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必修三說課

  長江流域是指長江干流和支流流經的廣大區域,橫跨中國東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經濟區共計19個省、市、自治區。下面是小編為您帶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各位評委老師,下午好!我是今天地理科目的**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流域綜合開發與可持續發展——以長江流域為例》。根據新課程理念,我說課的內容分四個部分:

  一、說教材,二、說學情,三、說教法學法,四、說教學流程。

  一、說教材

  1.說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節內容為魯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單元第一節的內容。該單元主題是區域綜合開發與可持續發展,而要進行區域綜合開發首先要了解區域,其次進行區域的可持續發展,由此來看,第一節的學習也遵循這樣一個模式,先要了解長江流域地理環境狀況,再進行區域的開發與治理,學習本節課可以使學生獲得研究和規劃流域開發整治的一般過程和方法,同時為學習下兩節提供學習方法上的指導。

  2 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對教材的分析,鑑於新課程要求的學習和理解,我把本節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本節課的學習,瞭解長江流域的自然環境特點、自然資源的優勢及其社會經濟發展狀況,掌握長江流域不同河段開發重點既不同河段綜合治理的對策措施。

  ***2***過程與方法:通過圖文資料分析案例,初步認識研究和規劃流域開發整治的一般過程和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樹立正確的環境觀和科學的發展觀,樹立因地制宜、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3 教學的重難點

  通過對教學目標的分析,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確定本節的教學重難點為:重點:從自然和人文兩方面,分析長江流域開發的地理條件

  難點:通過分析長江流域的綜合開發整治,初步掌握研究和規劃流域開發整治的一般過程和方法

  4 課時安排:2課時

  二、說學情

  本節課主要面向高二學生,這些同學經過了高一一年的學習,學習能力和方法已經基本形成,從知識的角度以分別學完了必修一自然地理和必修二人文地理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儲備,但是綜合分析能力對於大部分同學來說還比較欠缺,需要在授課過程中加以培養。

  三、說教法學法

  1、說教法及選擇依據

  教無定法,應“以學定法”,這是新課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的體現。以此為出發點,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年齡特徵,本節課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小組合作學習:這種方式既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又能培養學生競爭意識,提高參與各種活動的積極性,促進全體學生的共同發展。

  ***2***直觀演示法:利用圖片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3***情境教學法:通過創設符合教學內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舊知識之間聯絡的線索,幫助學生構建當前所要學習的知識。

  ***教師過渡:這是我在本節教學設計時採用的教法選擇及其依據,課堂教學中“教”是一個方面,但教學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學生的學、***

  2 說學法指導

  學是中心,會學是目的。托夫勒有句名言:“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在這樣的時代下,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樹立“學教並重,以學為本”的育人觀,不僅教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方法,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本節課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滲透學法:

  ***1***運用圖表:培養學生從各種地理影象中獲取地理資訊的能力,在地理課中,圖表是最重要的一種知識載體,在圖表上可以獲得很多地理資訊。

  ***2***學會合作探究:通過小組討論、小組活動,培養學生的互動能力,使學生學會合作學習。使學生在探究性學習中,掌握比較,分析綜合等科學的探究方法。

  總之,通過教法選擇和學法指導,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三維目標,在活動中歸納知識,在參與中培養能力,在合作中學會學習。

  ***教師過渡:那麼怎麼把教法選擇和學法指導具體得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出來呢?接下去我將重點說說具體的教學程式安排***

  四、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主要是由匯入新課——講授新課——課堂練習——課堂小結——佈置作業——板書設計幾個環節構成。

  新課程所倡導的理念是提出的教學是否有利於學生去學習,有利於培養學生自主思維、求異思維,是否有利於調動學生自主探究問題的積極性。本節課的匯入環節我主要通過播放視訊,匯入正題。通過播放當前比較走紅的農民歌唱家大衣哥朱之文的個人演唱---滾滾長江東逝水,讓大家思考歌曲中所唱的長江其流域概況是怎樣的,自然過渡到本節新課的學習上。

  教師歸納剛才同學們的介紹,引出流域的概念。對於本節內容的學習我考慮到如果只涉及長江流域的知識相對較簡單並且長江流域的知識本身並不是重點,那麼就應該在學習長江流域時適當補充拓展相關知識並最終形成分析區域概況的一般方法,我的思路是“挖掘一個案例,補充一個案例”。挖掘一個案例是指以長江流域為主線,在學習過程中補充一下河流的水系特徵和水文特徵相關知識以及水能開發的條件、發展航運的條件;補充一個案例是指補充田納西河流域的概況及綜合整治情況,補充案例是為了提高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通過學習長江流域規劃開發的一般過程和方法來探究田納西河流的規劃開發,從而達到突破難點,鞏固知識的目的。

  新課結束後,引導學生進行小結,對學生總結情況進行點評、並強調本節課的重點,迴歸到課堂學習目標,讓學生對照目標,自己檢查本節課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情況。

  最後針對學生課堂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佈置適量課下作業,鞏固本節所學知識。 總之,在整個教學中努力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重視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以靈活的教學形式吸引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從感性認識出發,拓展思維,通過討論解決問題,獲得理性知識。

  以上就是我的說課內容,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二***

  各位評委老師,下午好!我是今天地理科目的**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農業與區域可持續發展——以東北地區為例》。根據新課程理念,我主要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學法、說教學流程幾個環節進行闡述。

  一、說教材

  1.說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節內容為魯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單元第二節的內容。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部門,人類的農業活動和農業發展最能體現地理學科的綜合性、區域性特點,以“農業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為學習課題,是地理學實用價值的最佳體現。東北地區是我國最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同時,近幾年來,東北地區農業也面臨著許多新的問題。因此,東北地區是最符合課標要求的一個區域,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本節教材不是全面分析東北地區在自然、經濟和人文方面的地理特徵,而是注重抓住區域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的主要問題來加以分析論述,抓住區域可持續發展的主題思想,目的是為了講述農業與區域可持續發展。

  本節課依然是採用了案例分析的方法,在鞏固第三章及上節所學知識的基礎上,也為下節“經濟發達地區的可持續發展”的教學提供了思路。

  2 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對教材的分析,鑑於新課程要求的學習和理解,我把本節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能夠根據東北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徵呵呵資源優勢,分析其農業生產結構及農業生產佈局特點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對地北地區地形、氣候等的判讀,培養學生讀圖獲取地理資訊的能力、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並嘗試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對地理資訊進行整理、分析,並把地理資訊運用於地理學習過程,提高學生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探討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方法與途徑,形成人地協調發展的意識,樹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3 教學的重難點

  通過對教學目標的分析,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確定本節的教學重難點為:重點:東北地區的土地資源優勢及其利用保護 東北區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難點:農業區如何發揮資源優勢實現區域的可持續發展

  4 課時安排:2課時

  二、說學情

  本節課主要面向高二學生,這些同學經過了高一一年的學習,學習能力和方法已經基本形成,從知識的角度以分別學完了必修一自然地理和必修二人文地理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儲備,但是綜合分析能力對於大部分同學來說還比較欠缺,需要在授課過程中加以培養。

  三、說教法學法

  1、說教法及選擇依據

  教無定法,應“以學定法”,這是新課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的體現。以此為出發點,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年齡特徵,本節課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小組合作學習:這種方式既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又能培養學生競爭意識,提高參與各種活動的積極性,促進全體學生的共同發展。

  ***2***直觀演示法:利用圖片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3***情境教學法:通過創設符合教學內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舊知識之間聯絡的線索,幫助學生構建當前所要學習的知識。

  ***教師過渡:這是我在本節教學設計時採用的教法選擇及其依據,課堂教學中“教”是一個方面,但教學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學生的學„„***

  2 說學法指導

  學是中心,會學是目的。托夫勒有句名言:“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在這樣的時代下,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樹立“學教並重,以學為本”的育人觀,不僅教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方法,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本節課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滲透學法:

  ***1***運用圖表:培養學生從各種地理影象中獲取地理資訊的能力,在地理課中,圖表是最重要的一種知識載體,在圖表上可以獲得很多地理資訊。

  ***2***學會合作探究:通過小組討論、小組活動,培養學生的互動能力,使學生學會合作學習。使學生在探究性學習中,掌握比較,分析綜合等科學的探究方法。

  總之,通過教法選擇和學法指導,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三維目標,在活動中歸納知識,在參與中培養能力,在合作中學會學習。

  ***教師過渡:那麼怎麼把教法選擇和學法指導具體得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出來呢?接下去我將重點說說具體的教學程式安排***

  四、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主要是由匯入新課——講授新課——課堂練習——課堂小結——佈置作業——板書設計幾個環節構成。

  新課程所倡導的理念是提出的教學是否有利於學生去學習,有利於培養學生自主思維、求異思維,是否有利於調動學生自主探究問題的積極性。本節課的匯入環節我主要通過創設情境,匯入正題。通過播放歌曲《我的家在東北》和相關的景觀圖片,讓學生感性瞭解東北地區農業發展狀況,激發起學習本節課的興趣,自然過渡到本節新課的學習上。

  對於本節第一目東北地區的自然環境,由於學生在初中和高一都有所接觸,所以這部分的教學我打算採用師生互動對話的方式進行。在自由發言的基礎上,由我和學生共同歸納出東北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徵。

  講授“土地資源及其開發”這部分內容時,我以直觀演示法和小組合作法為主要的教學方法。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東北地區耕地面積統計表、“東北地區主要土地型別分佈圖”和“肥沃的黑土”錄影片及北大荒和北大倉的圖片等圖文資料。引導學生根據上述資料,結合已學過的知識,分小組討論,組內總結,達成共識,選代表發言,歸納出東北地區土地資源的主要特點。

  對於東北地區“農業生產和佈局”相關知識學生已經在前面的學習中有所瞭解。這部分以學生自學P92-94圖文資料為主,根據材料和生活實際得出結論,培養學生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

  講授“東北地區農業與區域可持續發展”這部分內容時,可以根據標題把全班學生分成三個小組進行小組討論分析,各組蒐集資料尋找各自負責領域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相應的解決措施,討論結束後,由小組派代表發言,最後我根據三組學生的討論結果,以表格的形式進行歸納總結,加深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領悟。採用這種分組討論的方式,可以調動全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知識的掌握。

  新課結束後,引導學生進行小結,對學生總結情況進行點評、並強調本節課的重點,迴歸到課堂學習目標,讓學生對照目標,自己檢查本節課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情況。

  最後針對學生課堂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佈置適量課下作業,鞏固本節所學知識。 總之,在整個教學中努力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重視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以靈活的教學形式吸引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從感性認識出發,拓展思維,通過討論解決問題,獲得理性知識。

  以上就是我的說課內容,謝謝各位評委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