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課前預習的能力

  課前預習很重要,因此我們要養成課前預習的好習慣。因為預習可以把新舊知識緊密聯絡起來,學生在獨立解決問題時能發現學習中的重點和難點使學習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介紹閱讀法和回顧法兩種方法。閱讀法注重對新學的知識的理解;回顧法注重對已學知識的複習。

  ***1***閱讀法

  預習開始的時候,首先從頭到尾把課文朗讀一遍或默讀一遍,邊讀邊思考:新課文的基本內容是什麼?是按什麼思路來闡述的?這個思路的道理是什麼?讀過之後懂不懂?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把這些記錄在預習筆記本上。

  這種預習方法,表層目的是對新課文知識的預習,深層目的是以此理出一條檢驗自己學識的水平線。看在獨立學習的情況下,自己能掌握住多少內容。上課的時候,除了聽老師講課外,還要比較一下,自己的理解和老師的講解有哪些差距,這種差距是屬於知識方面的,還是方法上的,找到原因也就找到了補短的目標。

  經過閱讀預習以後仍不能理解的那部分內容,不必強求理解,把它記下來作為聽課的重點。

  ***2***回顧法

  回顧法主要是在預習新課文的時候,要複習鞏固學過的知識,以發現自己掌握知識的薄弱環節。

  本來,已經學過的知識是應該記住的。可是事實上,由於種種原因,學過的知識或者忘記了,或者記不全了,或者記錯了而不自知,從而變成了對新課文理解的“絆腳石”。有的同學感到聽課效果差,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掃除這些“絆腳石”,缺少聽好新課所必備的知識,對課堂上老師講的新課很難立即理解。課堂上某一處卡殼,後面就更聽不懂了。

  通過回憶,查一查不懂的概念在哪一章哪一節中講過,如果還回憶不起來,就找出課本或筆記本認真看看,直到弄懂為止。

  為什麼要這樣?因為,回顧和聽講新課不同,新內容不懂可以擱著,到課堂上聽老師講;而已學過的知識,老師在課堂上是不會講的,如果預習時沒搞懂,就會影響聽課了。

  劉林同學,19歲去美國攻讀博士學位。在總結自己學習經驗、談到在高一期間的一堂化學課時,他說:“那一節課才使我明白,預習要講究方法。”

  原來,劉林考上高中之後,認為暑假可以輕鬆輕鬆,所以一天書也沒看。開學之後,有一次化學課上“離子反應”一節,老師講:“在初中化學裡,我們已經學過了,電解質溶解於水就電離成離子。所以電解質在溶液中的反應,實質上就是離子之間的反應。”

  這兩句話雖然不長,可是一連出現了電解質、電離、離子等概念。劉林一個暑假沒看書,學過的化學課程忘記了許多,對這些概念模糊不清了,感到茫無頭緒,跟不上老師的速度,聽得非常吃力。

  劉林說:“結果,一步落下,步步都跟不上。那節課直弄得我心煩意亂,毫無效果。如果我預習的時候把這三個概念搞明白,不就會很好地聽課了嘛。”

  ★課前預習能力二:預習時間的安排

  預習根據時間可以分為以下三種方法:

  ***1***及時預習

  老師講課前,自學老師要講授的新課。

  ***2***階段預習

  用一個比較完整的時間,把下一階段要講的一章或幾章的新課內容自學一遍。

  ***3***學期預習

  利用假期,自學新學期所講課程的全部內容。

  預習時間一定要安排好。什麼時間採用哪種預習方法,每次預習要花多少時間,這兩個問題不解決好,預習還是不會奏效。

  李明華同學是合肥市第八中學初三學生。他在一次全市初中生學習經驗交流大會上,談到他在預習時間安排問題上遇到的教訓。

  初二那年暑假,李明華聽人說,暑假裡預習一下下學期上的課,開學後那門課肯定能學好。小李試了試,利用暑假看下學期要上的幾何。果然,那學期幾何課程一直在班上領先。

  小李嚐到了甜頭,逢人就講預習的好處。他自己也近乎到了迷信預習的地步。

  初二下學期開學之後,小李拿出了老辦法,集中一切課餘時間來預習新開的物理課,拼命地往前趕。結果打亂了學習計劃,不僅物理課沒學好,還影響了其他課程的學習。甚至連做作業的時間都沒有了。各科學習成績出現下降的趨勢。老師發現之後,幫助小李作了分析。指出用假期預習方法預習幾何取得成功,是因為預習方法和預習時間搭配得當。而開學之後,正常的教學活動已開展起來,每天上午、下午都要上課,各門功課都留有作業,仍然採取集中時間的學期預習方法預習物理,勢必影響整體的學習。所以開學之後使用的預習方法通常都是及時預習。及時預習的突出點是實用性,老師講多少,就預習多少。這樣預習的內容少,花的時間也不宜太多,一般有一兩個小時就夠了。如果時間過長,就適得其反。一是佔用了過多的時間,影響做作業;二是容易疲勞,效果不佳;三是過多的內容,第二天上課還講不到,用途就不太大了。預習時間的安排要注意處理好複習和預習的關係,在有限的時間內,先安排好複習的時間,而將預習安排在所有作業都做完之後進行。

  ★課前預習能力三:學會選擇預習課目

  中學生每年都同時開五六門課到七八門課。如果各門課程同時進行預習,肯定會出現時間不夠、預習質量難以保證的矛盾。因此,預習前必須解決好選擇預習課目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的要點是一定要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對不同的同學並不是所有的課程都需要預習。干政同學是13歲初中畢業考進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的,16歲時以全國第二名的成績考取赴美物理學研究生,後獲理學博士學位。

  干政主要選擇及時預習和學期預習兩種方法。每逢寒暑假,小幹總要考慮一下下學期要上哪些新課,然後選擇一門進行預習。有一年寒假,他選擇預習課目時,發現新開了好幾門課,有《特殊函式》、《量子力學》等等。他聽說這兩門課都很重要,可是寒假時間短,只能選擇一門預習,選擇哪一門呢?小幹思索起來。干政將《特殊函式》和《量子力學》這兩門課程的內容作了比較,發現《特殊函式》內容繁多,必須靠記憶,《量子力學》概念多,主要靠理解。而自己的理解力強,記憶力弱。再看看課表安排,《特殊函式》的課時都排在後半學期。根據自己的經驗,一個學期中前半期學習效率比較高,後半學期一般都是學習時間比較緊,加上面臨考試,各科都要牽扯精力。比較之後,干政決定利用寒假時間預習《特殊函式》。事實證明干政的選擇是正確的。由於提前預習了《特殊函式》並做了部分習題,所以聽課的時候對複雜的推導並不感到難,課後也不需要花費很多時間複習。難點攻破了,不僅《特殊函式》學得較好,學習其他課程的精力和時間也都有了保證。

  ★課前預習能力四:預習語文的方法

  上面說的是預習的一般方法,各門功課都可採用。但是,各門課程都有各自的特點和規律,因而預習方法也不盡相同。若是在預習前就把握住課程特點,那麼預習的效率也就會大大提高。

  我們先講一下語文課應該怎麼樣預習。

  語文課多是由一篇一篇內容上不相關聯的文章組成,它的知識的連續性主要表現在字、詞、句的含義和語法上。語文課的目的,一是學習祖國的語言,二是訓練分析、綜合的思維能力。從這些特點出發,語文課採用及時預習的方法比較好。

  ***1***通讀課文

  課文一定要通讀,而且應該朗讀。朗讀不僅訓練自己的發音,還可以通過語氣的變換,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過好字詞關

  讀課文的時候,把課文中不認識的字、不會解釋的詞、不易理解的句子勾畫出來。書上沒有註解的字詞,可查一查字典、詞典,特別是一些似懂非懂的句子,要搞清楚。比如,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有這樣一句話:“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似乎”是不確定的意思,“確鑿”是非常確實的意思,魯迅先生為什麼要把這兩個詞連在一起用呢?找一找參考書,看看是怎樣解釋的,如果找不到參考書,就用彩筆標畫出來,以便講這部分時注意聽老師是怎麼解釋的。

  ***3***初步分析課文

  瞭解課文的大概意思,識別層次與段落。遇到寫得好的地方或者自己有獨特見解的地方,也可在課文邊作上符號,老師講到此處時就格外注意一下。

  ***4***歸納中心思想

  用筆把歸納的內容記下來。上課的時候,和老師概括的中心思想相對照。

  經過上面四步,找準了自己聽課時的重點、疑點和難點,一篇課文的預習就基本解決了。總之,歸納起來就是一句話:在預習過程中要注意思考。

  ★課前預習能力五:預習數理化的方法

  把數學、物理、化學等課程和語文課進行比較,就會發現數理化有一個共同的也是重要的特點:知識的連續性特別強。所以數理化課程雖然也可以作及時預習,但集中時間作階段預習、學期預習,學習效率會更高一些。

  數理化課程雖然內容不同,但是預習時卻有共同的規律可循。

  ***1***閱讀課文

  這是預習下幾個步驟的基礎。

  ***2***親自推導公式

  數理化課程中有大量的公式,有的課本上有推導過程;有的課本上沒有推導過程,只是把公式的最初形式寫出來,然後說一句,“經推導可得”,就把結果式子寫出來了。無論課本上有無推導過程,學生預習的時候都應當合上書親自把公式推導一遍。書上有推導過程的,可把自己的推導過程和書上的相對照;書上沒有推導過程的,可在課堂上和老師的推導過程相對照。這樣就易於發現自己的推導有沒有出錯的地方。自行推導公式既是自己在獨立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又是在發現自己的知識準備情況。通常,推導不下去或推匯出現錯誤,都是由於自己的知識準備不夠,要麼是學過的忘記了,要麼是有些內容自己還沒有學過,只要設法補上,自己也就進步了。

  ***3***掃除絆腳石

  數理化的知識連續性強,前面的概念不理解,後面的課程就無法學下去。預習的時候發現學過的概念有不明白、不清楚的,一定要在課前搞清楚。

  ***4***彙集定理、定律、公式、常數等

  數理化課程中大量的定理、定律、公式、常數、特定符號等,是學習數理化課程的最重要的內容,是需要深刻理解,牢牢記住的。所以,在預習的時候,無論你做不做預習筆記,都應當把這些內容單獨彙集在一起,每抄錄一遍,則加深一次印象。上課的時候,老師講到這些地方時,應把自己預習時的理解和老師講的相對照,看自己有沒有理解錯的地方。

  ***5***試做練習

  數理化課本上的練習題都是為鞏固所學的知識而出的。預習中可以試做那些習題。之所以說試做,是因為並不強調要做對,而是用來檢驗自己預習的效果。預習效果好,一般書後所附的習題是可以做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