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政治主張是什麼_孔子的誠信思想是什麼

  孔子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他的政治主張對以往傳統的政治思想文化,進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吸收,在此基礎上建立了新的領域,形成以“仁”、“禮”為中心的政治主張。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孔子的政治主張是什麼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孔子的政治主張是什麼

  孔子政治主張下的“仁”:仁者愛人。仁者的愛,是大愛,包含一切的美德。愛自己、愛他人、愛國家。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和平友善,大家相親相愛,互幫互助。“仁”是一種權力也是一種義務,在享受到別人關愛幫助的同時,也要學會對身邊的人進行回饋。最重要的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實施仁的同時不能把自己不想要的、不好的事物或思想強加於人。

  孔子政治主張下的“禮”:克己復禮。懂得剋制自己的行為,在禮的範圍內做規範的事,從而使自己成為一個有學識、有內涵的人。孔子的禮是多方面的,有對個人的禮,有對君臣的禮,又有對國家的禮。萬變不離宗,禮先源自於對自身的要求及約束,只有約束小我才能進一步約束大我。生活在春秋末期的孔子,拯救和恢復西周的“禮”一直是他的夢想和追求。他主張“以禮治國”,以禮治人,以禮服人,反對“法治”,反對嚴苛的政治制度和各類刑法,他相通道德的力量比刑法更有說服力,更能使人民信服。德治的政治思想一直是孔子所推崇的。

  孔子的誠信思想是什麼

  孔子的儒家思想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思想財富,其為後世樹立了一個道德標杆,這個標杆鞭策著後人,在建設新中國的偉大實踐中也起著很大的作用。儒家思想傳承了千年,為世人所敬仰。今天也分享的是孔子的誠信思想,孔子誠信思想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內容。

  一:以“信”匡扶天下

  孔子所處的時代正是一個禮樂崩壞的時代,諸侯割據,天下大亂,孔子用自己的思想理念遊走在各個列國之間,傳播思想,希望用自己的智慧與思想影響甚至改變天下的格局。所以孔子周遊列國,四處傳教,宣揚仁政,平定紛爭,各個列國之間以“信”往來,以此解決矛盾。這裡的誠信已經不止是人與人之間的誠信了,更是牽扯到政治責任問題。孔子不僅用誠信教化民眾,更用其誠信要求統治者,君與民共信,才能天下治。

  二:以“信”行天下

  孔子提及信的言論多達38次,足以看出孔子對於信的重視程度。孔子認為信是仁的組成部分,先有信,才能得到信任,最後才能成就大業。認為與朋友交往要有信,不論是做學問還是什麼要注重信。

  三:以“信”為基

  誠信是人的一種修養,是一個人立足於社會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如果連最基本的誠信之德也沒有的話那麼就不足以立足在社會上。對於個人如此,對於治理國家也一樣,如果君主不守信,那麼怎麼能獲得民眾的擁護與愛戴呢。

  孔子的學習方法

  1、多讀多悟。孔子到了晚年,偏偏喜愛上了《易》,其痴迷程度,常常三遍也不厭煩,並且從中獲得眾多啟發。這說明孔子是一個學到老,活到老的人,這種人能夠在二千多年前存在,真的是稀缺,至少當今社會一直提倡這個,也沒看有多少人可以保持下來。

  2、能專能深。孔子曾跟從師襄來學習古琴,剛開始的時候,一首曲子就足以讓他練了十來天。之後,師襄想讓他換一首曲子,孔子不讓,依舊練著這個曲子,說自己沒能掌握其中的規律。又過了一段時間,說自己沒能領悟其中的音樂形象,繼續鑽研這個曲子。一個月之後,孔子就能這個曲子就是《文王操》,他從一個業餘者,卻只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就達到了專業人士的水平,可見學習就得要專而不是廣泛學習。

  3、學以致用。鬼神這些東西,孔子是相信其存在的,但是卻不去學習,因為在他的眼裡學這些東西是毫無價值,沒必要花時間去研究他們。可見學習是要有目的性,那就是可以用來研究現實世界的問題。

  4、學會放鬆自己。孔子曾跟自己的弟子子路說過,叫他多去學學詩歌,當時的詩歌是可以唱的,就跟如今的流行歌曲一樣。可見在孔子的眼裡,學習的同時,也要附加音樂放鬆自己。

  5、鍛鍊身體。本身孔子就不是一個弱不經風的人,而是身材高大,是一個擅長射箭的人,常常告誡自己的學生也要多去射箭,以此達到鍛鍊身體的目的。

  6、用心去學,以快樂的心態去學習。在孔子的眼裡,一個人的學習好壞,就在於其抱以如何的心態去學習,只有快樂的心態,才可以學好,並獲得其中的真諦。

1.孔子教育思想主要內容

2.孔子的法律思想

3.孔子思想的現實意義

4.孔子思想的現實意義

5.孔子的主張

5.孔子主張的學習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