bossa Nova風潮,並引起爵士樂迷對巴西吉他手如Bola Sete 及 BadenPowell的注意。

  爵士吉他的一劑強心劑

  60年代初,爵士樂漸走下坡,不少優秀的樂手被迫進入電影、電視配樂及錄音室的工作藉以謀生,雖是如此,爵士吉他演奏家依然相當多,有源自查理.克里斯琴的主流派吉他手如巴尼.凱塞爾、塔爾.法洛、吉米.拉尼、肯尼.伯勒爾***Kenny Burrell ***、格蘭特.格林***Grant Green ***、吉姆.霍爾、赫布.艾利斯,節奏派如弗雷迪.格林,撥絃派如查理.伯德、Bola Sete 。其中約翰.史密斯與斯坦.伯德、Bola Sete 。其中約翰.史密斯與斯坦.蓋茲合作的「Moonlight In Vermont」唱片受到很大的歡迎,喬治.範.葉斯則致力於七絃電吉他的發展,同時,藍調吉他手如朗尼.約翰遜等,也受到聽眾相當的欣賞。

  當時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印地安那玻利斯黑人吉他手惠斯.蒙哥馬利***Wes Montgomery***的崛起,給予爵士吉他一劑強心劑,獨特的溫暖音色由惠斯的拇指「撥」出,而非使用匹克***Pick,吉他用之撥絃片***,流暢的單音獨奏混合著活潑有趣的和絃及準確的八度音技巧,使惠斯的音樂大受歡迎,唱片大量的賣出,同時也激起一股學習惠斯吉他風格的潮流,其中最重要的吉他手便是帕特.馬蒂諾***Pat Martino ***及喬治.班遜*** GeorgeBenson***。

  搖滾、靈魂與節奏藍調的興起

  命運似乎是註定了爵士吉他的發展,艾迪.蘭死於二十九歲,查理.克里斯琴死於二十三歲,迪克.麥克多諾死於三十四歲,萊因哈特死於四十三歲,惠斯則於四十四歲逝世,與其它吉大師一樣,惠斯所樹立的風範及貢獻則永留存於世供後人學習與景仰。

  60年代由於搖滾樂***Rock And Roll ***、靈魂樂***Soul***、節奏藍調***Rhythm&Blues***的興起,而使爵士樂暫時性的沒落,但以另一方面來說,卻使得更多的人由於興趣於時下的流行音樂,進而對吉他或其它樂器產生興趣。隨著70年代的到來,爵士樂再度受到歡迎,這種情形使得50、60年代的吉他手如巴尼.凱塞爾、塔爾.法洛、吉米.拉尼、赫布.艾利斯、肯尼.伯勒爾、吉姆.霍爾...等,離開商業性的錄音室或從退休中復出,再度活躍於各地的演奏會、俱樂部中,繼續開拓吉他的新領域。

  新的聲音,新的音樂領域

  除了這些大師級的吉他手之外,另有一批年輕而有天份的吉他手也逐漸形成氣候,他們除了學習前輩們的音樂之外,也深受當代音樂如前衛音樂***Arant-Garde ***、搖滾樂***Rock***、靈魂樂***Soul***、拉丁音樂、印度音樂、非洲音樂、東方音樂、阿拉伯樂、自由派樂***Free Music***的影響,這些吉他手如拉里.科里爾***Larry Coryell ***、約翰.麥克勞克林***John McLaughlin ***、約翰.阿伯克龍比***John Abercrombie***、李.裡特納***Lee Ritenour***...等,另外有一英國的吉他手德里克.貝利***Derek Bailey***則是「自由爵士」最初的推動著之一。這些年輕的樂手除了想要演奏更好的爵士樂之外,最重要的是要突破舊有的音樂風格,創造一種新的聲音,新的音樂領域,其中有一位崛起於60年代初,經由名製作人諾曼.格雷恩的介紹,得以為大眾所認識的吉他手喬.帕斯***JoePass***。喬最初也是以前輩們的音樂做為根基,經由自己的專研後,喬的演奏技巧達可以同時彈奏旋律、和絃、貝士的境界,甚至以一人的方式,在演奏會上獨立彈奏,突破技巧,再度開創爵士吉他的新天地。

  後記

  由於電子科技的進步,70年代年輕一輩的吉他手,大量的使用效果器,為初期的融合爵士樂增添了不音樂色彩,到了80年代,吉他合成器***Guitar Synthesizer、Synthaxe.以電吉他為控制器,透過電子介面連線音源機,發出各種不同的合成音色***的使用更是將電吉他的應用範圍推到極至,年輕一代的吉他的好手如李.裡特納、約翰.麥克勞克林、帕特.梅思尼***Pat Metheny ***...等紛紛在其作品中使用這種新的利器.的確,這也也多少帶來一些新的音樂色彩與空間。除此之外,如吉他手拉羅夫.湯納***Ralph Towner***似的以「演奏鋼琴的概念來彈奏吉他」的方式也被更年輕的吉他手史丹利.喬丹***StanleyJordan***發揚光大,他使用雙手按弦兼彈奏的技巧演奏***史丹利的吉他以鋁材料製成,增加其共鳴度,以符合其演奏需要***,在彈奏技巧方面,可說是盡其所能,歎為觀止!但以音樂的本質,音樂型態的創新而言,技巧只是工具而已,爵士吉他是否會像目前的重金屬***Heavy Metal ***音樂一樣從早期的搖滾樂走向一個死衚衕裡﹖自爵士大師邁爾斯.戴維斯***Miles Davis ***死後,是否有新的音樂型態創造者出現,開創爵士樂自查理.帕克***Charlie Parker***以來的另一次大革命﹖這也許是目前新一輩吉他手最大的課題,同時,也是廣大爵士迷所衷心期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