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曾子的主要思想是什麼

  曾子原名曾參,是春秋戰國時期有名的儒家學者,是孔子的真傳弟子,那麼曾子的主要思想是什麼?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曾子的主要思想,希望對你有幫助!

  曾子的主要思想

  曾子繼承了孔子的思想,雖然曾子天分並不高,但是曾子很有毅力,一直苦心鑽研著孔子的學說,尤其是後來孔子去世之後,曾子一人經歷著艱難的生活,體會著孔子的學術,結合自己的人生閱歷,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主張。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以仁為基礎,以政治為核心,以禮為外在規範,曾子也深受影響,但是因為人生經歷的不同,曾子的思想主張還是有著不同之處。首先是曾子不屈服於權貴勢力的品德,雖然曾子曾經做過官,但是曾子一生他還是一個恪守本心,不苟且屈從於權貴勢力的君子,孟子曾經說過:“士不可以不弘毅”單從這種以天下大勢為己任,臨危不改其志的豪放的思想,就可以得知孟子絕不是那種為了權勢利益苟合於權貴的人。對於曾子而言,沒有什麼會比“道義”、“大志”更加重要,在者面前,就連生命利益都可以不顧,那麼區區的官位財富算的了什麼呢?

  曾子的政治思想中最重要的就是正心誠意,治國平天下的思想,孟子通過人生的諸多階段的追求,從個人的修養到政治上的需求,完成了一個嚴謹的政治體系,是後來的儒家學子一生的政治生活的體現。其中孟子思想中和前人不同的就是以民為本的政治思想,孟子認為一個

  在治理國家中最重要的是要以人為本,必須時刻注意到人民的需求。而且孟子特別的強調了人的地位,認為人的存在是天地之間最為尊貴的。

  曾子換席的故事

  曾子活到七十歲的時候,身體已經非常不好了,疾病纏身,他怕自己時日無多,於是把弟子叫到床前,交代他們一些處事的原則。

  只見曾子掀開自己的被子,讓弟子看自己健全的雙手雙腳,對他們說:“我這一輩子正像詩經裡面說的,戰戰兢兢,小心謹慎,好似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就是為了能夠保全自己的身體和靈魂不受損毀,你們以後要記住,要用君子的言行舉止來要求自己。容貌上要健康斯文不能暴戾,說話言辭都要彬彬有禮,時刻記住自己和鄉野粗鄙之人不同。不要忘記修身養性之道。”

  曾子捱到了七十一歲的時候,大限已經到了,一天晚上,樂正子春、曾子的兩個兒子曾元、曾申還有一個僕人在旁邊伺候,這時候僕人無心說了一句:“主人的席子好華麗,是士大夫用的吧。”樂正子春連忙說了一句:“住嘴”。但是曾子還是聽到了,連忙努力的爬起來,讓別人把他的席子換了:“我這一生都沒有做到士大夫,怎麼可以士大夫才用的席子。”樂正子春心疼曾子:“您老人家現在行動什麼的都不方便,不宜移動,咱們等到天亮再換好麼?”曾子怒道:“你對我的關愛還不如小童對我的關愛,君子最重要的就是保持自己的德行,我沒有到那個位置,就不應該享受那種待遇,要克己復禮,遵循自己的本分。我這一生都在要求自己,死的時候也要這樣。”但是還沒等席子換好,他就死了。

  曾子殺人的故事

  曾子是孔子的學生,也是儒家的一位代表人物,魯國也有一個人叫做曾參,也就是重名了,有一天這個人在外面殺了人,被人傳到曾子的家鄉,所有人都以為他是殺人犯,流言可畏。

  首先是曾子家的一個鄰居,聽了一個目擊者說他在案發現場看見一個行凶的人叫曾參,但是曾子的鄰居並不知道這個曾參是同名,下意識認為是自己認識的人。鄰居聽完之後慌里慌張的回到家,敲開曾子家的門,當時只有曾子母親在家。

  她聽到兒子殺人的訊息之後並沒有多驚訝,因為她不相信自己引以為傲的兒子會做出違法亂紀的事情,知子莫若母,曾子的母親知道曾子一直以來都是克己復禮的人,又是孔子的學生,和孔子出門遊學,怎麼可能殺人呢?於是她安之若素的織布蓑衣,斬釘截鐵的回答道:“我兒子是不會殺人的,你們一定搞錯了。”

  沒過一會,又有一個鄉鄰過來了,敲開門說:“您兒子在外面殺了人,現在官府正在緝拿他。”曾子的母親還是原話回答道:“我兒子不會殺人的。”然後還是沒有停下織布的手。

  但是之後,又有第三個第四個人出來了,他們緊張的跑過來高速曾子母親:“現在外面都傳開了,都在議論曾子殺人的事情。”曾母開始慌張起來了,這種人命關天的事情,當時殺人是要連坐的,她母親怕受牽連趕緊躲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