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動態的高效課堂的論文

  高效課堂的本質就是:採用最適合教師和學生的課堂組織形式,把學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課堂教學上來,使學生最大限度的學到知識、提高個體能力。接下來小編為大家分享一下高效課堂的論文,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新課程的實施,需要廣泛的課程資源的支援。課堂教學目標能否順利實現,決定於教師擁有的課程資源是否豐富和適切。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所制定的課程標準強調“以人的發展為本”,認為課堂教學不是簡單的知識學習過程,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展現出的豐富資源更貼近學生的實際,學生多元化的生活資訊、獨特的感悟體驗、奇異的想象等,都是課堂環境中創生的資源,教師要善於捕捉富有生命氣息的教學資源。反思教學行為,營造動態生成的高效課堂。

  一、從學生擁有的生活經驗和資訊中捕捉課程資源

  一切科學知識都來自於生活,因而每位物理教師都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從生活實際出發,引出物理問題。例如在進行“動能與勢能轉化”教學時,老師設計瞭如下題目:某同學將一浸溼水的籃球從不同高度自由落下後,地面上留下了大小不同的印跡,那麼哪個印跡是球從較高的地方下落留下的?為什麼?學生藉助自己平時打籃球的生活經驗,知道高處的球落下撞地後變形大,在地面上的印跡也大,由此,迅速得出了答案,並且將能量轉化關係也分析得非常透徹。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有善於把學生已經掌握的各種經驗、資訊作為課程資源加以利用,才能使教學更加貼近學生的興趣和需求。

  合作學習也是一種課程資源。例如在探究浮力大小是否與物體浸入液體的深度有關時,一部分學生根據生活經驗認為浮力與液體的深度有關,另一部分學生卻認為浮力與液體的深度無關,雙方爭論激烈。此時,教師可抓住有利時機,安排合作學習,要求兩方學生分別設計方案證明本組觀點是合理的,然後根據方案進行實驗,最後得出一個較為合理完整的結論來。同學們在這種民主、互動、合作的環境下既能提高各種能力,又能學會尊重、理解、合作,形成了良好的品質。

  二、從學生的提問中捕捉課程資源

  新課程的教學是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為出發點的。課堂上學生的提問正反映了學生的關注點,教師抓住這些“問題”加以引導,往往能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參與課堂討論的積極性,從而引發學生提出更深、更廣的問題。例如在探究透鏡成像規律的教學過程中,有些學生在用凸透鏡觀察課本上的字和站在講臺上的老師後,馬上提出問題:“用同一個凸透鏡看遠處的人和近處的字為什麼不同?”教師抓住學生此時的關注點,就可順勢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發揮想象力,設計出合理的實驗,通過自己的論證和判斷得出正確結論。同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有意識地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多觀察多對比,從而提出問題。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抓住“學生提出的問題”這一課程資源加以利用,引導學生圍繞問題大膽發表見解,既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創新思維,又給了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達到學習知識、提高能力、培養綜合素質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