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物喻人的文章有哪些

  你知道哪些文章是借物喻人的嗎?下面是小編網路整理的借物喻人的文章以供大家學習。

  借物喻人的文章:落花生

  我們家的後園有半畝空地。母親說:“讓它荒著怪可惜的,你們那麼愛吃花生,就開闢出來種花生吧。”我們姐弟幾個都很高興,買種、翻地、播種、澆水,沒過幾個月,居然收穫了。

  母親說:“今晚我們過一個收穫節,請你們的父親也來嚐嚐我們的新花生,好不好?”母親把花生做成了好幾樣食品,還咐附就在後園的茅亭裡過這個節。

  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親也來了,實在很難得。

  父親說:“你們愛吃花生嗎?”

  我們爭著答應:“愛!”

  “誰能把花生的好處說出來?”

  姐姐說:“花生的味兒美。”

  哥哥說:“花生可以榨油。”

  我說:“花生的價錢便宜,誰都可以買來吃,都喜歡吃。這就是它的好處。”

  父親說:“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裡,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你們看它矮矮地長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來它有沒有果實,必須挖起來才知道。”

  我們都說是,母親也點點頭。

  父親接下去說:“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說:“那麼,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父親說:“對。這是我對你們的希望。”

  我們談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親的話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借物喻人的文章:斑羚飛渡

  我們狩獵隊分成好幾個小組,在獵狗的幫助下,把七八十隻斑羚逼到戛洛山的傷心崖上。

  傷心崖是戛洛山上的一座山峰,像被一把利斧從中間剖開,從山底下的流沙河抬頭往上看,宛如一線天。隔河對峙的兩座山峰相距約六米左右,兩座山都是筆直的絕壁。斑羚雖有肌腱發達的四條長腿,極善跳躍,是食草類動物中的跳遠冠軍,但就像人跳遠有極限一樣,在同一水平線上,健壯的公斑羚最多隻能跳出五米遠,母斑羚、小斑羚和老斑羚只能跳四米左右,而能一跳跳過六米寬的山澗的超級斑羚還沒有生出來呢。

  開始,斑羚們發現自己陷入了進退維谷的絕境,一片驚慌,胡亂躥跳。有一隻老斑羚不知是老眼昏花沒測準距離,還是故意要逞能,竟退後十幾步一陣快速助跑奮力起跳,想跳過六米寬的山澗,結果在離對面山峰還有一米多的空中哀咩一聲,像顆流星似的筆直墜落下去,好一會兒,懸崖下才傳來撲通的落水聲。

  過了一會兒,斑羚群漸漸安靜下來,所有的眼光集中在一隻身材特別高大、毛色深棕油光水滑的公斑羚身上,似乎在等候這隻公斑羚拿出使整個種群能免遭滅絕的好辦法來。毫無疑問,這隻公斑羚是這群斑羚的頭羊,它頭上的角像兩把鐮刀。鐮刀頭羊神態莊重地沿著懸崖巡視了一圈,抬頭仰望雨後湛藍的蒼穹,悲哀地咩了數聲,表示自己也無能為力。

  斑羚群又騷動起來。這時,被雨洗得一塵不染的天空突然出現一道彩虹,一頭連著傷心崖,另一頭飛越山澗,連著對面那座山峰,就像突然間架起了一座美麗的天橋。斑羚們凝望著彩虹,有一頭灰黑色的母斑羚舉步向彩虹走去,神情恍惚,似乎已進入了某種幻覺狀態。也許,它們確實因為神經高度緊張而誤以為那道虛幻的彩虹是一座實實在在的橋,可以通向生的彼岸。

  灰黑色母斑羚的身體已經籠罩在彩虹炫目的斑斕光帶裡,眼看就要一腳踩進深淵去,突然,鐮刀頭羊“咩咩”發出吼叫。這叫聲與我平常聽到的羊叫迥然不同,沒有柔和的顫音,沒有甜膩的媚態,也沒有絕望的嘆息,音調雖然也保持了羊一貫的平和,但沉鬱有力,透露出某種堅定不移的決心。

  隨著鐮刀頭羊的那聲吼叫,灰黑色母斑羚如夢初醒,從懸崖邊緣退了回來。

  隨著鐮刀頭羊的那聲吼叫,整個斑羚群迅速分成兩撥,老年斑羚為一撥,年輕斑羚為一撥。在老年斑羚隊伍裡,有公斑羚,也有母斑羚;在年輕斑羚隊伍裡,年齡參差不齊,有身強力壯的中年斑羚,有剛剛踏進成年行列的大斑羚,也有稚氣未脫的小斑羚。兩撥分開後,老年斑羚的數量比年輕斑羚那撥少十來只。鐮刀頭羊本來站在年輕斑羚那撥裡,眼光在兩撥斑羚間轉了幾個來回,悲愴地輕咩了一聲,邁著沉重的步伐走到老年斑羚那一撥去了。有幾隻中年公斑羚跟隨著鐮刀頭羊,也自動從年輕斑羚那撥裡走出來,進入老年斑羚的隊伍。這麼一來,兩撥斑羚的數量大致均衡了。

  就在這時,我看見,從那撥老斑羚裡走出一隻公斑羚來。公斑羚朝那撥年輕斑羚示意性地咩了一聲,一隻半大的斑羚應聲走了出來。一老一少走到傷心崖,後退了幾步,突然,半大的斑羚朝前飛奔起來,差不多同時,老斑羚也快速起跑,半大的斑羚跑到懸崖邊緣,縱身一躍,朝山澗對面跳去;老斑羚緊跟在半大斑羚後面,頭一鉤,也從懸崖上躥躍出去;這一老一少跳躍的時間稍分先後,跳躍的幅度也略有差異,半大斑羚角度稍高些,老斑羚角度稍低些,等於是一前一後,一高一低。我吃了一驚,怎麼,自殺也要老少結成對子,一對一對***嗎?這隻半大斑羚和這隻老斑羚除非插上翅膀,否則絕對不可能跳到對面那座山崖上去!突然,一個我做夢都想不到的鏡頭出現了,老斑羚憑著嫻熟的跳躍技巧,在半大斑羚從最高點往下降落的瞬間,身體出現在半大斑羚的蹄下。老斑羚的跳躍能力顯然要比半大斑羚略勝一籌,當它的身體出現在半大斑羚蹄下時,剛好處在跳躍弧線的最高點,就像兩艘宇宙飛船在空中完成了對接一樣,半大斑羚的四隻蹄子在老斑羚寬闊結實的背上猛蹬了一下,就像踏在一塊跳板上,它在空中再度起跳,下墜的身體奇蹟般地再度升高。而老斑羚就像燃料已燒完了的火箭殘殼,自動脫離宇宙飛船,不,比火箭殘殼更悲慘,在半大斑羚的猛力踢蹬下,它像只突然斷翅的鳥筆直墜落下去。這半大斑羚的第二次跳躍力度雖然遠不如第一次,高度也只有地面跳躍的一半,但已足夠跨越剩下的最後兩米路程了。瞬間,只見半大斑羚輕巧地落在對面山峰上,興奮地咩叫一聲,鑽到磐石後面不見了。

  試跳成功。緊接著,一對對斑羚凌空躍起,在山澗上空畫出一道道令人眼花繚亂的弧線。每一隻年輕斑羚的成功飛渡,都意味著有一隻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

  山澗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橋,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橋墩架設起來的橋。沒有擁擠,沒有爭奪,秩序井然,快速飛渡。我十分注意盯著那群註定要送死的老斑羚,心想,或許有個別滑頭的老斑羚會從註定死亡的那撥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撥去,但讓我震驚的是,從頭至尾沒有一隻老斑羚調換位置。

  它們心甘情願用生命為下一代開闢一條生存的道路。

  絕大部分老斑羚都用高超的跳躍技藝,幫助年輕斑羚平安地飛渡到對岸的山峰。只有一頭衰老的母斑羚,在和一隻小斑羚空中銜接時,大概力不從心,沒能讓小斑羚踩上自己的背,一老一小一起墜進深淵。

  我沒想到,在面臨種群滅絕的關鍵時刻,斑羚群竟然能想出犧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辦法來贏得種群的生存機會。我更沒想到,老斑羚們會那麼從容地走向死亡。

  我看得目瞪口呆,所有的獵人都看得目瞪口呆,連狗也驚訝地張大嘴,伸出了長長的舌頭。

  最後傷心崖上只剩下那隻成功地指揮了這群斑羚集體飛渡的鐮刀頭羊。這群斑羚不是偶數,恰恰是奇數。鐮刀頭羊孤零零地站在山峰上,既沒有年輕的斑羚需要它做空中墊腳石飛到對岸去,也沒有誰來幫它飛渡。只見它邁著堅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絢麗的彩虹。彎彎的彩虹一頭連著傷心崖,一頭連著對岸的山峰,像一座美麗的橋。

  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燦爛中。

  借物喻人的文章:白楊

  車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天和地的界限並不那麼清晰,都是渾黃一體。

  從哪兒看得出列車在前進呢?

  那就是沿著鐵路線的一行白楊樹。每隔幾秒鐘,窗外就飛快地閃過一個高大挺秀的身影。

  一位旅客正望著這些戈壁灘上的衛士出神。

  “爸爸,”大孩子搖著他的腿,“你看那樹多高!”

  爸爸並沒有從沉思中回過頭來,倒是旁邊的妹妹插嘴了:“不,那不是樹,那是大傘。”

  “哪有這麼大的傘!”

  “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辯著。

  “它是樹,不是傘!”哥哥肯定地說。

  小小的爭論打斷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著,慢慢地撫摸著孩子們的頭,說:“這不是傘,是白楊樹。”

  哥哥還不滿足:“為什麼它這麼直,長得這麼大?”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臉色變得嚴肅起來。他想了一會兒,對兒子和小女兒說:“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而這,孩子們現在還不能理解。

  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小學,將來再念中學。他們只知道新疆是個很遠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火車,還要坐幾天汽車。

  現在呢,孩子們多了一點知識。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許許多多白楊樹。這兒需要它們,它們就在這兒生根了。

  爸爸摟著孩子,望著窗外閃過去的白楊樹,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那是因為他看見火車前進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

  借物喻人的文章:白楊禮讚

  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讚美白楊樹!

  汽車在望不到邊際的高原上賓士,撲入你的視野的,是黃綠錯綜的一條大氈子。黃的是土,未開墾的荒地,幾十萬年前由偉大的自然力堆積成功的黃土高原的外殼;綠的呢,是人類勞力戰勝自然的成果,是麥田。和風吹送,翻起了一輪一輪的綠波,——這時你會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兩個字“麥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確是經過錘鍊的語言精華。黃與綠主宰著,無邊無垠,坦蕩如砥,這時如果不是宛若並肩的遠山的連峰提醒了你***這些山峰憑你的肉眼來判斷,就知道是在你腳底下的***,你會忘記了汽車是在高原上行駛。這時你湧起來的感想也許是“雄壯”,也許是“偉大”,諸如此類的形容詞;然而同時你的眼睛也許覺得有點倦怠,你對當前的“雄壯”或“偉大”閉了眼,而另一種的味兒在你心頭潛滋暗長了——“單調”。可不是?單調,有一點兒吧?

  然而剎那間,要是你猛抬眼看見了前面遠遠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聳立,像哨兵似的樹木的話,那你的懨懨欲睡的情緒又將如何?我那時是驚奇地叫了一聲的。

  那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實在是不平凡的一種樹。

  那是力爭上游的一種樹,筆直的幹,筆直的枝。它的幹通常是丈把高,像加過人工似的,一丈以內絕無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緊緊靠攏,也像加過人工似的,成為一束,絕不旁逸斜出。它的寬大的葉子也是片片向上,幾乎沒有斜生的,更不用說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銀色的暈圈,微微泛出淡青色。這是雖在北方風雪的壓迫下卻保持著倔強挺立的一種樹。哪怕只有碗那樣粗細,它卻努力向上發展,高到丈許,兩丈,參天聳立,不折不撓,對抗著西北風。

  這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決不是平凡的樹。

  它沒有婆娑的姿態,沒有屈曲盤旋的虯枝。也許你要說它不美。如果美是專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類而言,那麼,白楊樹算不得樹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偉岸,正直,樸質,嚴肅,也不缺乏溫和,更不用提它的堅強不屈與挺拔,它是樹中的偉丈夫。當你在積雪初融的高原上走過,看見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這麼一株或一排白楊樹,難道你就只覺得它只是樹?難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樸質,嚴肅,堅強不屈,至少也象徵了北方的農民?難道你竟一點也不聯想到,在敵後的廣大土地上,到處有堅強不屈,就像這白楊樹一樣傲然挺立的守衛他們家鄉的哨兵?難道你又不更遠一點想到,這樣枝枝葉葉靠緊團結,力求上進的白楊樹,宛然象徵了今天在華北平原縱橫決蕩,用血寫出新中國歷史的那種精神和意志?

  白楊樹是不平凡的樹,它在西北極普遍,不被人重視,就跟北方的農民相似;它有極強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壓迫不倒,也跟北方的農民相似。我讚美白楊樹,就因為它不但象徵了北方的農民,尤其象徵了今天我們民族解放鬥爭中所不可缺的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

  讓那些看不起民眾、賤視民眾、頑固的倒退的人們去讚美那貴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頎的***,去鄙視這極常見、極易生長的白楊樹吧,我要高聲讚美白楊樹!

  借物喻人的文章:桃花心木

  鄉下老家屋旁,有一塊非常大的空地,租給人家種桃花心木的樹苗。

  桃花心木是一種特別的樹,樹形優美,高大而筆直,從前老家林場種了許多,已長成幾丈高的一片樹林。所以當我看到桃花心木僅及膝蓋的樹苗,有點兒難以相信自己的眼睛。

  種桃花心木苗的是一個個子很高的人,他彎腰種樹的時候,感覺就像插秧一樣。

  樹苗種下以後,他常來澆水。奇怪的是,他來得並沒有規律,有時隔三天,有時隔五天,有時十幾天才來一次;澆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時澆得多,有時澆得少。

  我住在鄉下時,天天都會在桃花心木苗旁的小路上散步,種樹苗的人偶爾會來家裡喝茶。他有時早上來,有時下午來,時間也不一定。

  我越來越感到奇怪。

  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時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來的時候總會帶幾株樹苗來補種。

  我起先以為他太懶,有時隔那麼久才給樹澆水。

  但是,懶人怎麼知道有幾棵樹會枯萎呢?

  後來我以為他太忙,才會做什麼事都不按規律。但是,忙人怎麼可能做事那麼從從容容?

  我忍不住問他:到底應該什麼時間來?多久澆一次水?桃花心木為什麼無緣無故會枯萎?如果你每天來澆水,桃花心木苗該不會枯萎吧?

  種樹的人笑了,他說:“種樹不是種菜或種稻子,種樹是百年的基業,不像青菜幾個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樹木自己要學會在土裡找水源。我澆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準的,它幾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無法在這種不確定中汲水生長,樹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確定中找到水源、拼命紮根的樹,長成百年的大樹就不成問題了。”

  種樹人語重心長地說:“如果我每天都來澆水,每天定時澆一定的量,樹苗就會養成依賴的心,根就會浮在地表上,無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澆水,樹苗會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樹苗,遇到狂風暴雨,也會一吹就倒。”

  種樹人的一番話,使我非常感動。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在不確定中,就能學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

  現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經長得與屋頂一般高,是那麼優雅自在,顯示出勃勃生機。

  種樹的人不再來了,桃花心木也不會枯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