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前複習數學的方法

  在高考來臨之前,我們要怎樣做好數學的複習呢?下面是小編網路整理的以供大家學習。

  ***一***

  ***一***最後衝刺要靠做“存題”

  在東莞中學數學老師吳強看來,數學學科的最後衝刺無非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紮實學科基礎,另一個則是彌補學生自己的薄弱環節。”要解決這兩個問題,就是要靠“做存題”。所謂的“存題”,就是現有的、以前做過的題目。

  吳強還建議,數學的複習資料裡有一些歸納知識點和知識結構的資料,考生可以重新翻看這些資料,把過去的知識點進行重新梳理和“溫故”,這也是衝刺階段可以做的。

  ***二***錯題重做

  臨近考試,要重拾做錯的題,特別是大型考試中出錯的題,通過迴歸教材,分析出錯的原因,從出錯的根源上解決問題。錯題重做是查漏補缺的很好途徑,這樣做可以花較少的時間,解決較多的問題。

  ***三***迴歸課本

  結合考綱考點,採取對賬的方式,做到點點過關,單元過關。對每一單元的常用方法和主要題型等,要做到心中有數;結合錯題重做,儘可能從課本知識上找到出錯的原因,並解決問題;結合題型創新,從預防冷點突爆、實施題型改進出發回歸課本。

  ***四***適當“讀題”

  讀題的任務就是要理清解題思路,明確解題步驟,分析最佳解題切入點。讀題強調解讀結合,邊“解”邊“讀”,以“解”為主。“解”的目的是為了加深印象:“讀”就是將已經熟練了的部分跳過去,單刀直入,解決最關鍵的環節,收到省時、高效的效果。

  ***五***基礎訓練

  客觀題指選擇題和填空題。最後衝刺階段的訓練以客觀題和前三個解答題為主,其訓練內容應包括以下方面:基礎知識和基本運算;解選擇題填空題的策略;傳統知識板塊的保溫;對知識網路交會點處的“小題大做”。

  建議:考生心理調適更重要

  對考生而言,考試能力方面的準備已基本結束,實力想有大提高也幾乎不太可能,剩下來更重要的是心理調適——這是絕大部分接受採訪的老師們的共識。

  家長也同樣需要心理調整,老師幾乎都不約而同地提到家長也要“放輕鬆”。吳宗志說,家長切忌再給孩子增加壓力。而吳強則建議家長,最近就不要在孩子面前提“考試目標”、“心水高校”等,以免增加考生的緊張程度。

  ***二***

  在最後的複習階段,考生要回歸課本,理清數學的知識主線,透徹地掌握知識結構,熟記數學概念、公理、定理、性質、法則、公式,要做透課本中的典型例題和習題,用聯絡的觀點研究課本上的變式題,雖然這一屆學生是非課改的“末代考生”,但考生不必過於擔心,活學活用,相信自己能考好。

  1、迴歸課本

  這段時間,學生可以根據個人情況看課本,尤其是教材裡B組題要多看。根據多年經驗,往年高考中的一些大題都是由這些題演變而來的。

  迴歸課本並不是死讀書,而是針對《考試大綱》上所要求的,哪些知識點已經掌握,哪些知識點掌握得不牢固,哪些還沒有掌握,一定要心中有數。迅速、準確、有效地查出所缺內容,並及時補上。該記的公式、定義、特殊的結論,決不偷懶,一定記好。

  對基礎知識及老師講授的知識,要從源頭上搞清楚來龍去脈,只有理解了知識,內化了知識,在新的情境下才能被啟用,頭腦中儲備這樣的知識越多,解決問題時才能做到左右逢源,達到以不變應萬變的效果。

  縱觀這麼多年的解析幾何,所考內容基本上是曲線的定義、軌跡的方程、直線與曲線的綜合、韋達定理、函式的最值、特殊的結論。每一步所用知識點都是平時做過許多遍的,只是缺乏臨場的冷靜,不敢做,導致計算不出甚至沒有思路。

  2、解題要快、準、規範

  現階段,我們不主張學生採用題海戰術,但數學這個科目又比較特殊,三天不做題,就會生疏。從各科目比較來看,數學是最容易眼高手低,尤其是不少題看著似乎都知道咋做,但真正做起來,卻理不清頭緒。

  剩下這段時間,學生們每週都要做兩套題,做題時間最好是在下午3:00~5:00,因為高考時,數學考試是這個時間段。做題時,學生爭取做到做題快、答案准、答題規範。優秀的學生要對自己嚴要求,爭取在100~110分鐘內把題做完,選擇題該估算的估算,該檢驗的檢驗,該猜想的猜想。而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要學會大題小做,適當放棄,對於一題多問的題,尤其是後兩道大題,不妨試著做一問,過於難的,乾脆放棄,把這部分時間放在自己會做的題上,提高正確率。

  另外,這段時間,考生一定要把平時的模擬題再溫習一下,尤其是平時的錯題,一定要仔細研究,爭取不再犯類似的錯誤。

  3、勤于思考

  拔尖學生反應快的原因之一,就是大腦中儲存了許多定理之外的基本問題,從定理引申出來或從難題中提取出來的基本問題,這種問題我們稱為“思維模組”。“思維模組”的作用就是,遇到具體的問題,其儲存的資訊就容易被調動起來,以達到分解問題或解決問題的目的,從而大化小、難化易。儘管高考追求“以能力立意”、“多考一點理解,少考一點記憶”、“多考一點想,少考一點算”,但落實到學生身上,恰恰需要加強記憶,熟記常用知識點,熟記“思維模組”,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構建成知識網路,儘量使常用知識達到數學教育專家齊智華所要求的“知識的傻瓜化”。

  找準方向,力爭高考時不留遺憾,或將遺憾減少到最小就是你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