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學生學習動機的重要性

  摘要:學習動機並沒有直接地捲入學習的資訊加工過程,但它卻通過集中注意,做好學習準備和調控學習努力程度等影響學習的資訊加工過程,間接地影響學生學習的效果。因此發展學習動機對提高學習效果具有非常積極意義。

  

  學生是否具有強烈的學習動機是各種有效教學對策實施的前提。教學活動是師生雙方互動的過程,學生的積極參與方可激發教師的教學熱情,進而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因此,學生學習動機水平的高低與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教師教學效果高低都有密切關聯。

  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因。學生是在各種各樣動機的驅使下產生學習行動的。如有的為了滿足好奇心、求知慾而學習,有的為了興趣而學習,有的為了得高分、評三好而學習,還有的為了獲得父母的稱讚、老師的表揚而學習……。

  ***1***、求知慾是學生追求知識的需要,是學生學習動機的基礎。

  人類的好奇心雖然有與生俱來的一面,但好奇心轉變為求知慾是需要引導的。當新奇的刺激出現時,人們會引起注意,進而接近、瞭解事物,嘗試解決"這是什麼"、"為什麼"等問題。學生的求知慾來源於對知識的好奇,來源於認知過程中發生的認知衝突,也來源於學習過程中感受到的知識魅力和愉快的情緒體驗。所以,教師高水平的教學,學生獨立鑽研精神的培養是發展求知慾的必要條件。

  ***2***自我有效感是學生對看書、學習能力和學習行為影響學業成績所持有的有效或無效的主觀體驗。

  自我有效感的強弱,與學生實際獲得的學習結果緊密相聯。學習優秀的學生取得了理想的學習成績,有助於形成較強的自我有效感,較強的自我有效感又可激勵學生繼續努力,進一步證實和加強最初的自我有效感;而學習困難的學生在學習上屢遭挫折,無法達到預期的學習結果,容易使他們覺得自己能力有限,即使努力學習也難以取得好的學習成績,因此便有可能形成較弱的自我有效感。

  ***3***競爭是指個體***或群體***為了自己的正當利益、要求和需要同他人***或群體***爭勝的行為特徵或心理傾向。

  競爭包括同學之間的競爭和同齡人的競爭。同學之間的競爭會給學生帶來心理壓力,對學生的自尊、榮譽構成威脅,因此競爭是強化學習動機的一種有效手段。但是也不能過濫地使用這一手段,因為同學之間的競爭是以人際比較為前提,帶來的厭力較大.對學習不好的學生會直接挫傷學習情緒和動機。有些老師喜歡將全班學生的成績張榜公佈,排名次,雖然對一部分學生的學習會起到促進作用,但也應認識到它的負面效應。同齡人的競爭和社會競爭,主要是指社會因素對學生學習動機帶來的形響,比如升學、就業等因素也會對學生的學習動機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影響。

  ***4***獎懲,獎是指用愉快的事件***或刺激***鼓勵、激發個體正當行為的發生;懲是指用不愉快的事件和刺激抑制或消除個體不恰當的行為的發生。

  行為主義心理學家斯金納就非常主張通過獎懲對學習行為起強化作用。但在實際的操作過程當中,獎懲必須運用得當。現有的大量研究表明:學習動機並沒有直接地捲入學習的資訊加工過程,但它卻通過集中注意,做好學習準備和調控學習努力程度等影響學習的資訊加工過程,間接地影響學生學習的效果。因此發展學習動機對提高學習效果具有非常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