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平幸福的哲學讀後感

  幸福學作為一門正在成長的學科,從哲學層面上進行反思,建構幸福哲學是可能和必要的。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範文1

  暑假伊始,在網上看到李鎮西校長推薦了周國平先生的《人文精神的哲學思考》和《幸福的哲學》兩本人文講錄集,周國平先生一直都是我喜歡的作家之一,每每讀到他的文字,都能有一種洗滌心靈的靜感。於是毫不猶豫的買了《幸福的哲學》,整個暑假我都沉浸在文字的幸福裡。每讀完一個關於“幸福”的講座,合上書,都讓我思考在這個物慾橫流,心靈極度刺激的時代,如何保持好心靈的安寧和幸福。

  《幸福的哲學》是一本週國平先生根據自己的講座自行整理的講稿。在文中有很多當時的與大學生的現場互動,很有針對性,我想周老師的講座對當時即將拓展自己人生的大學生肯定能注入新鮮的血液,突然對這些學子有了一份豔慕之情。他告訴我們人活著是否能獲得幸福最重要的是看價值觀。也就是說想明白生命裡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次要的。

  首先是生命的快樂,周老師覺得一個人的生存離不開物質世界,但是生命它本身的一些需要,它們的滿足給人帶來的快樂是最大的,而這其實不用很多物質,很多錢。有一些需要,可以說是生命骨子裡的東西,比如健康,享受生命最基本的一個方面是享受健康。是的,現在每每聽到家人身體不適時,就覺得很緊張,也時常聽到有人為了事業過於勞累等等,當然我們很敬佩這樣的工作者,但又覺得有些許的遺憾,更有甚者,不顧自己的身體,紙醉金迷,更是不該了。我特別欣賞托爾斯泰的一句話,他說真正的物質幸福不是金錢,從物質角度來看什麼是幸福,那也不是金錢,是什麼呢?他說對個人來說是健康,對人類來說是和平。

  經歷過許多種快樂的人,到最後會意識到真正的快樂是精神的快樂。周國平先生說了他人生中兩段最快樂的時光。一個是他剛剛進入大學的時候,他突然發現世界上有這麼多漂亮的姑娘。但是礙於時代和他自身的年齡問題,他就只是單純的欣賞。在大學期間,他讀了大量的書,稱這段時期是青春期的閱讀,沒有目的,只是一種飢渴,一種想要和整個世界談戀愛,和人生談戀愛的衝動。他形容翻開一本書時的感覺為豔遇!“豔遇”這兩個字讓我想起自己年輕時在偌大的校園裡總想著能與傾慕的男子不期而遇,那是心底的夢想,是少女的情懷,忐忑而不安,青澀而美好。周國平先生說豔遇的時候是一種精神得到刺激與滿足時的驚喜。這種感覺,每一個深夜閱讀過的人應該都有過的,在你沒去過的地方,有那麼一個人,寫出了你的心聲,或者讓你對生活有了一種新的認識,這種感覺,都可稱之為豔遇。

  他的第二段最快樂的時光是初為人父時。他說,當女兒降臨之後,每一天都是新的,通過這個小小的嬰孩,他對世界有了一個新的認識。這個小生命讓他的生活回到一種動物的最純粹原始的狀態。他喜歡給孩子餵奶,換尿布等等一起瑣碎的事情。他說這是一種,莫大的幸福。甚至戲稱自己是大奶瓶。他以為男性不能懷孕,孕育生命,餵奶,實在是遺憾!讓女人孕育子女是上天對女人的珍愛。在他的孩子會說話之後,他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當孩子的祕書,記錄孩子的說過的話,做過的事。他說,最開始做這件事的時候,只是想在孩子長大後,給孩子一份禮物,讓她看到她是如何成長起來的。這些才是生命中的珍寶。人的記憶是有限的,所以他要用文字記錄下來,他不捨得讓孩子的妙語就這樣白白流逝。多麼細膩的父親,我也已為人母,與孩子的朝夕相處,陪伴著她的成長,有過無奈,有過不耐煩,但正如周老師所言更多的是驚喜,是快樂,這是任何東西都替代不了的。現在很多的大家給我們關於孩子的生命啟迪,如龍應臺先生的《孩子,你慢慢來》,

  《目送》,更有尹健莉老師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都是異曲同工的讓我們去體會生命的快樂。

  周國平老師要求我們若要獲得幸福也要學會閱讀與寫作,閱讀能養心,能養生,還要加上養顏。一個人讀不讀書,你從他的面容就能看出。一個人美不美不只是外在的東西,他有氣質,讀不讀書氣質就是不一樣,從表情、神態、風度都會顯示出來的。許多老學者老得非常美,讓你驚歎人老了還可以這樣光彩照人。我們作為一線的老師更是能夠感同身受,每每聽課之時,欽慕那些淵博之士,在他們背後的故事就是有著讀書的情結,我想每一個人都應該通過閱讀來提升自己的生命品質。閱讀可以惠及子女。作為一名家長,如果你通過閱讀擁有活潑的智力生活和豐富的心靈生活,一定會給子女非常好的影響。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是最主要的環境,父母的素質形成了家庭裡的一種精神氛圍。

  幸福真的是一門哲學,它啟迪的東西實在太多,關於生命的,人生的,教育的,文化的等等,社會生活都與之相關,但幸福不是像我們想的那麼的困難,只是對自己不正確的認知,是自己一直處於迷惘中,而無法定義自己的幸福。感知幸福,樂觀生活,努力做一個幸福的人。

  總之讀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就像德國著名詩人歌德所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高尚的智者對話,讀完此書,我明白了什麼是幸福,同時也感受其實現在自己已經很幸福了,珍惜現在的生活,在家庭生活與事業中發揮自己的能力,周國平老師希望您能再寫出有哲理性的書籍,寧靜我們的心靈。

  範文2

  今年假期我們學校組織老師學習了,周國平老師的《幸福的哲學》在幸福的哲學中,周老師主要談到了作為我們人應該追求什麼精神財富的觀點。這一點很類似於我看的一本《把心安頓好》書的中的核心觀點。面對紛繁的社會的現實,人們更多地被身外的東西所充斥著、迷惑著,被身外的功明,利益所引誘著,盲目地以為掙到更多的金錢和名利,過上奢華的生活就認為是真正的幸福生活。但不知,這種幸福是短佔的、底層的、空虛的。在周老師的眼中,真正的幸福是要主重內在的生活,那就是精神生活,而這種生活可以分為三個方面:智慧、情感、道德。這才是人作為高階動物具有的獨一無二的追求。如果拋棄了這些最高尚的追求,即使外表再炫耀,也很難達到或體驗到高層次的精神追求。

  在《幸福的哲學》中,周老師不止一次地談到了閱讀在精神追求方面的重要的作用。不管你是從事何種職業的人,只要追求智慧、情感、道德,並以此來追求高層次的幸福的話,你必須先要閱讀。因為人類的精神財富是先哲們通過書籍這一載體傳下來的,沒有別的捷徑可走。在談到閱讀時,周老師對國民的閱讀表現得很憂慮,他認為當前中國人的閱讀量少得驚人,並且好多人的閱讀都是通過網路來實現的。可是網路的閱讀中能有真正的精品嗎?無怪乎是些平庸的書籍和無關緊要的資訊。當一個人的空間被這些東西佔有了的時候,只能出現“看著熱鬧、看後無聊”的精神疲軟狀態,根本對人的精神品質起不到積極影響的作用。到底讀哪些書為好呢?周老師說只有閱讀經典,因為經典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精神財富。對一個有真正具有閱讀習慣的人來說,他絕對能通過自己的閱讀歷程尋覓到屬於自己的經典作品。

  在《幸福的哲學》中,周老師在不同的場合都提及了寫日記的好處。寫日記是跟自己的靈魂交流的最好的方式。當一個人的靈魂獨處的時候,它需要調整、反思與和諧,而寫日記恰恰能補充這一點。用文字跟靈魂交流的時候不同於也優於其它任何一種方式。因為在用文字剖析自己的過程中,情感會被再一次激發,良知會被再一次喚醒,靈魂會被再一次審視。這個時候,人追求善良、高貴的本性就會自然地被文字呈現出來。久而久之,在平日裡做事的時候,日記中的那個高貴的靈魂就會出來監督我們,促使我們更好地去憑良知做事。

  《幸福的哲學》,看似是要從哲學的角度給幸福做一個詮釋,其實不然。周老師在講演的過程中是以通俗易懂的語言把自己的所感所思給我們表達了出來,不愧為當代平民化的一位哲學家。我經常給我的學生說,周先生是當代中國最著名的哲學家。周老師的哲學思想能夠影響多長時間,影響多少代人,我不敢預料,但我感覺最起碼他的哲學應該能夠引領當代國人。同樣,我也不敢說閱讀了周老師的著作,我追求到了幸福或者過上了一種與眾不同的生活方式,但我敢肯定地說,自己的生活不再浮躁、煩亂,我較之以前更能準確地認識把握自己,更能懂得平凡日子中蘊含的真正意義所在。

  範文3

  真正的幸福是身體健康,靈魂安寧。為了達到這種狀態,我們需要保護好完整的天性,不要用物質去損壞它。物質的滿足永遠都只是暫時的。

  經歷過許多種快樂的人,到最後會意識到真正的快樂是精神的快樂。周國平先生說了他人生中兩段最快樂的時光。一個是他剛剛進入大學的時候,他突然發現世界上有這麼多漂亮的姑娘。但是礙於時代和他自身的年齡問題,他就只是單純的欣賞。在大學期間,他讀了大量的書,稱這段時期是青春期的閱讀,沒有目的,只是一種飢渴,一種想要和整個世界談戀愛,和人生談戀愛的衝動。他形容翻開一本書時的感覺為豔遇!“豔遇”這兩個字讓我想起鍾立風,想起去現場聽他唱歌的感受,想起他的《像豔遇的一樣憂傷》。周國平先生說豔遇的時候是一種精神得到刺激與滿足時的驚喜。這種感覺,每一個深夜閱讀過的人應該都有過的,在你沒去過的地方,有那麼一個人,寫出了你的心聲,或者讓你對生活有了一種新的認識,這種感覺,都可稱之為豔遇。

  今天沒有爭取到機會告訴周國平先生,我的青春期閱讀可以說是從他的書開始的,一本一本,認真的讀,跟隨著書裡的思想成長。現在雖然不讀他的書了,但我知道,我寫文的風格受他的影響很深。因為有那麼久的時光,每天都在閱讀他的書,感受他的世界。

  他的第二段最快樂的時光是初為人父時。他說,當女兒降臨之後,每一天都是新的,通過這個小小的嬰孩,他對世界有了一個新的認識。這個小生命讓他的生活回到一種動物的最純粹原始的狀態。他喜歡給孩子餵奶,換尿布等等一起瑣碎的事情。他說這是一種,莫大的幸福。甚至戲稱自己是大奶瓶。他以為男性不能懷孕,孕育生命,餵奶,實在是遺憾!讓女人孕育子女是上天對女人的珍愛。說完這段話,響起了掌聲,這掌聲是在做的女同學自發的。他對女性的肯定,對女性智慧的評價,是他書中很大的一部分,熟讀他書的人,都是知道這點的。很少有作家這麼直白這麼誠懇的誇讚女性,寫出女性最寶貴的品質,並且發自內心的欣賞女性。

  在他的孩子會說話之後,他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當孩子的祕書,記錄孩子的說過的話,做過的事。他說,最開始做這件事的時候,只是想在孩子長大後,給孩子一份禮物,讓她看到她是如何成長起來的。這些才是生命中的珍寶。人的記憶是有限的,所以他要用文字記錄下來,他不捨得讓孩子的妙語就這樣白白流逝。

  每個人生來都是簡單的,複雜是後來造成的。在迎來這個小生命,他開始反省美好的人生。在講這段的時候他引用了一位哲學家的話,大意是說,嬰兒是最乾淨的,嬰兒的孕育是為了讓人們看清楚生活的本質,讓生活回到最簡單的狀態,讓生命恢復純粹,而天國是需要懷有嬰孩兒的心的人才能進入的。他說這個小生命讓他重返天國。

  曾經有一個讀者給他寫了一封信,落款是“生命本來沒有名字,你是,我是、、、”後來他用“生命本來沒有名字”這句話做題目寫了一篇文章。這篇文章我有印象。人生來就沒有名字,是純粹的個體,至於隨著年齡增長而帶來的身份,權利,財富,都是社會的堆積物。人不能擺脫社會生活,但我們應該對身外之物保持客觀的態度與一定的距離。

  保持單純很難。有一個說法是動物自己需要多少、需要什麼,動物清楚,因為動物僅僅是要生存。但是人不清楚,人除了生存以外還有很多需要,精神的需要,物質的需要,這裡面就包括了許多假的需要。為了過的幸福,人生需要兩個簡單。物質生活的簡單和人際關係的簡單。假如這個社會裡每個人都能好好的做人,社會就能太平許多。

  作為人,要想幸福,就需要珍惜平凡生活的價值,因為所有的不平凡都要回到平凡。不論取得了多麼大的成就,到最後是否幸福都是需要用平凡生活的好壞來衡量。在這其中,能夠和家人和睦相處是個重大成就。有野心的人把心思都獻給敵人,自然就少了好多時間獻給自己的家人。

  有三樣是幸福的根基:相愛的伴侶,和睦的家庭,知心的朋友。試想想,在外奮鬥回到家中,如果沒有笑聲,該多麼的悲慘。沒有可以交心的朋友,是多麼的孤獨。

  第一點,生命的簡單說的差不多了。接下來講的是第二點,精神的豐富。做人的幸福,是區別於其他生靈的思考的能力。作為高階的生靈,享受老天給予的區別於其他生物的品質。總結了一下人的屬性有三個方面。第一是智力,思考能力。第二是情感,也就是感受力。第三是德,是實踐能力。

  智力,換句話說是自由的頭腦。人要有好奇心,對事物、對世界有了解的興趣,對知識有深切的渴望。還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善於動腦子。在周國平先生眼中,知識分子,不光要有知識,更重要的是思考的習慣,對事物有自己獨立的認識,並且執著的追求知識。他還講到丁肇中先生的故事,說做科學研究,是為了滿足好奇心而不是為了名利。作為一個人,需要對世界、對宇宙感興趣,對我們身邊的所有存在感興趣。而什麼是合格的學生,他說是有快樂學習和自主學習的能力。跟著老師跑的學生不是好學生。離開學校忘記那些公式與解題方法之後剩下的才是最重要的。不要羨慕所謂的專家,專家就是訓練有素的狗。

  在現今社會中,談幸福的工作很難。大部分對工作的要求就是工資多一些,待遇好一些。工作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而快樂最重要的領域就是快樂工作,也就是擁有自己的事業,至少要做的是自己喜歡的事。沒有快樂工作的能力。僅僅想謀生,就不會快樂。他說了一句話,我非常的喜歡“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並且能夠養活自己。和喜歡的人在一起,能夠讓他們也感到幸福。”這兩句話,概括了平凡生活中的幸福真諦。

  第二是情感,一個人要有豐富的內心世界,善於感悟世界的美,這樣才能更大程度上的感受到做人的快樂。一個人內心是豐富還是貧乏,所看到的世界是不同的。有的人只能看到利益,看不到其他。這樣的人不能體會到真正的幸福。要如何使內心豐富呢。周國平先生說,一個方法是通過閱讀來薰陶心靈。豐富內心,讓內心有財富。關於閱讀,他說了三點:一是養成讀書的習慣,讀無用的書,與專業無關。二是選擇書,讀大師的書,第三把大師的書當做閒書。讀的多了,就有一定的沉澱。在讀書的過程中,會有作家說出了自己的心聲的感覺。這是自我發現、自我覺醒、自我豐滿的過程。另外一個方法就是寫作。記日記是為了記錄生活的美好,讓生命有回味的資本。人生最寶貴的財富是經歷,是思考感受。留住感受與思考,生命裡一件重要的事。寫日記在某種程度上是輔助人進行獨立思考的。夜深人靜,獨處。心靈的賬簿,全是收入,沒有支出。寫日記是與自己的對話,通過對話,瞭解自己真實的想法。這樣在生活的時候就能夠更加投入。人有兩個朋友經常被忽略,一個是好書,活在好書中的偉大的朋友。另一個是自我,跟自己交談,發現身上更高的自我。

  第三點,幸福最高點是道德。做好事最快樂。人應有善良高貴的品質。善良讓生命和靈魂都處於應當的狀態。生命與生命之間要有同情心,能夠體會他人的不易,從而愛人。做人是有尊嚴的。而人殘酷起來比任何動物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