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現代文閱讀理解的答題技巧及模式

  現代文的一般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說明,抓住這些規律便能舉一反三。下面小編整理的閱讀題答題技巧,供大家參考,希望大家能夠有所收穫!
 

  現代文閱讀題的答題模式技巧:

  一、 概括題:

  ***一***、概括文章內容題:按敘述的基本要素***行為、經歷***或小說情節或人物言行或作者的情感變化,篩選材料,組合回答。

  概括的操作思路是:

  1、依據中心句進行概述總括。一篇文章內容的具體化,通常表現為圍繞某個中心展開敘述、議論或說明,因此,抓住了中心句,它就把握了具體的要旨。

  2、通過提煉要點,關鍵詞句進行概述總括。有的文章中,很難找到提示具體內容要旨的中心句,那就需要把有關的要點提煉出來。


閱讀理解答題技巧

  3、通過辨認相關性進行概述總括。任何一篇文章的具體內容,都是由區域性構成的一個整體,從區域性之間的關係入手,即辨認語句之間或語段之間的相關性,是進行概述總括的重要途徑。例如朱自清的《春》,全文共有10個自然段,除了①②自然段為“盼春”,⑧⑨⑩自然段為“送春”,③至⑦自然段為“繪春”。為什麼說③至⑦自然段為“繪春”呢?③自然段寫春草,④自然段寫春花,⑤自然段寫春風,⑥自然段寫春雨,⑦自然段為寫迎春。將其統而攝之,我們不難發現作者從各個側面描寫著春天,所以我們可以將③至⑦自然段內容概括為“繪春”。

  4、通過牽頭接尾進行概述總括。牽頭,就是抓住具體內容的起始;接尾,就是連線具體內容的終結。通過牽頭接尾進行概述總括,其內容的要旨就浮出水面了。請看魏巍《我的教師》第10段。對這段文字的內容概述總括,我們可以把它的第一句話和最後一句話連線起來,其內容要旨就概括出來了。它的內容要旨是:慈愛、偉大、公正的蔡老師在那時佔據了“我”的心靈。

  5若問某一文段大意: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如無中心句***歸納段意:本段***概括或具體***寫了“誰——幹什麼”。***或“什麼——怎麼樣”***

  ***二***歸納中心意思題:

  1、歸納中心意思的方法

  ⑴抓題目。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題目總能或顯或隱地傳達出文章的主題。《白楊禮讚》

  ⑵抓住文中材料直接告訴讀者中心意思的句子。例如《一面》

  ⑶抓住文章的開頭、結尾段中的提示中心意思的點題句,關鍵句,一般都是抒情、議論句。例如《誰是最可愛的人》、《驛路梨花》

  ⑷通過結構分析歸納中心意思。把文章的各部分的大意連貫起來,加以綜合概括,然後指出作者藉以表達的思想、感情、態度。例如《荔枝蜜》

  ⑸從時代背景入手,好的文章都有時代的烙印,分析作者的寫作背景。例如《風箏》

  2、概括記敘文的中心有一套常用的格式:

  本文記敘了***描寫了***……的故事***事蹟、經過、事件、景物***,表現了***反映了、歌頌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實質***, 抒發了作者的 ……的感情。

  ***三***問文章結構題:

  1、問文章、段落的結構形式:

  注意總分式***A總分、B分總、C總分總***;層進式;並列式;對比式。

  2、問文章線索:注意那些在文中多次出現的字眼。

  3、問文章的順序:

  ***1***記敘文的順序:要求我們掌握順敘、倒敘和插敘三種順序方法。

  ***2***說明文順序:

  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現象——本質、原因——結果、整體——部分、概括——具體、特點——用途、主——次、總——分***

  4、問文章的層次:分析結構層次,一般有以下幾種方法:

  以寫事為主的文章: 1.按事情發生發展的先後時間分析; 2.按事情發生發展的地點轉換分析;

  以寫人為主的文章: 1.按人物成長的階段分析; 2.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點分析;

  以寫景狀物為主的文章: 1.按人物觀察景物的觀察點的變化,即空間變化分析;

  5、問文章的詳略:記敘文在選擇和使用材料時要有主有次,有詳有略。詳寫略寫是指文章材料的處理。我們寫文章,在題目確定之後,就要圍繞題目確定的中心思想去選擇作文材料,然後把這些材料進行詳略處理,使之各得其所,各盡其材。文章寫得好不好,很大程度決定於材料處理安排得好不好。材料處理得當,是指在結構上合理安排,分量上有重有輕,篇幅上有詳有略。

  詳細寫,充分運用的材料,必須與文章中心思想緊密關聯,可以明確地、充分地突出中心思想,這些材料寫得詳盡、具體、生動,就能加深讀者對文章的印象,併為之折服。閱讀記敘文必須弄清文章詳寫什麼,略寫什麼,並從中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把握文章的重點和中心。

  二、理解、品味詞句題

  1、注音、解釋題:“積累運用”部分一般考查字詞的注音、解釋,成語和名言警句的背記運用,此類題目要求平時要多積累字詞和點滴知識,對於確實未見過的陌生詞語可結合語境***上下文***揣摩分析。

  2、問指示代詞“這、那”所指內容:多從代詞前面文字中找答案。

  3、問某詞能否去掉,或者調換另一詞題型解題模式:

  A、 回答可以還是不可以;***一般情況不可以,特別是書上的原文時***。

  B、 解釋詞義,比較兩個詞含義上的差別,並結合句子分析為何要用該詞***強調突出了或限制說明了或修飾限制了+句子具體表達效果,哪個表達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現某物某特點***

  C、 不用或調換後,語境有何變化***不用,不能體現語言的準確、嚴密、生動、形象或與事實不符或太絕對,用了,體現語言的準確、生動、形象或嚴密。***

  4、品味詞語:

  A、 分析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等,若沒有,則不寫這一點。

  B、表面意義***表面上的意思***和表達效果***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特點***

  C、深層含義***聯絡上下文、主題、作者意圖,蘊涵有什麼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揚了/讚美了/歌頌了或批判了/諷刺了/否定了/反駁了,或者給了我們。。。。。。。的印象、啟示,道理等。

  5、 問文中的關鍵詞語、句子的位置能否調換:

  A、 能否

  B、 詞語:分別解釋兩個詞,句子:簡單概括這兩段或兩部分的內容

  C、 詞語:為何這樣安排先後順序***強調其中一個或與前文順序一致或符合搭配習慣,內在的順序***

  句子:指出這兩句有什麼關係,所以不能調換***若是說明文則看是時間順序或空間順序或邏輯順序;若是其他文體則看是並列式或層進式或總分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