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學期第二次月考語文真題及答案

  高三的語文學習會越來越緊張,這時要抓緊時間去複習好自己的語文,儘可能地提高高考的語文成績。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關於歷年高三上學期月考語文真題及參考答案,歡迎大家參閱。

  高三上學期第二次月考語文真題 第Ⅰ卷***閱讀題共70分***

  甲 必考題

  一、現代文閱讀***9分,毎小題 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①同其它林木相比,竹子頗有一些獨特之處,如虛心、有節、清拔凌雲、不畏霜雪、隨處而安等等。這些特點,很自然地與歷史上某些審美趣味、倫理道德意識發生契合,進而被引入社會倫理美學範疇,成為君子賢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並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不僅春風得意的封建寵兒常常以竹來互相吹捧或以竹自詡,那些落泊荒野的書生和隱居“南山”、待價而沽的名士,也普遍寓情於竹、引竹自況。在這種獨特的文化氛圍中,有關竹子的詩詞歌賦層出不窮,畫竹成為中國繪畫藝術中一個重要門類,封建士大夫在私園、庭院中種竹養竹以助風雅,亦成為普遍風氣。

  ②最早賦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會倫理範疇的,恐怕要算《禮記》了,《禮記?祀器》中說:“……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魏晉時期政治局勢反覆無常,文人士子意氣消沉,以阮籍、嵇康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為逃避現實,不與當權者合作,遁隱竹林,借竹之高標、清姿佐己之風流,在當時社會引起很大震動,對後代封建文人的行止也產生了莫大影響,可以說,敬竹崇竹、寓情於竹、引竹自況,竹林七賢乃是“始作俑者”。自此以後,中國的文人士大夫便與竹子結下了不解之緣。晉室東渡之後,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麗的山水將他們從對現實的迷惘、懣悶中解脫出來,他們縱情山水、遠離塵囂,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廣袤的竹林正是他們託身、浪跡之所,竹子清麗俊逸、挺拔凌雲的姿質令風流名士們沉醉痴迷。一時間,聞有好竹即遠涉造訪而不通名姓者有之,種竹十頃棲居林中者有之,對竹嘯吟終日不輟者亦有之,王徽之、張肩廌***zhì***、翟莊、袁粲等,是其中風流最著者;王徽之乃至聲稱:不可一日無此君!這一時期,文人雅士賦竹、贊竹,為竹作譜,蔚成風氣,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專譜——戴凱之《竹譜》正是在這種風氣下以韻文的形式誕生的。

  ③但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文人士大夫所賦予竹的,是“清風瘦骨”、“超然脫俗”的魏晉風度,儘管對竹的“高節”、“堅貞”也偶有提及,但更多的是對竹的自然風采的禮讚,表現了這一時期文人士大夫對大自然的崇敬和嚮往。作為一種社會風範的竹,在這一時期尚未產生以及被普遍接受。及至中唐以後,儘管竹子作為一種自然的靈物,其天姿秀色仍被普遍欣賞,但它的某些特點如虛心、有節、根固、頂風傲雪、四時不改柯易葉等等開始被強調並引入社會倫理範疇,最終演化成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識中有德行的君子賢人的化身。這明顯地反映在中晚唐時期的文學作品之中,白居易在《養竹記》一文裡首次總結出竹的“本固”、“性直”、“心空”、“節貞”等高尚情操,將竹比作賢人君子;劉巖夫在《植竹記》裡則更將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欽慕的“剛”、“柔”、“忠”、“義”、“謙”、“賢”、“德”等等品格賦予竹子;此外,“親慈子孝”、“尊敬長者”等倫理規範也或先或後賦予了慈竹***子母竹***和筇竹***扶老竹***。從此,竹子在中國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體系中確立了不可動搖的地位,並通過種竹養竹、詠竹畫竹等等追求風流雅緻的行徑,一代一代傳承並不斷豐富和發展。

  ***節選自《漢字趣編》之十二***

  1.下列有關“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竹子成為君子賢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是因為它外在的某些獨特之處與這些君子賢人的某些審美趣味、倫理道德意識有契合之處。

  B.《禮記?祀器》中說的“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是古代典籍中賦予竹以人的品格,把竹子引入社會倫理範疇的文字記載。

  C.戴凱之的《竹譜》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專譜,也是文人雅士賦竹、贊竹,竹文化發展到高峰時期以韻文形式誕生的竹譜專著。

  D.魏晉南北朝時期,文人士大夫所賦予竹的是“清風瘦骨”、“超然脫俗”的魏晉風度,表現出了文人士大夫對大自然的崇敬和嚮往。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魏晉時期以阮籍、嵇康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遁隱竹林,借竹之高標、清姿佐己之風流,是為了逃避現實,不與當權者合作。

  B.王徽之、袁粲等人縱情山水、遠離塵囂,以廣袤的竹林為託身、浪跡之所,是竹子清麗俊逸、挺拔凌雲的姿質令他們沉醉痴迷。

  C.作為一種社會風範的竹,其虛心、有節、根固、頂風傲雪、四時不改柯易葉等特點被強調並引入社會倫理範疇,是中唐以後的事。

  D.白居易《養竹記》總結出竹的高尚情操,劉巖夫《植竹記》將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欽慕的品格賦予竹子,使竹文化更具內涵。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內容的一項是*** ***

  A.從春風得意的封建寵兒到那些落泊荒野的書生和隱居“南山”、待價而沽的名士寓情於竹、引竹自況來看,愛竹源於他們的性格。

  B.“竹林七賢”敬竹崇竹、寓情於竹、引竹自況,對後代封建文人產生了莫大影響,中國的文人士大夫與竹子結下不解之緣與之有關。

  C.竹子最終演化成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識中有德行的君子賢人的化身,並反映在文學作品中,有一個由外表到內在的轉化過程。

  D.將“親慈子孝”、“尊敬長者”等倫理規範賦予了慈竹和筇竹,表明竹子在中國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體系中已確立了牢固的地位。

  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報燕王書

  望諸君***即樂毅***乃使人獻書報燕王曰:“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順左右之心,恐抵斧質之罪,以傷先王之明,而又害於足下之義,故遁逃奔趙。今王使使者數之罪,臣恐侍御者之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倖臣之理,又不白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故敢以書對。

  “臣聞賢聖之君,不以祿私其親,其功多者賞之;不以官隨其愛,其能當者處之。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論行而結交者,立名之士也。臣以所學者觀之,先王之舉錯,有高世之心,故假節於魏,而以身得察於燕。先王過舉,擢之乎賓客之中,使臣為亞卿。先王命之曰:‘我有積怨深怒於齊,不量輕弱,而欲以齊為事。’臣曰:‘夫齊,霸國之餘教而驟勝之遺事也,閒於甲兵,習於戰攻。王若欲伐之,則必舉天下而圖之。舉天下而圖之,莫徑結於趙矣。約楚、趙、宋盡力,四國攻之,齊可大破也。’先王曰:‘善!’臣乃口受令,具符節,南使臣於趙。顧反命,起兵隨而攻齊,大勝之。輕卒銳兵,長驅至國。齊王逃遁走莒,僅以身免。珠玉財寶車甲珍器盡收入燕。自五伯以來,功未有及先王者也。先王以為愜其志,以臣為不頓命,故裂地而封之,使之得比乎小國諸侯。臣不佞,自以為奉令承教,可以幸無罪矣,故受命而弗辭。

  “臣聞賢明之君,功立而不廢,故著於《春秋》;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毀,故稱於後世。若先王之報怨雪恥,夷萬乘之強國,收八百歲之蓄積,及至棄群臣之日,遺令詔後嗣之餘義。臣聞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終。昔者伍子胥說聽乎闔閭,故吳王遠跡至於郢;夫差弗是也,賜之鴟夷而浮之江。故吳王不寐先論之可以立功,故沉子胥而弗悔;子胥不蚤見主之不同量,故入江而不改。

  “夫免身全功以明先王之跡者,臣之上計也。離毀辱之非,墮先王之名者,臣之所大恐也。臨不測之罪,以幸為利者,義之所不敢出也。

  “臣聞古之君子,交絕不出惡聲;忠臣之去也,不潔其名。臣雖不佞,數奉教於君子矣。恐侍御者之親左右之說,而不察疏遠之行。故敢以書報,唯君之留意焉。”

  ***節選自《古文觀止·報燕王書》***

  4.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望諸君乃使人獻書報燕王曰 報:回覆

  B.不以官隨其愛 愛:喜歡的人

  C.擢之乎賓客之中 擢:提拔

  D.故吳王不寐先論之可以立功 寐:睡覺

  5.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故察能而授官者 人不知而不慍

  B.臣恐侍御者之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倖臣之理 亦猶今之視昔

  C.不以官隨其愛,其能當者處之 其若是,孰能御之

  D.昔者伍子胥說聽乎闔閭 其孰能譏之乎?

  6.下列對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樂毅怕惠王身邊的人不瞭解先王之所以容留臣下的道理,就寫了這封信,書信詞真情切,富有感染力。

  B.樂毅認為聖明國君是“功立而不廢”,而“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毀”,含蓄表達對賢聖之君及“蚤知之士”的景仰,實則含蓄批評燕惠王。

  C.樂毅得燕昭王之恩遇,但卻不為燕惠王所賞識。惠王取代其兵權,還有加害責難之意,故樂毅憤而奔趙,欲說趙伐燕。

  D.本文鋪張排比,氣勢不凡,同時也運用對偶修辭,闡釋了君臣正道、用人原則、功名俸祿等原則問題,可謂遣辭精當婉曲,柔中帶剛。

  7.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閒於甲兵,習於戰攻。王若欲伐之,則必舉天下而圖之。***5分***

  譯文:

  ***2***臣聞古之君子,交絕不出惡聲;忠臣之去也,不潔其名。***5分***

  譯文: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8-9題。

  度浮橋①至南臺

  陸 遊

  客中多病廢登臨,聞說南臺試一尋。

  九軌②徐行怒濤上,千艘橫系大江心。

  寺樓鐘鼓催昏曉,墟落雲煙自古今。

  白髮未除豪氣在,醉吹橫笛坐榕陰。

  [注]①浮橋:今福州閩江舊大橋,宋時由船隻連成的浮橋。

  ②九軌:軌,車子兩輪之間的距離,意指浮橋橋面寬廣。

  8.頷聯寫出了浮橋什麼特點?作者是如何寫出浮橋的特點的?***5分***

  9.頸聯和尾聯的感情基調有什麼不同?請結合具體內容簡要賞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

  10.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莊子?逍遙遊》中以“朝菌”和“蟪蛄”為例來說明“小年”一詞的兩句:“ , 。”

  ***2***李白《蜀道難》中“ , ”兩句寫山勢高險,即便是善飛的黃鶴、輕捷的猿猴都很難越過。

  ***3***在《赤壁賦》中,蘇軾用“ , ”兩句概括了曹操的軍隊在攻破荊州後順流而下的軍容之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