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學生如何培養政治材料閱讀能力

  知識經濟時代對人才提出的要求之一,就是必須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高中政治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有機部分,也應該把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作為教學目標。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與自主閱讀能力的形成是分不開的。學生只有學會自主閱讀,才善於不斷學習新知識,並且學會把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高中政治課的內容比較抽象和理論化,而且涉及的知識點比較多,記憶量比較大。教師也只有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才能提高學生的政治理論學習能力,使學生適應21世紀知識經濟發展的需要。

  

  1、劃分句子成分——全面地把握概念。

  許多政治 名詞概念,表面看好象很複雜,但只要我們運用劃分句子成分的辦法,就能全面地加以理解。例如,對於高二政治 第二課第一節第一框中的重點名詞“聯絡”***“聯絡是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的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關係。”***,運用句子成分劃分的辦法,就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

  ***1***主幹成分:

  “聯絡是關係”。簡單地說,聯絡就是關係。這樣學生就能快速地掌握“聯絡”這個哲學名詞概念的要義。

  ***2***第一修飾詞:

  “相互制約、相互影響”。因此,並不是所有的關係都是聯絡。也就是說,聯絡是有條件的,並不是任何“關係”都是“聯絡”,只有那些“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關係”才是“聯絡”。這樣,我們就能幫助學生準確地理 解“聯絡”這個哲學名詞概念的內涵。

  ***3***第二修飾詞:

  “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這表明兩層意思:聯絡是事物自身具有的,不是人們強加的,因而,“聯絡”具有“客觀性”;聯絡不僅存在於事物內部,也存在於事物外部,因而聯絡具有“普遍性”。這樣,我們也就能幫助學生全面地理 解了“聯絡”這個哲學名詞概念的外延

  2、尋找反義詞——正確理解知識點。

  任何事物都有其對立面。學會從對立面去觀察事物,能使我們對事物的認識更加準確。專家在編寫教材時,為了對概念、觀點、原理等進行準確的表達,一般都是使用一些精確的詞語。我們在閱讀時,應該使用反義詞的方法,準確地理 解課本中的知識點、觀點和原理,進而培養辯證思維。

  例如,“市場經濟是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一種有效形式”。這是一句是重點知識,是一個重要觀點。在這句話中,是“一種”,不是“唯一”。優化配置資源的有效形式,除了“市場調節”外,那還有“巨集觀調控”。是“有效”,不是“無效”,是“優化”,不是“劣化”。通過這樣的分析,對“資源配置”就有了一個全面的映象、對“市場調節”就有了一個準確的理解。

  3、概括段意——培養概括能力。

  一個段落,往往就講解一個問題。概括段落大意,不僅能理解知識,還能培養概括能力。政治 課文的每一段文字,都是由幾個不同但又相聯絡的句子組成。一般地,第一句或最後一句往往概括了該段的段落大意或觀點。在閱讀政治 課文時,首先應留心第一句或最後一句。但有時整段並沒有一個明顯的句子可以概括出該段的段意。這時,就要求我們用精練的一個詞或句對這一整段的內容就大致清楚了。

  例如,對於現行的高一政治 教材:“由於市場的作用不是萬能的,也不是完美無缺的,所以,市場經濟的正常發展,不僅要求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而且需要有國家的巨集觀調控。只有加強國家的巨集觀調控,才能克服市場的種種缺陷,把‘有形的手’與‘無形的手’結合起來,保證市場經濟健康、有序地發展。”這一段講了一個什麼問題。通過“概括段意”的辦法,就能得出巨集觀調控這個問題。

  因此,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就會明白,在政治課的學習中有助於閱讀能力的提高,而閱讀能力的提高又有助於政治課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