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語文預習的方法

  要想學好語文不單要學習課本上的知識,也要擴大的自己獲取知識的途徑,前提是要如何獨立學好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養成自學語文的習慣,培養髮現、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好語文打好基礎。

  一、定位

  弄清課文在什麼單元,重難點在哪裡,學習課文有什麼長處,需要達到什麼目標,培養出什 麼能力。《再別康橋》處於現代新詩單元,新詩是五四前後才出現的,從編輯意圖看,本單元教 學除了解讀詩的一般規律外,還需要了解我國不同時期不同風格流派的詩歌,以便能從中汲取營 養,從中收穫情感,啟迪思想。作為新月派代表作,《再別康橋》用精練的語言和新穎的意象來 表情達意,這也是徐志摩詩歌的特色。

  二、切入

  怎樣接近時代背景,走進作者的生活,課文怎樣打動了你。對於《再別康橋》的作者徐志摩 ,自行蒐集材料,走進這類充滿浪漫氣息的有唯美傾向的新月派詩歌,從詩歌中體驗作者如何將 情感消解於自然意象之中,說說你被詩歌的什麼地方打動了?想想為什麼?等等。

  三、探究

  根據自己所掌握的材料,結合自己的感受,深入一步去把握課文的整體思想,探究、研討各 種獨 特的藝術魅力。《再別康橋》內容方面:體驗“輕輕”“招搖”“揉碎”“悄悄”“沉默 ”等這 些詞語在詩句中的表達作用;體味“金柳”“青荇”“潭”等這些特殊意象的意味。形 式方面: 詩行長短的參差錯落,聲調韻律的舒緩有致,給人一種特殊的節奏感、韻律感,使人 感受到詩歌 的形式美和音樂美,這種真摯情感應在反覆誦讀中體會。

  四、拓展

  聯絡課外知識或自己的親身感受,有哪些內容與課文相關、相似。對於學《再別康橋》就可 以閱 讀徐志摩的《偶然》《殘詩》等,在誦讀、思考、討論中感受詩歌的藝術美。

  五、實踐

  對於已把握的知識用於實踐,這才真正地體現了知識的力量。生活中、學習中如果可用自己 學到 的知識解決問題,何嘗不樂。學了《再別康橋》,在與別人談到徐志摩時,你就要有自己 的視點 ,自己的認識,甚至在其它更重要的場合更要發揮它的作用。

  自己學課文,方法要獨到,五步做紮實,知識就牢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