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地球上的水專項訓練

  地球上的水到底從哪兒來?為何只有地球上有液態水?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僅供大家參考!

  及參考答案

  ***2017•新課標Ⅰ卷***圖2示意我國西北某閉合流域的剖面。該流域氣候較幹,年均降水量僅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發量可達2 000毫米,湖水淺,鹽度飽和,水下已形成較厚鹽層,據此完成6—8題。

  圖2

  6.鹽湖面積多年穩定,表明該流域的多年平均實際蒸發量

  A.遠大於2 000毫米 B.約為2 000毫米

  C.約為210毫米 D.遠小於210毫米

  7.流域不同部位實際蒸發量差異顯著,實際蒸發量最小的是

  A.坡面 B.洪積扇 C.河谷 D.湖盆

  8.如果該流域大量種植耐旱植物,可能會導致

  A.湖盆蒸發量增多 B.鹽湖面積縮小

  C.湖水富營養化加重 D.湖水鹽度增大

  【答案】6.C 7.A 8.B

  7.此題需要區別理論蒸發量和實際蒸發量,理論蒸發量大小與氣溫關係密切,實際蒸發量與下墊面關係密切。從圖中可以看出,坡面地勢最高,坡度最大,下滲少,也最不利於截留地表水,地下水少,地表水向低處流走,故坡面地表水也最少,因此實際蒸發量最小;且由於該流域氣候乾旱,坡面沒有植被生長,缺乏植物蒸騰。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讀圖能力,從圖中可以看出,坡面坡度大,巖性硬,地表與地下水儲存條件差,下滲少,地下水埋藏深,此處的實際蒸發量最小。

  8.耐旱植物只能在坡面、洪積扇和河谷三地種植,不論在哪種植均會攔截到達鹽湖的水量,

  破壞原有平衡,使湖水減少,但由於此湖水鹽度已成飽和狀態***材料中有關鍵資訊鹽度飽和***,所在湖水鹽度並不會增高,只能使湖面縮小。而湖水富營養化與氮磷物質相關。故正確選項為B。

  考點影響蒸發的因素農作物種植對環境的影響

  【點睛】由於氣溫高,理論上可蒸發量很大,但實際上,受到下介面影響,如巖性硬,地表水少,地下水埋藏深,實際蒸發量可能遠遠小於理論上的可蒸發量。從該流域看,鹽湖面積多年穩定,說明該流域多年實際蒸發量與該流域降水量相差不大。

  ***2017•新課標Ⅲ卷***一般情況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數量與營養鹽、光照、水溫呈正相關,但在不同的季節、海域,影響浮游植物生長繁殖的主導因素不同。圖3示意長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佈。據此完成7~9題。

  7.夏季圖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東

  A.遞減 B.先減後增

  C.先增後減 D.遞增

  8.導致夏季圖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佈的主導因素是

  A.水體營養鹽 B.太陽輻射

  C.水體含沙量 D.洋流流向

  9.與夏季相比,冬季圖示海域浮游植物

  A.總數量減少,密度高值區向陸地方向移動

  B.總數量增多,密度高值區向外海方向移動

  C.總數量減少,密度高值區向外海方向移動

  D.總數量增多,密度高值區向陸地方向移動

  【答案】7.D 8.C 9.A

  【解析】7.結合圖例可以判斷,8月份,在長江口附近的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東逐漸增大,故選D。

  9.與夏季相比,冬季海水水溫低,浮游植物總數相對減少,河流徑流量降低,攜帶泥沙能力降低,流速減慢,河口地區泥沙淤積量少,所以總體浮游植物的密度降低,總量減少。因泥沙量變小,河口處水沒夏季那麼混濁,故密度高值向陸地方向移動,故選A。

  考點海域浮游植物分佈規律和成因。

  【點睛】該題考查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根據圖中浮游植物密度圖例資訊,判斷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佈規律。

  ***2017•江蘇卷***A.[海洋地理]2017年4月20日,一座巨型冰山擱淺於紐芬蘭島東南部小鎮費裡蘭,小鎮突然成了擁擠的旅遊景點。圖19為“擱淺冰山照片”,圖20為“北大西洋中高緯度洋麵年平均水溫圖”。回答下列問題。***10分***

  ***1***每年春季紐芬蘭島附近會出現大量冰山,這些冰山源自_______,其對附近海水性質可能產生的影響有_______。***3分***

  ***2***冰山分佈範圍與大洋表層水溫狀況有關。北大西洋中高緯地區水溫分佈特點有_______,主要影響因素有_______。***5分***

  ***3***此外,冰山出現的時間、數量還受氣溫變化影響。隨全球氣溫轉暖,北大西洋中冰山出現的變化趨勢有_______。***2分***

  【答案】

  ***1***極地地區***格陵蘭島冰川;北冰洋冰川***水溫降低;鹽度降低

  ***2***同緯度西低東高;隨緯度增加水溫降低;西部溫差大,東部溫差小洋流***西部寒流,東部暖流***;緯度

  ***3***時間提前;數量增多

  【解析】

  ***3***隨著全球氣溫轉暖,春季氣溫升高快,北大西洋中冰山出現的時間提前,數量增多。

  考點海水性質、海水溫度分佈特點和全球變暖對冰山的影響。

  【點睛】冰山是一塊大若山川的冰,脫離了冰川或冰架,在海洋裡自由漂流。冰的密度約為917千克/立方米,而海水的密度約1025千克/立方米,依照阿基米德定律我們可以知道,自由漂浮的冰山約有90%體積沉在海水錶面下。冰山非常結實,加之極地的低溫環境下金屬的強度降低,金屬板很容易被冰山損壞,因此冰山為極地海洋運輸中的極端危險因素。

  ***2016•江蘇卷***圖13 為華北某城市2003 年和2013 年供水、用水對比圖。讀圖回答25~26 題。

  25.2013 年

  A. 水資源迴圈利用率提高 B.增大

  C. 用水結構發生了明顯變化 D. 生活用水增幅最大

  26.南水北調對該市的影響有

  A. 利於改善生態環境 B. 水資源短缺得到解決

  C. 降低用水的使用成本 D. 利於減少地下水的開採

  【答案】25.AC  26.AD

  【解析】

  試題分析

  考點水資源的利用和解決辦法。

  【名師點睛】

  水資源的稀缺,因為地球上水的總量一定,飲用淡水的總量則更少,隨著利用和不合理浪費越來越劇烈,水資源缺乏問題日益明顯。水資源缺乏可分為資源型缺水和水質型缺水。

  資源性缺水,是指當地水資源總量少,不能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形成供水緊張,如京津華北地區、西北地區、遼河流域、遼東半島、膠東半島等地區。水質性缺水是大量排放的廢汙水造成淡水資源受汙染而短缺的現象。水質性缺水往往發生在豐水區,是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共同面臨的難題。以珠江三角洲為例,儘管水量豐富,身在水鄉,由於河道水體受汙染、冬春枯水期又受鹹潮影響,清潔水源嚴重不足,因此節約用水、珍惜和保護好水資源已是一個迫切的問題擺到了我們的面前。

  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目前看來最有前景的解決辦法是開發利用某些不可用水。比如海水淡化,地下水的開發和採集,以及兩極冰川的利用等。另外,號召人們解決用水和重複利用也是一個辦法。此外還有就是防止水汙染,水汙染也是導致水資源短缺的重要原因。

  有些同學在回答解決華北地區水資源短缺時會用南水北調來代替跨流域調水,這是錯誤的,南水北調只是跨流域調水的一個例項,我們還可以有多個跨流域調水工程用來解決華北地區水資源短缺。

  ***2016•上海卷******七***大洋在不同因素作用下形成了多種型別的洋流。

  13.7月,一艘貨船從日本橫濱出發,沿圖中路線前往瑞典的哥德堡。途中會遇到風海流、密度流、湧升流三種洋流。貨船遇到這三種洋流的海區位置分別是

  A.甲、乙、丙 B.甲、丙、丁 C.丁、乙、甲 D.丁、丙、乙

  14.若一艘前往日本的油輪在E海域發生石油洩漏,則油汙可能漂向

  A.我國東海海域 B.我國南海海域 C.印度尼西亞海域 D.菲律賓海域

  【答案】13、D 14、A

  【解析】

  試題分析

  考點考查洋流知識。

  【名師點晴】這道題重在考查洋流成因。印度洋是季風洋流,夏季吹西南風,在赤道附近形成的是赤道暖流,是風海流;風海流是盛行風吹拂下形成的,學生做題時,不僅要知道洋流分佈,還要知道盛行風的影響範圍;風海流是東西方向運動的;而補償流都是在陸地沿岸流動的,上升流多與離岸風有關;密度流多是封閉海區與外大洋間存在的,地中海與大西洋間因鹽度差異形成密度流。

  圖片來源:正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