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讀書的成語精選

  一個人成功與否,要看他業餘時間在做什麼,他有沒有閱讀的習慣,有沒有學習和研究的興趣。今天小編要與大家分享的是:關於讀書的成語。具體內容如下,歡迎閱讀!

  關於讀書的成語:

  八百孤寒 :八百,形容很多;孤寒,指貧寒的讀書人。形容人數眾多,處境貧寒的讀書人。也比喻貧寒之士失去依靠。

  【出處】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好放孤寒》:“八百孤寒齊下淚,一時南望李崖州。”

  白麵儒冠 :猶白面書生。指只知讀書,閱歷少,見識淺的讀書人。有時含貶義。亦泛指讀書人。

  【出處】清·龔自珍《己亥雜詩》之八四:“白麵儒冠已問津,生涯只羨五侯賓。蕭蕭黃葉空村畔,可有攤書閉戶人?”

  白麵儒生: 猶白面書生。指只知讀書,閱歷少,見識淺的讀書人。有時含貶義。亦泛指讀書人。

  【出處】《資治通鑑·晉孝武帝太元十二年》:“溫詳之徒,皆白麵儒生,烏合為群,徒恃長河以自固;若大軍濟河,必望旗震壞,不待戰也。”

  白面書郎: 猶白面書生。指只知讀書,閱歷少,見識淺的讀書人。有時含貶義。亦泛指讀書人。

  【出處】唐·白居易《重過祕書舊房因題長句》:“昔為白面書郎去,今作蒼顏贊善來。”

  白面書生 :指缺乏閱歷經驗的讀書人。也指面孔白淨的讀書人。

  【出處】《宋書·沈慶之傳》:“陛下今欲伐國,而與白面書生輩謀之,事何由濟。”

  閉戶讀書: 關著門在家裡埋頭讀書。

  【出處】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第八》第三卷:“蓋須切磋起明也。見閉戶讀書,師心自是。”

  閉門讀書 :關起門來在家裡讀書。原意是獨自學習,而不與別人切磋。後也用以形容專心埋頭苦讀。

  【出處】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蓋須切磋相起明也。見閉門讀書,師心自是。稠人廣坐,謬誤差失者多矣。”

  博覽群書: 博,廣泛。廣泛地閱讀各種書。形容讀書很多。

  【出處】《周書·庾信傳》:“庾信,字子山,南陽新野人也。……幼而俊邁,聰敏絕倫,博覽群書,尤善《春秋左氏傳》。”

  博覽五車: 指讀書多,學識淵博。

  【出處】《初刻拍案驚奇》卷十:“真個是:才過子建,貌賽潘安。胸中博覽五車,腹內廣羅千古。”

  布衣韋帶: 原是古代貧民的服裝,後指沒有做官的讀書人。

  【出處】《漢書·賈山傳》:“布衣韋帶之士,修身於內,成名於外。”

  才貫二酉 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因以之形容讀書甚多、學識淵博。

  【出處】據《太平御覽》卷四引《荊州記》裁:傳說大酉、小酉***在今湖南沅陵縣***二山藏書很多。

  朝經暮史: 經:指舊時奉為經典的書籍;史:指歷史書籍。一天到晚誦讀經史。形容勤奮讀書。

  【出處】元·無名氏《劉弘嫁婢》第三折:“敢則是朝經暮史他可便廣覽群書,多知故事。”

  穿壁引光: 穿:鑿通;引:引進。鑿通牆壁,引進燭光。形容家貧讀書刻苦。

  【出處】晉·葛洪《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春誦夏弦: 誦、弦:古代學校裡讀詩,只口誦的叫“誦”,用樂器配合的叫“弦”。原指應根據季節採取不同的學習方式。後泛指讀書、學習。

  【出處】《禮記·文王世子》:“春誦夏弦,大師詔之。”

  脣腐齒落: 比喻讀書諷誦極為勤苦。

  【出處】漢·東方朔《答客難》:“今子大夫修先生之術,慕聖人之義,諷誦詩書百家之言,不可勝記,著於竹帛,脣腐齒落,服膺而不可釋。”

  刺股讀書: 比喻刻苦攻讀。

  【出處】《戰國策·秦策一》:“***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

  大璞不完 :指玉既經雕琢,就失去了天然的形態。舊時比喻讀書人做了官,喪失了原來的志向。

  【出處】《戰國策·齊策四》:“夫玉生於山,制則破焉。非弗富貴矣,然大璞不完。”

  簞食瓢飲: 一簞食物,一瓢飲料。形容讀書人安於貧窮的清高生活。

  【出處】《論語·雍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道學先生: 指思想、作風特別迂腐的讀書人。

  【出處】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二:“仲友喜的是俊爽名流,惱的是道學先生。”

  讀不捨手: 舍:捨得,願意。讀書讀到有興趣時捨不得放下。

  讀書得間: 間:間隙。比喻竅門。讀書得了竅門。形容讀書能尋究竅門,心領神會。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四回:“颺翁!你真可謂讀書得間了!你說的一點不錯。”

  讀書君子: 舊時稱有志操有學問的人。

  讀書三到: 形容讀書十分認真。

  【出處】宋·朱熹《訓學齋規》:“餘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緊。”

  讀書三余 :餘: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晴之餘。指讀好書要抓緊一切閒餘時間。

  【出處】《三國志·魏志·董遇傳》雲:“人有從學者,……從學者雲,苦渴無日。遇言:‘當以三餘。’或問:‘三餘’之意。遇言: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晴之餘。”

  讀書種子: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啟後的讀書人。

  【出處】宋·周密《齊東野語·書種文種》:“山谷雲:‘士大夫子弟,不可令讀書種子斷絕,有才氣者出,便當名世矣。’”

  廢書而嘆 :因有所感而停止讀書。

  【出處】《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太史公曰:餘讀《孟子》書,至梁惠王問‘何以利吾國’,未嘗不廢書而嘆也。”

  焚膏繼晷 :膏:油脂,指燈燭;繼:繼續,接替;晷:日光。點上油燈,接續日光。形容勤奮地工作或讀書。

  【出處】唐·韓愈《進學解》:“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

  腹載五車 :比喻讀書甚多,知識淵博。

  【出處】《莊子·天下》:“惠施多方,其書五車。”

  滾瓜爛熟 :象從瓜蔓上掉下來的瓜那樣熟。形容讀書或背書流利純熟。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一回:“十一二歲就講書、讀文章,先把一部王守溪的稿子讀的滾瓜爛熟。”

  含菁咀華 :比喻讀書吸取其精華。同“含英咀華”。

  【出處】明·張居正《贈吳霽翁督學山東序》:“今世學者,含菁咀華,選詞吐豔,蓋人人能矣。”

  含英咀華 :咀:細嚼,引伸為體味;英、華:這裡指精華。比喻讀書吸取其精華。

  【出處】唐·韓愈《進學解》:“沈浸濃郁,含英咀華。”

  畫荻教子 :荻:蘆葦。用蘆葦在地上書畫教育兒子讀書。用以稱讚母親教子有方。

  【出處】《宋史·歐陽修傳》:“家貧,致以荻畫地學書。”

  積雪囊螢 :積雪:南朝孫康映雪讀書。囊螢:晉代車胤把螢火蟲裝在口袋裡,借熒光讀書。形容刻苦攻讀。

  集螢映雪 :集螢:晉代車胤少時家貧,夏天以練囊裝螢火蟲照明讀書;映雪:晉代孫康冬天常映雪讀書。形容家境貧窮,勤學苦讀。

  【出處】南朝·樑·任昉《為蕭揚州薦士表》:“既筆耕為養,亦擁書成學,至乃集螢映雪,編蒲輯柳。”

  九儒十丐 :儒:舊指讀書人。元代統治者把人分為十等,讀書人列為九等,居於末等的乞丐之上。後指知識分子受到歧視和苛待。

  【出處】宋·鄭恩肖《心史》:“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獵、八民、九儒、十丐。”

  據鞍讀書 :在馬背或驢背上讀書。後多形容學習勤奮。

  【出處】《淵鑑類函·驢三》:“江鄰幾調藍山尉,騎驢赴官,第據鞍讀書,至迷失道,家人求之乃覺。”

  開卷有益 :開卷:開啟書本,指讀書;益:好處。讀書總有好處。

  【出處】晉·陶潛《與子儼等疏》:“開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匡衡鑿壁 :後以之為刻苦讀書的典實。

  【出處】《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琅琅上口 :琅琅:玉石相擊聲,比喻響亮的讀書聲。指誦讀熟練、順口。也指文辭通俗,便於口誦。

  【出處】清·王韜《淞隱漫錄·凌波女史》:“自幼即喜識字,授以唐詩,琅琅上口。”

  立地書廚 :比喻人讀書多,學識淵博。

  【出處】《宋史·吳時傳》:“時敏於為文,未嘗屬稿,落筆已就,兩學目之曰‘立地書廚’。”

  立地書櫥 :比喻人讀書多,學識文博。

  【出處】《宋史·吳時傳》:“每於為文,未嘗屬稿,落筆已成,兩學目之曰立地書櫥。”

  兩腳書櫥 :指讀書很多但不善於應用的人。

  【出處】《南史·陸澄傳》:“澄當世稱為碩學,讀《易》三年不解文義,欲撰《宋書》竟不成。王儉戲之曰:‘陸公,書廚也。’”

  磨穿鐵硯 :把鐵鑄的硯臺都磨穿了。比喻讀書用功,有恆心。

  【出處】宋·陸游《寒夜讀書》詩:“韋編屢絕鐵硯穿,口誦手抄那計年。”

  目不識書 :指讀書很少或沒讀過書;不甚識字或不識字。

  目不知書 :指讀書很少或沒讀過書;不甚識字或不識字。同“目不識書”。

  納士招賢 :招:招收;賢:有德有才的人;納:接受;士:指讀書人。招收賢士,接納書生。指網羅人才。

  【出處】《戰國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幣以招賢者。”元·馬致遠《陳摶高臥》第二折:“早則是澤及黎民,又待要招賢納士禮殷勤,幣帛降玄纁。”

  囊螢照讀 :用口袋裝螢火蟲,照著讀書。形容家境貧寒,勤苦讀書。

  【出處】《晉書·車胤傳》:“車胤恭勤不倦,博學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

  囊螢照書 :囊螢:把螢火蟲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貧寒,勤苦讀書。

  【出處】《晉書·車胤傳》:“車胤恭勤不倦,博學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

  牛角掛書 :比喻讀書勤奮。

  【出處】《新唐書·李密傳》:“聞包愷在緱山,往從之。以蒲韉乘牛,掛《漢書》一帙角上,行且讀。”

  牛角書生 :比喻勤奮讀書的人。

  【出處】《新唐書·李密傳》:“以蒲韉乘牛,掛《漢書》一帙角上,行且讀。”

  七行俱下 :讀書,同時讀七行。比喻非常聰明。

  【出處】《南史·宋孝武帝紀》:“少機穎,神明爽發,讀書七行俱下,才藻美甚。”

  窮愁潦倒 :窮愁:窮困愁傷;潦倒:頹喪,失意。窮困愁苦,失意消沉。形容讀書人境遇困苦,意志消沉。

  【出處】清·無名氏《都門竹枝詞·教官十首》:“盤費全無怎去家,窮愁潦倒駐京華。”

  然荻讀書 :然:“燃”的本字,燃燒;荻:蘆葦一類的植物。燃荻為燈,發奮讀書。形容勤學苦讀。

  【出處】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樑世彭城劉綺,交州刺史勃之孫,早孤家貧,燈燭難辦,常買荻尺寸折之,然明夜讀。”

  三餘讀書 :充分利用一切空餘時間讀書。

  【出處】《三國志·魏志·王肅傳》裴松之注引《魏略》:“從學者雲:‘苦渴無日。’遇言:‘當以三餘。’或問三餘之意,遇言:‘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也。’”

  舌戰群儒 :舌戰:激烈爭辯;儒:指讀書人。指同很多人辯論,並駁倒對方。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3回:“諸葛亮舌戰群儒。”

  詩禮人家 :世代讀書以傳統封建禮教為行為準則的人家。

  詩禮之家 :詩:指《詩經》;禮:指《周祀》、《儀禮》、《禮記》。舊指世代讀書講究禮教的人家。

  【出處】明·郎英《七修類稿》卷十六:“因仍苟且,多為惜財之小而忘大義,奈何詩禮之家亦如此是耶!”

  十年窗下 :科舉時代,讀書人要取得功名,終年埋頭在書本里。形容十年時間閉門苦讀。

  【出處】元·劉祁《歸潛志》卷七:“古人謂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天下知。”

  十年讀書 :指長期努力於學業。

  十年寒窗 :形容長年刻苦讀書。

  【出處】元·劉祁《歸潛志》卷七:“古人謂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天下知。”

  十行俱下 :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形容讀書極快。

  【出處】《南史·樑本紀下》:“讀書十行俱下,辭藻豔發,博綜群言,善談玄理。”《梁書·簡文曾紀》:“讀書十行俱下,九流百氏,經目必記。”

  士農工商 :古代所謂四民,指讀書的、種田的、做工的、經商的。

  【出處】《管子·小匡》:“士農工商四民者,國之石***柱石***民也。”《淮南子·齊俗訓》:“是以人不兼官, 官不兼事,士農工商,鄉別州異,是故農與農言力,士與士言行,工與工言巧, 商與商言數。”

  世代書香 :世世代代都是讀書人家。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57回:“林家雖貧到沒飯吃,也是世代書香人家,斷不肯將他家的人丟給親戚,落的恥笑。”

  書讀五車 :形容讀書多、知識豐富。

  書生之見 :指讀書人不切實際或不合時宜的見解。

  【出處】宋·邵博《聞見後錄》卷一:“予謂議者以本朝養兵為大費,欲復寓兵於農之法,書生之見,可言而不可用者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