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與孟子的政治主張是一樣的嗎

  孔子和孟子都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那麼?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孔子與孟子有什麼區別

  孔子和孟子都是儒家學派的集大成者。他們都推崇“仁政”思想,但在本質上兩人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

  首先是兩人的性格上。孔子幼年家裡貧窮,他的滿腹才華,基本都是靠自學。他向長者請教學問的時候,都是彬彬有禮,這也就塑造了他敦厚的性格。他教育學生,總是不厭其煩。甚至連性格暴躁的子路也被他感化,心甘情願拜他為師。而孟子則不同,孟子的性格較剛烈,憤世嫉俗。這也可能是孟子生活的年代已經和孔子有所不同。孔子時期還是春秋時期,周朝的禮樂尚未完全崩壞,而到了孟子的戰國時期,各路諸侯互相攻伐,早已把禮樂全部拋到了腦後。孟子自視為救國救民的濟世能人,他看到諸侯交戰,百姓餓殍遍野,其憤怒之情不愈言表,才有了“當今之世,捨我其誰”的話。

  其次,兩人對“仁義”的看法也有所不同。孔子的“仁義”思想是建立在周朝的基礎上,他提出的“仁”,還只是一個較為模糊的概念,而到了孟子,他“仁”的定義更加形象化了,對“仁”也有了一個較為清晰的概念。

  第三,從施政角度來說,孔子比較偏向於“復古”。他提倡恢復周朝時期的禮樂,他對禮樂的看法就是不僭越,所以他才有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說法。而孟子則比較激進,在他看來,“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對施行暴政的君王總是一語中的,表現了他朗朗正氣。

  孔子與孟子並稱什麼

  孔子是春秋時期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和政治家,他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名丘,字仲尼,今山東曲阜人。早年時,孔子是道家老子的弟子,他曾在魯國擔任過官職,後來帶領著一些弟子云遊列國,整整十四年。之後回到魯國,開設私人講學,打破了當時教學壟斷制度,開創了私人講學的先河。

  晚年,孔子開始修訂《詩》、《書》、《禮》、《樂》、《易》、《春秋》等六經。去世後,他的弟子將他的言行整理成為《論語》。孔子被後世尊奉為聖人,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孟子是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是孔子之孫子思的再傳弟子。孟子,名軻,字子輿。他繼承和發揚了孔子儒家學派的思想,在政治上,他主張列國君王推行仁政,提出“民貴君輕”的儒家思想。在學術上,他推崇孔子,反對道家和墨家。他是繼孔子之後儒家學派最傑出的宗師。他和孔子一樣周遊列國,向列國君王遊說儒家仁政的思想。但最終無人採用,他回到家鄉,和弟子一起著述講學。著有七篇《孟子》傳世,南宋時期《孟子》稱為四書五經之一。死後,後世人稱他為“亞聖”。

  孔子和孟子分別代表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的儒家學派最著名的人物,分別被稱為“孔聖”和“亞聖”,兩個並稱“孔孟”,因此儒家學派又被稱為“孔孟之道”。

  孔子哪國人

  在如今重視傳統文化的社會,各個國家對歷史名人都很擁戴,就好像韓國人把屈原弄過去成為自己的,甚至把端午節也認定是自己民族的,這種行為恬不知恥。誰都知道,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他對於我們古代中國的影響是深遠的,可惡的韓國人還想把孔子搬走,貼上他們韓國人的標誌,卻不知道,孔子早早打上了中國的烙印,他是春秋時期的歷史人物,是地道的魯國人。

  雖然孔子的國籍已經很清楚,但是對此的爭論依舊不休。更為可笑的是,孔子在中國,常常遭到我們惡意的批鬥,在***時期就被提出要打倒,而到了韓國,韓國人對他是普遍的尊敬。可見,在幾十年前,我們就已經缺失了文化的根,與傳統文化很難相聯絡,把孔子都給拱手讓給了韓國,讓他們將其奉若至寶。

  在1934年,那時候還處於民間時期,出現了一本雜誌叫《論語》,其中就有一篇文章就是論《孔子的國籍》,我們不管它的作者是誰,只知道文章上提到。在80多年前的日本,有個名叫廣田弘毅的人,他每天都離不開論語,在出任日本的首相之後,常以論語作為自己的口頭禪。

  不僅僅是日本,連德國都要來摻這一腳,龔特作為德國的專家,認定孔子是北種人,而具體的論述不詳。可見德國的孔子說,這只不過是一個笑談罷了,雖然德國還建立過一所孔子廟,這樣看來,誰又能說孔子當年沒有到過海外遊玩呢。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想,孔子是和國籍其實並不重要了,只知道他對世界的影響也是深遠的,因此哪個國家都想把孔子佔為己有,可以諒解。