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小學美術教學心得體會

  加強生活實際與小學美術教學的聯絡,從生活實際中選擇一些有利於美術教學的人與事,有利於提高小學生對美術學習的關注度。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你參考!

  篇1

  一、讓學生想畫,激發創造慾望。

  要想讓美術活動開展得生動、活潑而有效,首先要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有一種渴望去表現的情感,有一種想畫的衝動。

  1、展示優秀的同齡學生美術作品,激發創造意識。

  在美術活動中,我收集了許多優秀的學生作品,利用這些來激勵學生。那一幅幅生動的美術作品,雖不是十分完美的藝術品,然而在與他們同齡學生的眼裡,這就是美,美的感受會使他們從心底萌發出也想試一試的念頭,甚至是想超越的願望。

  2、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美術的內容在身邊隨處可見,訓練中我根據不同的內容或採用學生講自己的故事、或實物投影或用電教手段烘托氣氛,創設情境,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產生強烈的創作激情。此外,安排些有意外效果的作業,有意識地多鼓勵、表揚,都是使他們學習興趣濃厚並能長期保持下去的好方法。

  二、讓學生敢畫,勇於表現自我個性。

  對學生來說.美術創作有著一定的難度。傳統的以臨摹為主的教學方式嚴重束縛學生的創造意識,繪畫中的勇於表現自我,從某種意義方法上說就是一種成功。因此,教師要設法消除學生的膽怯心理,幫助他們增強創作的勇氣與自信心。在教學中注意激發和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的進行學習和探索,培養勇於探索的精神、大膽創造的精神。教師在教學中還要注意發揮成功的激勵作用。

  1、提倡標新立異,鼓勵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學生創作中,教師要善於發現每個學生各自的才能,引導他們把創新的意識表現在紙上;課堂教學中,我經常喜歡提問學生,及時瞭解他們的構思想法,引導他們將之表現在創作中。評價時,儘量地在學生作品中找閃光點,加以表揚,使他們有一種成功感。切不可以用成人的眼光去判別一張畫的優劣,以免使學生的心理上產生陰影,形成繪畫障礙。

  2、必要的技法訓練,強調基礎知識。

  在繪畫的過程中,決不能毫無目的地放任學生自由發展。那樣會使他們盲目地在原有基礎重複不前。講授必要的技法,如畫面的安排、人物的動作、物品的特徵表現等美術基礎造型知識是不可忽視。學生只有掌握一定的技法手段,才能初步體驗到創造成功的快樂,而且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從而放膽去畫,去表現自我個性。

  三、讓學生會畫,體驗創作成功的樂趣。

  在繪畫活動中,學生只是表現出想畫、敢畫,還是遠遠不夠的,因為這些還不是創作的最終目的。因此,教師要加以正確的引導,幫助他們實現創作成功的目標。

  1、觀察力的培養

  觀察在繪畫中是極為重要的,沒有它作為畫畫的基礎,就談不上藝術的表現。生活中的人、事、物都可作為觀察物件。而明確的觀察任務、正確的觀察方法、良好的觀察習慣等都能逐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在觀察寫生的過程中,不斷積累素材,儲存了大量的形象,為創作活動出成效奠定了基礎。

  2、啟發富於想象的構想

  愛好想象是學生的天性。教學中,我常常提出問題並給學生思考想象的空間,啟發加強想象的豐富性,集中想象的方向性;或用形象的語言描述,激發他們的表象形成;或用可視的形象資料及聯絡學習、生活中的具體活動進行直觀式的啟發,幫助他們拓寬思路,提高畫面的生動程度。

  總而言之,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不斷地總結經驗,學會運用更多、更好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想畫、敢畫、會畫,並且保持他們繪畫中的天真、質樸、充滿趣味想象的藝術風格,提高學生繪畫的質量。

  篇2

  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狀態,包括他們的學習興趣、積極性、注意力和思維方式,言行能力與質量,發表的意見、建議、觀點,提出的問題與爭論,乃至錯誤的回答等等,無論是以言語還是以行為、情感方式的表達,都是教學過程中的生成性資源。由此可見,教學可利用資源的範圍是非常廣闊的。在時刻運動變化著的課堂中,教師應尊重每一個學生在對話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抓住轉瞬即逝的生成性資源,為學生開闢課堂上的“動感地帶”,使學生的課堂煥發出奪目的光彩,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在教學《手形的聯想》時,我要求學生畫畫自己的手,我試圖引導學生藉助自己的想象,增加必要的形象造型,使手更加的生動、神祕。看著學生,把手壓在繪畫紙上,呆板的描繪著自己手的輪廓,我在一旁不禁替他們著急,不時提醒他們:手指可以靈活的運動,造型可以千姿百態,但是收效甚微。突然一位平時特別愛表演的同學提出:“老師,我們可以表演嗎?”表演手勢?我楞了一下,隨即一想,這個建議不錯,讓學生們藉助表演手勢,充實手的造型,昇華手的生命,何樂而不為呢?一聽表演,同學們來了興趣,於是各小組很快進入了合作學習的狀態,每個同學都投入到了愉快的表演中,他們一邊表演一邊揣摩生活中的物象,一邊演一邊修改討論,好不熱鬧!學生在幻燈機上表演手影遊戲,同學們覺得很新奇、很好玩,都爭著上來演示。通過遊戲,一隻只可愛的小動物、一個個有趣的頭像魔術般地展現在我們的面前,整個教室沸騰了。沸騰的場面讓學生更深刻地感受到了手的神奇、藝術的魅力,以及演示的美。

  無法預約的精彩應是教育智慧的結晶,是神來之筆,而不是刻意追求的結果。學生作為教育物件,是最寶貴的教育資源。學生的既有經驗、智慧、知識和學習的內在潛力,都可以為教學所用,而且有越用越多、越用越豐富的特點。當你在課堂上為某個知識重點、難點一籌莫展時,如果能夠巧借學生自發吹來的“東風”,勢必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堂課我緊緊的抓住了學生送來的“及時雨”,才使得課堂上思維的火花競相噴射。在同學的啟發下,自己突有所感,忽有所悟,巧妙應對且將教學繼續下去,並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真可謂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在教學過程中,開發和利用有效價值的動態生成性資源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也是稍縱即逝的。新課程改革呼喚“動態生成”的課堂,只有寬鬆、自由、開放、生成的課堂才是“動態”的課堂。所以從現在開始,讓我們的教案“活”起來,讓我們的課堂“動”起來,讓我們的孩子“發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