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第一節課學習方法

  如何在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擺在每一位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師面前的一個問題。針對這個問題,小編為大家準備了上好高中政治第一節課的學習方法。僅供大家參考學習!

  一、指導學生課前預習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預習是聽課的基礎。新授課要求預習教材,因為授新課是傳授教材的新內容、新知識,預習功課可提前發現自己在新課學習中的難點,以及自己在實際生活中遇到的與新課有關的問題,從而增強聽課的主動性和理解力。凡新課預習要做到“四出來”,即把簡單觀點背出來、主要觀點標出來、重要論點劃出來、不懂的問題提出來。在預習過程中要邊讀、邊思、邊劃、邊記,即一邊閱讀,一邊劃出重難點,以便在上課時注意留神,把握重點解決難點;一邊讀一邊把自己發現的問題和難點記下來,把自己的初步體會或點滴看法記下來,準備上課時解決或參考。

  二、匯入的幾種方法

  心理學告訴我們,在人際交往中,初次見面時對方的儀表、風度所給我們的最初印象往往形成日後交往時的依據。一般人通常根據最初印象而將他人加以歸類,然後再從這一類別系統中對這個人加以推論與作出判斷。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交往、人際關係的建立,往往是根據第一印象所形成的論斷。對此,心理學家魯欽斯研究認為,先出現的資訊對總印象的形成具有較大的決定力,因此,要想在別人心目中留下好的印象,應該特別慎重,即留給別人好的第一印象。經濟常識前言的匯入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匯入得好,可以使學生比較快地進入老師希望的學習狀態。

  經濟常識前言的匯入可以有這樣的幾種方式。

  1、從巨集觀角度匯入。如:冷戰結束後,世界各國都把發展經濟放到最重要的地位。經濟部長、工商部長取代國防部長、內務部長成為國家總統、;國家領導人說經貿,出訪帶企業家,外交官談經貿;地緣政治向地緣經濟發展,軍事集團轉向經濟集團;經濟因素成為制約國際關係的重要因素。法國總統西拉克說:“我出國訪問的任務不復雜,我出去是為了推銷法國的產品。”美國總統被稱為美國股份公司董事長。

  2、從身邊事情匯入。如:在中國,改革開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使當今的中國人深深地體會到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在日常生活中,人們見面打招呼:“你下海了嗎?”“你發了嗎?”“你在哪裡發財哪?” 我們社會生活中有大量的經濟現象。社會生活中的消費現象隨處可見,五彩繽紛的消費市場上活躍著數不清的消費者的身影。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的日常工作離不開消費,居民家庭每天的生活離不開消費,人的一生一點兒也離不開消費。家庭居室消費,交通通訊消費,假日遊樂消費,健身保健消費,個人文化消費。消費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消費伴隨著你我他。無限多樣的、琳琅滿目的消費品是如何進入百姓家庭的呢?柴米油鹽菜、果品蛋奶肉、水電煤氣房、洗滌保健品等,這些消費品是絕不會沒有任何條件地進入居民家庭的,它需要經過一個交換環節。用老百姓通俗的話說就是花錢買,用經濟學的術語就是用手中的貨幣到商店、到市場上去交換。社會生活中的交換現象是大量的、經濟的、多種形式的。如,花錢買日用品、花錢買健康***保健品***、花錢買教育***家教和補習學校***、花錢買時間***保姆、鐘點工、快餐***,還有交水電費、煤氣費、暖氣費、住房費等。社會生活離不開消費,人們所需要的消費品只有到市場上去交換、去購買才能得到。

  人們購買消費品時手中必須持有貨幣。那麼,人們手中的貨幣是怎麼來的呢?我國國有企業職工和城鎮集體企業職工,根據按勞分配原則,在他們勞動之後可按時領取工資、獎金和津貼;集體農民按合同規定完成上繳給國家和提留給集體的任務外,餘下的收入全部歸自己;個體勞動者百納稅之後根據勞動和經營狀況獲得收入;私營企業主和三資企業中的外國投資者的收入是非勞動收,這些企業的職工領取的是工資。另外,各級國家機關、各類事業單位的幹部和工作人員也都實行按勞取酬。只有經過分配,貨幣才能到達消費者手中,消費者才能藉助傾向這一交換媒介,從市場上換回自己所需要的消費品。在社會生活中人們離不開消費,要消費就得有消費品,市場上無限多樣的消費品在被人們生產出來的。在社會生活中,直接的物資資料生產部門是農業和工業,直接的物質資料生產現象是農業生產和工業生產。農民生產了糧食、棉花、蔬菜、水果、肉類和禽蛋;工人生產了食品、布匹、機床、煤炭、汽車和樓房。

  3、從經濟這個詞義匯入。經濟,源於古代希臘,原義是家庭管理,所以色諾芬的《經濟學》實際上是《家政學》。中國古代“經濟”的含義是經邦濟世,拯救庶民。唐朝詩人杜甫有詩句“古來經濟才,何事獨罕有?”民間有一副對聯“文章西漢兩司馬,經濟南陽一臥龍”。《紅樓夢》中規勸賈寶玉有“留意於孔孟之間,委身於經濟之道”。中國古代把經濟稱為理財。過去商店常常掛這樣一副對聯:“洪範五福先言富,大學十章半理財。”什麼意思呢?上半句出於《書經·洪範》,其中有五福之說,五福是指“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其中,富排列次序僅次於壽,位居第二,因此,說《洪範》中的五富先言富。下半句出於《大學》,《大學》共十章,其中論及理財之處甚多,概而言之,稱為《大學》十章半理財。

  4、從經濟學的地位匯入。在當今時代,經濟學成為最時髦、最受青睞的學科,被稱為“社會科學皇后”。目前在中國,經濟學已經成了顯學,一些經濟學家也成了明星。

  三、什麼是經濟

  匯入環節之後,很自然就會思考,什麼是經濟,即經濟的定義。這個內容在高中政治教材中有時候有,有時候又取消了。我覺得還是應該簡單地把經濟的定義以及經濟在社會中的重要性介紹給學生。

  經濟的定義讓學生明白三點就可以了。

  一是經濟活動。即人類進行的物質資料的生產活動,它包括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四個環節,構成一個完整的經濟活動過程。

  二是經濟關係。即人們在生產活動中結成了人與人的關係。一定注意提醒學生,這種關係也是經濟現象。

  三是經濟基礎。即人類的生產活動是在一定的生產資料所有制的基礎上進行的。

  同時,還應該讓學生明白經濟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這個問題也可以從三個方面理解。

  1、物質資料的生產活動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2、經濟活動決定其他一切社會活動。

  3、經濟的發展是解決當代中國一切問題的關鍵。

  這部分內容是教學的重點和核心,相信許多老師都有豐富的經驗和方法。因此只是簡單列個思路在這裡。

  四、如果時間允許,還可以介紹一下經濟學的一些特點。比如經濟學與數學的關係。

  100多年前,英國作家托馬斯·卡萊爾***Thomascarlyle***把經濟學稱為“沉悶的科學”,其意是指馬爾薩斯人口論所表現的悲觀思想。以後人們把這個說法引申為經濟學的表述枯燥無味,引不起人們的興趣,令人生厭。尤其是經濟學廣泛運用了數學工具之後,更令人望而生畏。

  這種看法相當普遍,但有片面性。經濟學運用數學是經濟學發展中的一次革命,它使我們對經濟問題可以進行定量化分析,有助於解決現實問題。同時,運用數學工具也深入了經濟分析,有助於我們對經濟理論的深化。馬克思曾經說過,一門學科只有成功地運用了數學它才能真正成為科學。經濟學的發展證明了這一點。

  但是,對我們的同學而言,這種專業化的經濟學肯定是讀不懂,也讀不下去的。經濟學有“教化”民眾的任務,讓公眾理解經濟學,並自覺地按經濟學去思維和行事。因此,劉老師在教學中帶給大家的經濟學是生動、活潑,經濟學就在生活之中,讓經濟學再回到生活中,我將運用大家熟悉的日常生活事例,通俗地講出經濟學深奧的道理,讓同學們在輕鬆的學習過程中領悟經濟之美和經濟之趣

  昨天晚上和桃子李子老師聊天又談到第一節課的問題,她的看法和做法給我許多啟迪,真正體現了新的課程理念。當時網路總是掉線,不能開啟桃子李子老師的網頁,很是著急。於是今天早早就起來,開啟電腦,桃子李子老師的做法,想起我寫完自己的做法時,還頗有成就感,現在卻倍感汗淋。我僅僅侷限於教材的制約,僅僅侷限於經濟學,而桃子李子老師完全跳出了這種制約,著眼於整個高中階段的學習,更注重學生的參與,讓我敬嘆不已。

  早在8月19日,桃子李子老師就總結了自己的做法。

  我的第一節課,尤其是新生的第一節課,基本不上課,主要是聊天,隨便找學生談“假期生活感覺怎麼樣?有沒有印象深刻的事情?為什麼印象深刻?對老師我,有什麼要求或者希望?……”,幾個學生談完以後,我又找學生問“你認為誰談的最好?為什麼?”第二節課,我還會用學生第一節課提到的有關素材,比如總會有學生提到社會經濟現象作為上課的切入點。另外,在與他們的交談中,特別是談到對老師我本人的希望時,我總穿插進行非常明確的表態,哪些我肯定可以做到,哪些我經過努力才能夠做到***需要大家的監督和幫助***,哪些我無法做到,為什麼做不到。到了下課,我還問“你們說說老師能夠做到哪些?不能夠做到哪些?”學生得回顧和整理一下內容,因為我談的很分散,他們彼此進行歸納和總結,也觀察他們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最後我說這就是我的基本要求,咱們知己知彼,相互配合,共同協作走好未來三年,希望在協作的過程中彼此都愉快。

  實踐證明,這個效果相當不錯:第一,很多規矩在很輕鬆的交流中就表達了,而不是非常嚴肅認真的教導學生“能夠做什麼不能夠做什麼”,其實同樣的意思我只不過換了個方式“老師能夠接受什麼,不能夠接受什麼”表達而已;第二,真遇到什麼事情,學生想到開學第一節課老師已經交代過,就沒什麼可說了,該怎麼樣就怎麼樣,避免認為老師具有主觀隨意性,知道老師“對事不對人”,不是跟他過不去;第三,經歷了好幾屆的學生,到最後高三畢業,還在說“老師,你給我的第一印象是進高中的第一節政治課,實在是太特別了”。

  8月29日,她再次完善了自己的想法。

  我仍然堅持用聊天的方法進行,老規矩,先請學生講假期生活中印象最深的事情,並說明印象深刻的理由,然後還要說明最想對老師說的一句話是什麼,有什麼要求,有什麼希望都可以,根據學生的希望要求,老師從中說明哪些可以做到,哪些無法做到,為什麼無法做到等等,最後,為是三年的教學順利進行,教師提幾點希望和建議,並交代本學期的教學計劃,課時安排,考試安排,教學活動的安排以及學期期評成績如何操作等等。

  看來,第一節課真是值得我們好好設計,但是,也不必過於緊張,其實這個課怎麼上,也沒有固定的模式,只要能夠充分發揮老師自身的特點和優勢,能夠激發和調動學生積極性和興趣就可以啦。

  五、及時鞏固複習

  “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及時鞏固複習是非常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環節。針對目前的新授課,我們學生自己複習的形式主要是日常複習和階段複習。其中日常複習是最基本最常用的複習形式和方法。根據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遺忘是先快後慢的。熟記以後,一小時忘56%,兩天忘16%,六天忘3%,就是說第一次重複最重要,當天學過的內容一定要進行及時複習,只有這樣,才能收到及時鞏固增強記憶的效果。否則,日積月累,不會的越來越多,從而導致基礎差,以後很難再補,所以當天講過的內容一定要及時鞏固,搞好日常複習。其次是階段性複習,階段性複習可以按照筆記把知識編製成簡明扼要具體直觀的圖表,實現知識的系統性。總之通過日常複習和階段複習就能實現區域性到整體,整體到區域性知識的相互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